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37|回复: 3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三) [复制链接]

authicon893258 发表于 2013-11-19 20:03: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水盈盈 于 2013-11-19 21:33 编辑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三)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黑龙江境内的山我们爬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爬?
       我省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山脉、完达山山脉等,本篇细数了这几座山脉的主要山峰,有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呢,快来看看吧……
(接续......)
       三、张广才岭山脉
       张广才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本省主要山脉之一。“张广才岭”一名,源于满语。一说“遮根猜(或译遮根采良)阿林”。“阿林”是山岭的意思,“遮根猜”汉语音转成“张广才”,意为“吉祥如意”。张广才岭属长白山山脉,北起松花江畔,南接长白山,东与完达山相连,西缘延伸到吉林省境内,是牡丹江与玛(蚂蚁)河的分水岭。主脊以东绝大部分在海林市境内,主脊以西部分由南而北分别在五常、尚志、方正境内。山势高峻,地形复杂,既有悬崖绝壁,又有深谷陡坡,为黑龙江省最突出的高山峻岭。由主脊向两侧,逐渐由中山降为低山和丘陵。属于流水侵蚀山地,山体大部分由海西期花岗岩、白岗质花岗岩组成。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山峰有20多个,主峰老秃顶子1686.9米。地处中纬度,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520—540毫米。面积2.85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约20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约2.2亿立方米。动植物资源丰富,产红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木材,是省内重要林区;所产黑豆果、草莓、山葡萄等浆果山野菜,远近驰名;珍禽异兽常栖于此,列为国家保护的有东北虎、梅花鹿、猞猁、豹、紫貂等。
       老秃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北部,属张广才岭山脉,海拔1687米。峰顶树木稀少,因而得名。老秃顶子,是黑龙江省“三巨擘”之一(另两个,大秃顶子海拔1696米,老爷岭南峰海拔1696.2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山顶漫缓,巨石散落。森林植被垂直分布(针—针阔—针)比较典型。海拔1500米以上有草地和疏林,地上匍匐生长偃松及矮状、波水状岳桦;在偃松和兴安松林带下为云杉、冷杉林带,间混有枫桦树。1000—1500米的低山区,针阔叶混交林带,以红松为主,混交枫桦、水曲柳、紫椴、胡桃楸、黄菠萝、裂叶榆等。500米以下丘陵地带是柞、桦、杨为主的阔叶林带,并有长白落叶松林。山产资源丰富。
       三秃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尚志市珍珠山乡青沟子源头。张广才岭主峰之一,海拔1639.6米,面积36平方公里。山势陡峭,连绵逶迤。山深林密,古木参天,人迹罕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尚志市的最高峰。
       琵琶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与吉林省敦化市交界处,属张广才岭山脉,海拔1318米。北坡属宁安,南坡属敦化市。山顶较平缓,呈不规则的方形,向东南倾斜,有高原草地和疏林。东北坡陡,北坡较缓,山间植被为针叶林带,多为云杉、冷杉。基本上保持原始森林的林型,林木繁茂,蓄积量大。
    城墙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中部西岸,属张广才岭支脉,海拔400多米,植被为阔叶林。在山上修筑的渤海国古城遗址,墙垣依山势起伏,土石混筑,呈不规则三角形,周长3100米。三面临湖,“非从西南曲折盘道不能上达”(民国《宁安县志》),地势险要,可扼控整个湖面,是渤海时期的屯兵重地。城内有一周长93米的小城。曾出土“忽汗州兼三王大都督”铜印。山上渤海时代的古城,是镜泊湖八大景观之一。乘船于湖面仰望山城,高耸人云,十分可观;站在山城上可向北远眺大孤山、小孤山,向南俯视珍珠门。山城与湖面相互映衬,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浑为一体。
       道士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中,为湖中的岛山。镜泊湖景点之一。西被龙脖子半岛、东被阎王鼻子半岛的悬崖环围,扼湖面南北往来要冲。海拔422米,高出湖面72米。山势半陡,植被为阔叶林,远望如绿金字塔悬浮于水面。湖西岸有九条山脊,朝道士山伸展,称为“九龙探母”。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修建的三清观内,曾铸悬“九龙探母钟”1口。
       老黑山(宁安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北段西岸,与湖中大孤山对岸水运场隔湖相望。属张广才岭余脉,熔岩低山,海拔911米。峰顶久经剥蚀,夷为一级级平面。林木茂密,多柞、桦、椴、榆等树。西北有长1公里的石砬和悬崖区,有一石砬高达21米,还有两处绝壁。此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部的密营地。老黑山四麓有渤海国时期的4座古城遗址,东面有城墙砬子古城遗址,东北有重唇河口山城遗址。
       莺歌岭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南湖头东侧,松乙河南岸,伸入湖中的嘴子三面环水。“莺歌”,满语意为“稠李子”。东西走向,海拔494米,植被多为阔叶林,有柞、桦、杨等林木。山坡上有1座古代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牡丹江流域典型的古遗存。考古发掘发现居住遗址4处,为半地穴式建筑,并有椭圆形灶址。在居住址内出土的主要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出土文物中,陶器以夹砂黑灰陶为主,泥质黑陶很少;石器、磨制为主,器形有石斧、石锄等;骨器有骨针、骨锥、凿等。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和桦树皮器等。莺歌岭遗址分为上下两层,经测定,上层距今3000年左右,下层是牡丹江流域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年。被命名为“莺歌岭上层”和“莺歌岭下层”类型。
       鸡陵山  古称“鸡林哈达”,又名“鸡鸣山”,今亦称“西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城西1公里许,南濒牡丹江。海拔418米。传说清代宁古塔将军巴海为寻找宁古塔新城址(今宁安镇),曾被金鸡啼鸣引路至此,因而得名。登山远望,宁安镇全貌尽映眼帘;俯首则见泼雪泉畔大石桥。山间多灌木,并有松、杨人工林。山下有泼雪泉、宁安大石桥及清代名将萨布素衣冠冢等古迹。
       龙头山(海林市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旧街乡龙头山村北,海浪河南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据新编《海林县志》载,“这一带丘陵有一小脉西出至海浪河东南岸,人称龙头山。”龙头山是一座突立的孤山,九峰环峙,海拔305米,是山山相连的罕见景观,也是宁古塔旧城的象征。山体西侧陡立,为清初流人方拱乾命名的“放雉崖”。
       石人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石河乡北境,濒海浪河右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310米。临河处为悬崖,有一人形巨石,耸立在悬崖旁,因此得名。山坡荒芜,仅有灌木丛。西南9公里处的北山上有座古城,俗称“高丽城”,形制似东夏国的城子后山城。城墙土筑,夹有石块,依山就势,城内有中墙一道,筑有马面。北临峭崖,南控海浪河,地势险要,符合史载东夏国喜筑山城的特点。
       龙头山(牡丹江市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与海浪河汇流处,属张广才岭余脉,高出水面20多米,背依老黑山(海拔528.8米)。龙头山顶为一平台,有龙头山古城遗址为渤海国时期重要军事要塞,辽、金时继续沿用。城呈三角形,周长1800米,南北两侧无城墙,各以江河断崖为屏障;西侧筑有弧形土墙,长625米,高1.5米;城址东北角筑有套城,城墙为土石结构,长60米,高1.5米。两道城墙外均有护城河。龙头山对面牡丹江东岸有海浪古城;海浪河北岸有凤凰山古城,三城构成鼎足之势。龙头山古城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帐篷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海林镇东南,海浪河北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323.8米。山势突几,顶有楞角,形如帐篷,故名。传说努尔哈赤与东海女真部作战时,曾把此山当作烽火台,山上山下布满帐篷。山坡多灌木,并有人工松林。顶部建有解放战争期间剿匪活捉“座山雕”,追剿残匪壮烈牺牲、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的杨子荣(原名杨宗贵)革命烈士墓。墓为花岗石料修筑,墓长2.5米,宽1.2米,高1米。墓前碑通高3.1米,正面竖刻黑色隶书大字“革命烈士杨子荣之墓”,左下侧竖刻一行小字“一九四七年二月三日”(杨子荣牺牲的农历时间)。
威虎山 原名“大夹皮沟”。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中部头道河上游,属张广才岭东坡,主峰海拔757米。山势高,较隐蔽,两侧山沟可进可退,易守难攻。山上威虎厅(原名座山雕棚),曾是惯匪——国民党东北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的巢穴。1947年春,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率小分队深入匪区“智取座山雕”,惯匪张乐山等25人被活捉。杨子荣在追剿残匪战斗中牺牲。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授予杨子荣“特级侦察英雄”称号。作家曲波所著小说《林海雪原》,借用吉林省的威虎岭以称之,逐渐成习,海林遂于1967年将此山正式更名为威虎山。
       岱王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郊区三道乡北境,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555米。山势陡峭,独立石岩散落在蒙古栎林间。山顶有一排簇聚的石砬子,立地高18米长50米。有巨石悬吊的“一线天”、侧身方可进入的“曲洞”、巨大而倒立的“风动石”及大王堡等名胜。平坦处有石筑的金代边墙遗迹。
       鸡冠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郊区三道乡与海林市柴河镇交界处,牡丹江支流佛塔密西沟上源三岔河右侧,属张广才岭余脉。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552.2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顶端鸡冠砬子呈石林状,高14米,长60米。石砬东北侧有“仙人洞”,高5米,深15米。当晨光熹微时,仿佛有只雄鸡昂首苍空,雾霭中鸡冠时隐时现;当霞光升起时,鸡冠石岩边缘出现金色的光边,像是鎏上耀眼的黄金。景色壮观奇妙。在宁安、海林市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内还各有一处鸡冠砬子。
       鹰嘴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三道河子镇河口村北1公里,三道河西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288米。从侧面看,砬岩酷似雄鹰高踞,鹰嘴突出,昂首向天,故名。山上原有柞林,现为灌木。东北1公里有渤海国古城(称兴农古城)遗址。古城东西长183米,南北宽180米,除东北角被冲坏外,四周可见较清楚的土质城墙轮廓,南墙和北墙有似土质门墩和门道缺口,外有深1米、宽9米的护城壕。
       锅盔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张广才岭支脉。西抵牡丹江河谷,东至乌斯浑河,包括海林市东部和林口县西部区域,东北部在林口县境内,有大锅盔山、小锅盔山。呈南北走向,长120多公里,山势较缓,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主峰大锅盔山海拔1184.8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西南侧有大片岩石裸露,山势陡峭。山麓为阔叶林,主要是柞、桦、杨等林木;山上为针阔混交林,有松、柞、椴树等。峰顶开阔平坦,夏季清凉,建有电视转播台。
       大综合岗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三道通乡境内,属张广才岭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357米,为张广才岭北段最高峰。山顶多独立砬岩,耸立如林,有的高达43米。山上植被多针叶树及针阔混交林带,建有林场。山南有“吊水湖”,海拔1230.8米。


authicon893284 发表于 2013-11-20 06:00:41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893353 发表于 2013-11-20 11:36:03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带集中了省内的几座高峰。站在这里的山上看群山,和玉泉一带看山确实不一样。

点评

是啊,高度不同,感觉不同,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谢浏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0 12:09

authicon893380 发表于 2013-11-20 12:09:27 |显示全部楼层
全胡 发表于 2013-11-20 11:36
这一带集中了省内的几座高峰。站在这里的山上看群山,和玉泉一带看山确实不一样。

是啊,高度不同,感觉不同,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谢浏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2-22 20:04 , Processed in 0.046024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