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87|回复: 57

记2010年首次尝试冬季登顶凤凰山“雪堡”露营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211880 发表于 2010-2-4 14:51:43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不难》
                                        
——记2010年首次尝试冬季登顶凤凰山“雪堡”露营

      冬季登了一次凤凰山回来就被论坛里的哥哥姐姐宠为“勇士”,还设宴为我们接风,感谢之余真是愧不敢当,相信也会被论坛里的驴友笑话和拍砖。其实冬季登顶凤凰山顶峰的想法源自于一次网络讨论,而那次讨论的主题却是“冬季高山雪地无帐篷露营的可行性”。
      那是在08年的“野人论坛”上展开的讨论,“红鹰”、“直线”等等老牌户外强驴都纷纷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讨论进而发展到冬季高山露营应该是挖“雪洞”“雪堡”的生存体验。为了这些想法的实现,凤凰山地区的职业向导金雕还特意堆雪堆挖“雪洞”,将实测照片发到论坛里丰富讨论的依据。


因此,从那个时候起,冬季的凤凰山在冥冥中向我召唤,我的心也开始在那里找到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原动力,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积攒可行性的装备成为我一个有计划的行动。从冬季的登山靴到保暖排汗内衣,从怀炉到100升的登山包,从抓绒打劫帽到加厚的毛袜,一点一点坚定冬季登上凤凰山的信心。
      而真正让我决定马上实施冬季登顶凤凰山计划的却是长春两个驴友的“失败之旅”。就在“野人户外论坛”主人“归远”的酒吧开业那天我接到了“长春大勇”的电话,得知他已经到哈尔滨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凤凰山地区的职业向导金雕。“长春大勇”是我穿越太白山时的队友,他和金雕为什么会同时来到哈尔滨呢?于是我们相约见面于“归远”的酒吧。寒暄之后,得知他们来哈尔滨第一是为了金雕参加归远酒吧开业,第二是“大勇”来看哈尔滨的这几个穿越太白山的老友,研究他们的“失败之旅”。
    “失败之旅”就是“长春大勇”和“小费”在向导金雕的带领下,首次尝试冬季登顶凤凰山主峰,一天半的路程只登了一半,最后遗憾放弃计划。
     于是,我们一起分析了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和装备的不足,席间“长春大勇”约我改日再次尝试登顶,我没有敢马上答应他的邀请。顾虑是我的时间问题,爱人是否能同意这样的出行,和装备还需添加。可是,这个邀请确实激起了我巨大的信心,并启动了我先前就有的冬季的计划。下面该做的就是说服爱人同意(好好表现和“有限度”的说明计划)。

authicon211881 发表于 2010-2-4 14:52:39 |显示全部楼层

(一)每人都应有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的能力和需求不同,因此在生存的基本户外运动体能和装备要求外,我赞同每个人都主动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需要什么。但是,我还是坚决地拒绝了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名“著名摄影家”,虽然他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以及酒后痛骂我的勇气。因为他没有任何“驴”一样的体能和装备,同时我更关心的是队伍里人员的精神状态。我想,这些单纯的驴友如果真的成为了某位“摄影家”镜头里的“点缀”,我们的承担和活动似乎有些跑调,似乎有被利用的感觉。为了让大家的精神世界更纯洁一些,我还是让他骂我好一点。
      不过,我当然更愿意听取和接受“前驴”的建议或警告,因为那些感受不是他们纸上谈兵的想象,而是自己用痛苦的经历换来的。能够分享是一种信赖和支持。
      和每个户外活动一样发帖找同行的朋友,大家群里讨论大概问题,然后相约“归远”的酒吧见面和研究细节问题。这里真的要感谢“野人户外”归远大哥为黑龙江户外运动作出的贡献,每次外出都能享受到“归远”大哥免费供应的上等好茶,以及在技术上和装备上的无私帮助。当然,和大家经历过的见面会一样,大家讨论和争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所不同的是,这次的冬季登顶凤凰山的活动前所未有,有些难度,报名参加的人都自己测量过自己的半斤八两,都是有一定户外经历的老驴,因此我觉得这样的争论对大家益处良多,因为争论之后都能在彼此身上学到东西,受到了启发,更能审视自己的固执及时调整心态。

authicon211882 发表于 2010-2-4 14:53:31 |显示全部楼层
(二)带好装备和心情我们上路
       还是了解一下我个人的装备设计吧!
     (1)保暖装备:抓绒帽、打劫帽、抓绒百变头巾、保暖排汗内衣(一套)、加厚抓绒内衣(一套)、滑雪棉服(衣裤一套)、厚羽绒服(一件)、一副单皮手套、一副加厚滑雪手套、毛袜(两副)、鞋垫(两副)、防水保暖高山靴一双。
    (2)其他装备:防紫外线墨镜、100升背包、登山杖加雪托(两根)、两个怀炉和一桶125ml燃、普通气罐(一罐)、炉头(一个)、筷子、铝制户外小水壶、铝制小水杯、油高清摄像机。
    (3)两天的饮食:五粒装肉枣两袋、德芙巧克力160克(两个单位)、士力架(三个单位)、一袋油茶面、两桶康师傅牛肉面、
      以上装备是根据我个人的食物需求设计的,仅供参考。
      因为我每次都是征集同行的队友,人员很少,没有领队或队长的设置,因此交通都是大家自行解决。这次我、“高兴”和“死不了活的旺”决定开我的车去红旗林场的向导金雕家,而另外两人(“远近都一样”及其夫人)决定乘火车倒汽车前往。

      开车或乘车去红旗林场很多次,这次上路的心情却是最好的一次,因为这次有同战太白山的老友“高兴”大哥参加,并且是去做一件有意义的尝试性户外登山。当然心情分外愉快!

authicon211883 发表于 2010-2-4 14:54:29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天气绝好路难行
      有的时候人是需要那么一点点小运气的,连续几天降温的天气,等到我们出行的这天,天气转暖,晴空万里。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开车听音乐,和伙伴刁侃,简直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自驾的好处就是累了下车吸烟,饿了下车吃饭,美景下车拍照,即停即走逍遥自在。
      

      可是就是在逍遥之余,“高兴”大哥发现了潜在的危险。
      我们经过盘山前最后一片美丽的桦树林下车拍照,“高兴”大哥脚一落地就发现,我们车轮下一直认为干净的水泥路面并不是安全的,在路面上有薄薄一层透明的冰,人的视觉不易发现,会感觉路面干净安全,而实际上在坡路和高速的时候极容易失控。
     好家伙这个时候才慢下来胆战心惊地小心驾驶,庆幸之余也开始“观摩”路边地一个个交通事故。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整整开了3个小时,好在我们先于长春队伍和“远近都一样”两口子安全达到我们的大本营——红旗林场的金雕家。
     和每次到这里一样,都能得到金雕一家人的盛情款待,攀谈之余才得知我们来的前一天这一带发生一次奇怪的天象,就是冬天里下雨!因此,我们来时雪融化露出的水泥地面上雨后结冰,非常危险。金雕的母亲还说,这还有奇怪的事情,就是去年冬天这里晴天打雷!听了金雕一家人的讲述,我心里马上联想起前些年那个“UFO事件”,看来凤凰山确实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啊!
    原本最多3个小时路程,长春的队伍两台越野车整整走了6个小时,我们吃晚饭后睡一觉后,才等来“长春大勇”的队伍下榻。

authicon211885 发表于 2010-2-4 14:56:34 |显示全部楼层
(四)披星戴月向凤凰山主峰进发
      经历了“远近都一样”大哥一夜的“咆哮”,经历了“死不了活的旺”半夜上厕所开不开门,经历的炕头烫屁股炕梢越睡越凉的一夜后,我们于四点半起床。
      我的老友“长春大勇”确实有备而来,我们刚穿好衣服,他就抱来了五副有他帮我们定制的雪踏。每一套足有四斤重,我们感谢之余真的有些质疑这个东西在登山时的作用。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个东西是雪原徒步或冰川徒步的装备,而登山会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呢?
      我走出房子看看天气和气温,决定为自己设计第一天的服装:内层全身保暖排汗内衣;上身穿加厚抓绒和七孔棉滑雪服;下身保暖内衣外直接穿七孔棉滑雪裤(我很信任这套裤子的保暖透气性);头部就是抓绒帽加抓绒百变头巾,其他辎重全部收包备用。
      两支队伍在早餐会上迅速地认识,并达成登顶和相互协作中的共识。
      顶着深蓝色夜空上的月亮和星星,我们三辆车启动,“一字型”开往距离我们大本营11.5公里的登山点。

authicon211886 发表于 2010-2-4 14:57:43 |显示全部楼层
(五)起登点
      提起这个起登点,所有喜欢到凤凰山登山的驴友都会知道,就是沿着那条一直通往吉林的林间小路,一路向前,一直开就会到达道路右边有一座红砖小屋的前面。这个小屋子是常年有一对老夫妇居住的。从这个红砖小屋继续向前600米左右的道路左侧,就是白石砬子、UFO、景区凤凰山的起登点。
      我们将车停放在这个房子前的一小块停车场上,全体队员开始从车上卸下各自的装备,整理自己的背包和衣服,因为我们计划的第一步已经开始,就是将车停放在这里,然后徒步到达起登点,然后开始我们为期两天的攀登活动。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就会有疑问?你们把车停在这里,那就证明你们还要回到这里取车,这就不是穿越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其实,登顶穿越凤凰山的计划在到红旗林场前,“长春大勇”就已经提出来穿越的计划了。但是,我考虑到“谷歌地球”提供的地图和我对这里山势的了解,以及车辆问题、装备问题、人员体能问题、时间问题(实践也证明两天在冬季是绝对不能安全完成穿越的)我们绝对不可能享受安全的完成这个登顶穿越计划。于是我们讨论后取消了穿越的打算,改为登顶并体验冬季的雪堡露营。
     说到关于“登山穿越”的理解,我和我的朋友“长春大勇”也确实有各自不同的认识。“大勇”认为“目的”最重要,而我认为“意愿”更重要;“大勇”认为穿越的“真正”意义很重要,而我认为安全地享受整个户外过程很重要;“大勇”认为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停地活动,不断地向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认为想去户外并感受,回来后停下来回忆和分享更重要。我们谁错了吗?没有。我们都没有错,我们都对,只是我们感受和享受生活的方式不同。我们都从来不勉强对方,因为我们是很好并信任的朋友,从中原的最高峰到现在。也许这也是户外登山的一种乐趣吧!

authicon211887 发表于 2010-2-4 14:59:24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上苍保佑穿踏雪板的家伙
      
      起步我就被冬季白石砬子的山色迷惑,美得我录光了高清DV里的全部电量(实践证明我的三星全金属高清DV暴露在这个零下20度的环境里只能录制5分钟的画面,然后就进入它的“冬眠期”了)。再回头找人,我已经落在了最后头,以至于我走了很久都没有看多前面大队伍的影子。因为这里的路我很熟,加上雪地上有深深地脚印,我更加慢慢地欣赏起冬季清晨里的大山和树林。直到看到前面等我的向导金雕大哥,才决定赶上前面的人。

       开始的山路是有人踩过的,也许是猎人、林业工人或是上次来这里的“大勇”和“小费”,总之有脚印雪不深,只有10—20厘米左右。可是经过了一段大概3公里的平缓山路后我们开始攀升了,每个人背着30斤到40斤的背包,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开始出汗了。相继有人换掉了冲锋衣和棉服,绝大多数的人都换上了软壳和厚抓绒。

     山路开始崎岖陡峭,积雪越来越厚,深的时候可以到达半米。长春的驴友“小费”这个时候体现出他异常迷人的体力和奉献精神,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为大家趟雪开路。一直走到“小费”终于听下来休息,“大勇”提出了大家尝试穿踏雪板登山,于是长春来的朋友除了一个女士没换上踏雪板外其余四人都换上了踏雪板。而我们没有换的人都执意认为踏雪板是在山脊厚雪路段或雪原徒步使用装备,如果登山的时候使用是不正确的。我甚至因为和“大勇”很要好,开始挖苦“大勇”说:“你千万不要把它脱下来啊!”
      但事实证明“大勇”和“小费”的决定完全是正确的。
      实践确实可以证明一切。随着山势的不断攀升,积雪越来越厚,大家这个时候很累很艰难,以至于前进几步都是非常吃力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登山心理的“救命稻草”现象了,人们会期盼什么东西一定会使自己好过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登山的驴友会带“红牛”饮料,而且这个时候喝上红牛饮料马上就会感觉有力量了,体力恢复了,而实际上你只是补充了水,你喝的不是“海洛因”它没有那么快和那么明显的作用,那是你的心理作用。

       于是开始不认为这个时候使用踏雪板的我们开始一一换上踏雪板。换上之后,我的老天!这次绝对不是心理作用,我们在那深达半米的雪上浮了起来。我们可以不再下沉到雪里,我们只需小步调整自己的身体就可以浮在雪上攀登了。因为踏雪板金雕没有预定,“大勇”只定制了11双,这时穿着踏雪板的我们对比起没有穿踏雪板的向导金雕可是幸福太多了,以至于体力很好的向导金雕被我们甩在了身后,最后一个登上山脊。


      没有“大勇”的踏雪板我们绝对无法顺利完成这次完美的登山。直到现在我都为我取笑“大勇”而自责,同时也万分感谢“大勇”为我们这次成功而做出的巨大贡献。

authicon211890 发表于 2010-2-4 15:02:03 |显示全部楼层

(七)完美的山脊路线

       很多有登山经历的朋友都知道,经过艰苦攀登,登上山顶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在黑暗隧道里摸索了很久,一下子推开了隧道尽头的大门,那里的光和空气异常美妙。

      而这次冬季登上山脊路线的顶峰时我们完全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我登过凤凰山几次,但是还是第一次冬季登上这里,站在被厚厚积雪覆盖的峰脊之上,望眼明暗曲线的峰脊向远处洁白的顶峰延伸,阳光撒在穿着白雪盛装的群峰之上,这样的画面简直无以伦比。
      照相!照相!还是照相!我们合不拢嘴地拍照,其余什么都不想干了!


      可是我们还要继续登顶的计划啊!还是“小费”第一个出发,走在山脊路线最前面,金雕走在最后面。

      山脊的雪实在太厚了最深处可以达到2—3米,平时的小灌木的现在只能看到小草一样顶尖,多数地方雪杖如果没有雪托,直接就大半根雪杖没入雪地。一个人被巨大的踏雪板绊倒,很难自己爬起来,因为想按哪里都按不住,都会陷入雪地深处。不过摔跤让我想出个摔跤后一个人站起来的好办法,就是摔倒后先要自己调整为面向下的俯卧姿势,然后在自己胸前将双杖十字交叉,我们单臂按压十字交叉雪杖的交叉点,这样单臂发力慢慢跪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一个人起来,不然就只有卸包然后按着包起来了。

      户外运动确实需要运气,前几天降温和大风,而到了我们登山这天就是万里晴空,而且山顶还几片白云点缀,像是上帝保佑这群穿了踏雪板的家伙。我们就这样上上下下,走走停停,拍拍照照,沿着完美的山脊曲线前行。于16点走到了红艳的夕阳洒满山野的白雪之上。先头队伍决定在距离UFO降落点的峰顶只有0.5公里的一个平缓山脊上建造“雪堡”过夜。

authicon211891 发表于 2010-2-4 15:04:09 |显示全部楼层

(八)很冷很累——很暖很舒适


       按计划每三个人为一组,共同挖建一个三人共同过夜的“雪堡”。我、“高兴”、“死不了活的旺”三个人为组,“死不了活的旺”先于我和“高兴”到达了先头队伍定下的露营地点,一个平整的山脊处。“死不了活的旺”选了个非常好的挖建“雪堡”的地点。因为我们三个人只有一把“死不了活的旺”带的小号折叠工兵锹和一把我为“试验”所带的一把儿童雪铲,傍晚的山上风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死不了活的旺”站着冷极了,等不及在后面拍照观景的我和“高兴”了。于是一个人开始用小号工兵锹开始在地上挖洞,等我和“高兴”到达露营地的时候“死不了活的旺”已经开始冻脚,并在地上挖了直径一米,有半米深的雪坑了。我见他冻得不行,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跳下雪坑用我的“试验工具”一把儿童雪铲开始了“雪堡”作业。

       谈到挖建“雪堡”,其实也很有门道。首先是选址,要选在山脊相对狭窄平整的背风面,这里还要是下一个高脊的低处,而宽阔平坦的山脊很难有高耸厚硬的雪地。好的选址会有被迎风坡的风吹上来的雪,当地话叫“piào”雪,被“piào”上来的雪会越积越厚,越积越硬很适合挖建雪洞(见上图)。其次,挖建“雪堡”的方法。在“piào”雪的背风坡底部挖一个到达地面的雪坑后,挖掘人要在面向“piào”雪的背风坡方向的雪坑壁上横向挖掘“雪堡”入口,并逐渐向水平方向挖掘一断通道后,再向四周扩大“雪堡”空间。

     靠热情狂奔了一天的我们,露营时间选择也偏晚了些,这个时候我们挖建“雪堡”确实很冷很饿很累。加上我们三个人的工具准备不足,挖建进度非常缓慢,看着别人大块大块掏出的雪块,而我们只能轮流钻进雪洞缓慢地用工兵锹掏雪,用我的“试验”儿童雪铲向雪坑外扬雪。这个时候我万分悔恨自己在来时路上没有听从“高兴”大哥的建议,购买一个平板铁锹头带上山来,虽然平板铁锹头较重,但是在这时它能够大大提高挖建速度和效果。我们三个人干了2个小时只做到了整个“挖建工程”的三分之一,而向导金雕一个人已经把“远近都一样”及其夫人他们三个人共用的“雪堡”基本结构挖完了。最后还是等到其他小组挖建完毕后借来平板铁锹,我们才得以最终挖建完我们的“雪堡”。
      晚间19点的时候山风巨大,温度非常低,站在雪堡外面将挖出的雪扬到雪坑以外的人即使穿着羽绒服也坚持不了10分钟,于是我们停止了挖建工作。当我们三个人一起“住”进这个辛苦挖建的“雪堡”的时候已经是晚间19点40分了。饥寒交迫的“劳动人民”终于见到已经冻得象钢铁一样的食物了。庆幸地是这个“雪堡”最最方便的就是取水,不用打开已经用地席和背包封堵住的洞口到寒冷的外面取水,我们的四周都是洁白干净的积雪,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挖下清洁的雪。于是我们的晚餐开始了!



     我们三个炉头和气罐一起开始工作,我煮牛奶给大家暖身子,“高兴”和“死不了活的旺”融雪烧水煮羊肉和牛肉。慢慢地“雪堡”的温度开始升高,开始我们还可以看见自己呼出白气,等我们饭菜都好了的时候,已经见不到我们呼出的白气了,露在外面手脸部皮肤已经没有冻感了。


      吃着我们的雪水火锅,喝起“高兴”大哥亲自采摘酿造的野葡萄美酒,欣赏着我们挖建的“童话世界”里才会有的温暖的“雪房子”,大家高兴地庆祝。

      收拾好酒菜之后,我们在这个由三盏头灯“照耀”的洁白明亮的“雪屋子”里展开睡袋,依次钻进各自的羽绒睡袋,开始野外露营的最后一项传统活动——夜侃。我们从总结经验侃到漂亮姑娘,从感谢“大勇”的踏雪板侃到我们今年还要去长白山看看。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整个明亮的“雪屋子”里温暖起来,以至于“死不了活的旺”的﹣35°睡袋要打开一半,我的双子座睡袋要把内层﹣5°睡袋拆掉还热。我完全没有想到“雪屋子”会如此温暖和舒适,我是穿保暖排汗内衣进的睡袋,最后脱剩一条内裤才睡着的。而“高兴”大哥整夜没有带帽子和睡袋的头袋。我认为这是我玩户外以来,第一次露营睡觉感觉舒服的一夜。

authicon211893 发表于 2010-2-4 15:05: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底城市 于 2010-2-4 15:32 编辑

(九)48小时绝对不能完成UFO到老白山的穿越
      一觉醒来是第二天清晨5点半,“雪屋子”依然温暖,完全可以把手臂拿到睡袋外边聊天。昨天晚上露营的时间晚了些加上我们的工具问题,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体能挖建更大一些的“雪堡”,因此我们的公共活动空间很小,只能采用一次一个人整理睡袋和背包的方式睡下和起床,而最后进入“雪堡”和最先起床走出“雪堡”的人就要在雪堡外面“冷冻”了。晚间我是最后进入“雪堡”的人,而早晨“高兴”大哥是最先走出“雪堡”的人,那种“冷冻”感觉我实在是体会太深了。
       就这样我们依次整理起床后,开始了我们的早餐。“雪屋子”打开了地垫做的门帘,经过我们几次进出,温度迅速下降,我们又开始可以看到自己呼吸和说话是的白气。不过我们都穿上了羽绒服,又都有自己的炉头取暖,只要进入“雪堡”就不会感觉寒冷了。因为直到我们各自小组露营睡觉我们长春和黑龙江两支队伍也没有统一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所以我利用我们三个人吃早饭的时候先统一了下一步的思想,就是利用今天白天的时间下撤到停车点,天黑前回到向导金雕家里享受丰盛的晚餐。我做这样的决定完全是根据我的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我所掌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的。

      早饭后,“远近都一样”及其夫人早早地就登上UFO降落点的峰顶游玩,并向景区凤凰山峰顶走了。而我们各组纷纷走出各自的“雪堡”拍照,爬到UFO降落点的峰顶去看看那里的现在与夏天的这里有什么不同?


这是我夏天在UFO降落点拍的照片


这是这次冬季在UFO降落点拍的照片
  

      各组成员也利用这个时间开了一个小的碰头会。“长春大勇”说他用“谷歌地球”做点图测直线距离只有6公里,因此他们坚持他们设计的两套方案:方案一,走景区凤凰山顶峰,然后登上吉林老白山顶峰,预计傍晚到达露营地吉林老白山顶峰;方案二,登上景区凤凰山顶峰,尝试吉林老白山顶峰方向,如果不行就折回我们现在的露营地过夜。而我和向导金雕坚持这两套方案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天黑前到达吉林老白山顶峰,那里是冰川遗迹和高山草甸的的大面积平坦顶峰,积雪不会很厚,更不会有“piào”雪供人员挖建“雪堡”。
      虽然包括“大勇”在内的很多朋友提出即使没有“piào”雪也可以搭建“雪堡”露营的方案,看似合理,但是如果到了实际情况下,我们很难有人力、时间和体力完成可以享受一下的“雪屋子”。方案一是,用地上的碎雪堆到一起,压实后挖建“雪堡”。这个方案用雪量非常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并且在极低温环境中几乎不可能将雪压实,因为在极低温情况下雪花就变成了冰晶,不再具有“粘”性。即使你有足够的人力做工,那些人力也需要更多的“雪堡”过夜,你就落入了一个需求的恶性循环。方案二是,用雪杖和树枝(即使有树枝的情况下)搭建帐杆框架,用我们带去塑料布做帐篷布,搭建一个塑料布帐篷,然后向这个塑料布帐篷上堆上厚厚的雪作为保暖的“雪堡壁”。这个看似省可行,但却忽略了环境的低温。无论你搭建“锥形”还是“四方体”的塑料布帐篷,都要面对“坡面”或“垂直面”的存在,极低温的情况下塑料布会变得更硬更滑,易碎不说,碎雪根本不可能在“坡面”或“垂直面”上停留一秒钟。这样就会出现除了承载能力有限的塑料布帐篷顶可以承载有限的碎雪外,其余的“坡面”或“垂直面”都不会承载碎雪。我想,你是很难忍受只依靠一层不透气并四处透风的塑料布帐篷在峰顶极度低温和凛冽的寒风中过夜的。
      而事实证明了这次我和金雕对长春队伍不能实现第二天行进方案的判断是正确的。

      上图黑色的路线是我们第一天行进的路程,GPS上测量的平面行进距离是8.5公里(实际的升降路段要达到更多距离),而第二天“长春大勇”队伍要走的“谷歌地球”测出的6公里直线距离并不是实际距离,实际距离要多得多,全是没有人走过的雪地,并且有较大的起伏升降。大面积冰雪覆盖的冰山遗迹(石海)和鞍部厚雪会更加消耗人员体力,以及队伍的行进时间。而长春队伍走不到顶峰就折回我们第一天挖的“雪堡”过夜的行进方案,如果时间和深入距离合适的话,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个尺度很难把握,并且要看全体人员的状态和心理。最后“长春大勇”的队伍走了(上图)浅蓝色路线,没有达到吉林老白山,而选择了一个很长的山沟下撤(山沟里雪深),于第二天晚间9点多下撤到我们停车那个山谷小路的尽头,那里也有一个常年住人看林子的房子,在那里他们完成了第二天的行程。
      不同的是“大勇”他们第二天晚间9点钟还在寒冷的下撤跋涉中,而我们哈尔滨的全体队伍加上我们带下来的“长春狼”,已经在“庆祝晚宴”上酒足饭饱地躺在热乎的炕上准备睡觉了。不过我们也错过了“大勇”他们第二天攀登时看到的美景,和下撤途中的“超酷”感受。也许这就是“硬币效应”的作用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4-11-16 05:35 , Processed in 0.05365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