上篇游记回忆了充满野趣和激情的小辣甲夏日海岛游。今天再带大家到更远的一个海滨度假胜地,同样带有“甲”字的马来西亚马六甲,去感受那里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听到马六甲,第一反应是不是“马六甲海峡”?没错,这条全球经济的海上命脉就是由这个在16、17世纪时重要的贸易港埠命名的(上图远景的碧海即是马六甲海峡)。它与中国的渊源颇深,明朝郑和下西洋五经此地,明成祖朱棣更是将宝贝女儿下嫁马六甲苏丹国王。而作为海上十字路口和曾经各国的殖民地,荷兰的风车、葡式的教堂等各式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交相辉映,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娘惹人(葡萄牙后裔与当地人通婚的后代族群)和睦共处。走在这座小城的街道上,很容易被这种文化多样性和慵懒、闲散的生活气息所吸引。在这点上跟我喜欢的另一个城市澳门还挺像的。
荷兰广场是马六甲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群,在1641-1660年间建成。初到此地,会被一片火红所震撼。其中最大的一座教堂建筑为荷兰红屋,之前一直是政府所在地,1980年才改为马六甲博物馆。
旅游景点自然少不了街边摊贩。
没生意时,人力车夫在一起闲聊。踩这个可比北京鼓楼、后海的拉车的车夫轻松多了。
沿着圣保罗山(以前叫升旗山,又名西山)一段陡峭的阶梯,来到圣保罗教堂。该教堂是1521年由葡萄牙人所建。
教堂前有著名传教士圣方济神父的雕像。不过,拿经文的右手哪去了?
跟澳门的大三巴牌坊类似,圣保罗教堂因为两个殖民者——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战火,变得千疮百孔,连顶棚都掀掉了。而接手的英国人由于教派不同,不愿意重建,就一直保留了这幅面貌。
现在教堂两边摆放着当年荷兰贵族们的墓碑。
教堂墙壁上还有许多当年炮弹留下的痕迹。
从山上远眺马六甲海峡,遥想郑和当年来此处“任性、撒钱”的盛景,真是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呢~但如果不是“恩赐”,而是做买卖,那时刚萌芽的资本主义指不定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但,历史没有假设。
看到那个夕照下的海盗船,仿佛穿越到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其实是仿照当年在此沉没的葡萄牙“海洋之花号”重建的,现在为海事博物馆。收藏了许多苏丹、荷兰、葡萄牙、英国统治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包括当时的地图和航海图等(哇,有没有ONE PIECE的?)
山下的葡式建筑圣地亚哥城堡虽然跟教堂一样残败,但却是马六甲人的精神象征。在150年间经受了许多攻击仍岿然不动。最后,英国人只好用重炮摧毁了它。现在的圣地亚哥城堡只剩一座“没有墙的城门”,但这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被后人传颂。
城门前的炮台应该是翻新过或干脆重建的了。不过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能否想象当年炮火连天的惨烈和悲壮呢?
大马和伊斯兰世界博物馆
博物馆门前的小亭子,让我想起香港尖沙咀的流动雪糕摊。不过估计是个保安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