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寒冰大哥一行25人来到亚布力探路。车次如下(票价33元):
车次 |
站次 |
站名 |
到达时间 |
开车时间 |
运行时间 |
里程 |
查看票价 |
K7011 |
1 |
哈尔滨东 |
始发站 |
07:09 |
0分 |
0 |
查看票价 |
K7011 |
2 |
滨江 |
07:20 |
07:22 |
11分 |
0 |
查看票价 |
K7011 |
3 |
哈尔滨 |
07:29 |
07:46 |
20分 |
0 |
查看票价 |
K7011 |
4 |
平山 |
08:48 |
08:52 |
1小时39分 |
89 |
查看票价 |
K7011 |
5 |
帽儿山 |
09:03 |
09:08 |
1小时54分 |
100 |
查看票价 |
K7011 |
6 |
亚布力南 |
10:35 |
终点站 |
3小时26分 |
216 |
查看票价 |
如图中所示:出发点为红色5号道与黄色7号道交界处的雪具大厅正门,这里很宽敞,有多宽敞,想想全国乃至国外的滑雪爱好者有多少吧!这里都能够容纳。然后沿着黄色7号道奔第一个目的地,缆车转换站而去,整个7号道很缓,为初级雪道,长度为1.5公里至1.8公里左右,记得在大厅外出发时为:11:45,到缆车转换站的时间为12:00。此阶段为初始阶段,大家体力都较充足,个人认为这短短的不到两公里的路程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如果在这个时候与对手拉开距离,相信在后面追的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启程就要用全力来冲刺。
第二阶段:原定计划是走比赛路线:到达缆车转换站后即右拐进入红色6号雪道。这是一条96年的废弃雪道,时日太久,不但雪厚而且长出了树,即使是夏天也需要开道。当场长给我们找的向导领着我们刚踏入此道,前队鼠标发现雪没腰,树挡路,立即说此路行不通,要求改道,已经坐缆车上去的寒冰大哥表示同意。我看了看前面陡峭的2号雪道(红字黑道),问鼠标:“咱不是爬雪道上吧,这得坑多少人啊?”"那条路难走,不适合大部队通行。"后来想想多亏我没坚持走比赛路线,不然赶上回程火车都很困难。
从时间上我算计不出来这条雪道有多长,因为这条雪道我们就爬了两个小时,在图上和实际比例看,应该不超过两公里。从起始出发到缆车转换站处大多数人都已经出汗了,我穿着薄抓绒和单冲锋衣,在爬2号道不到半程就受不了脱了冲锋衣,可是后来爬了一半多后速度太慢,雪太厚,又穿上了冲锋衣。2号雪道(红字黑道)是很陡的,应该算高级道,从下面瞅着就很吓人。黄色7号道可以一口气跑到头,而这个道绝不会一口气跑到顶,何况有雪,开始雪还只没脚跟,慢慢地,雪即没膝盖,不到半山腰,有的地方就开始没腰了。没脚踝、没膝盖都好说,还能走得动,如果没了腰是真没办法,只好爬,当时场长说比赛路线野树林里面雪厚的地方要没胸没脖,我还不信,这个时候信了,想想雪道(虽然是野雪道)上的雪都没腰了。只能爬,而且是膝盖跪地来爬,有时候跪着都能够把你陷进去,我还没有拿杖,手脚并用,以至后来手指疼,把手插在雪里,有时候手使得劲要比脚还大,因为有的地方脚确实不敢使劲,不然就陷进去,动弹不得,只好往旁边滚一下或者拓宽两脚间的距离,宁可手疼也不要陷进去,因为陷进去是相当的耗体力还耽误时间的。历时两个小时,我与三铁、老左、默墨、刘宁、佳琪共6人终于登上二锅盔顶(1258.61),向大锅盔进发。从二锅盔顶到大锅盔顶是先下后上,下到图中所示鞍部(1165.94),垂直高度92米,快速冲下也就是两分钟左右,这里是第二个缆车转换站,顺缆车站前行十多米右拐沿5号道(黑字灰道)前进就可到达最后的目标——大锅盔(1334.8)。垂直高度169米,爬此坡约需30-40分钟,默墨与佳琪两位女士坐缆车上去看石海了,我们剩下的四位男士决定完成最后的冲刺,不久鼠标也跟上来了,这是最后的路程了,有劲的尽管都使出来,我也想跑,可是怎么也跑不动,也许是筋还是有轻微的拉伤,前一天按摩师按的力度有点大,也不知道拉伤能不能按?2号雪道我是第一个上去的,可是最后的这一段,看着三铁和老左在我前面,哪怕只有一步之遥,也无法赶上!就像在2号道时的感觉:一个人在沙漠里遇到一头狼,人在前面行,兽在后面跟(狼的力气也不多了),看谁先倒下,谁先没有毅力!要么喝狼血吃狼肉,要么就成为狼的食物。
总结:穿着方面:在开始阶段穿单抓绒也会出汗甚至粘到身上,而在后面雪地里穿越,穿上冲锋衣也不会热。
必备物品:登山杖,也可以没有,不过爬坡的时候相当的耗体力,尤其雪没腰你无法动弹的时候;
雪套,没有了它你就惨了,会把你的脚冻僵;
滑雪手套,这个可能比前两个还重要,一定要是滑雪手套至少也应该是防水并能护住手腕的,因为雪深的时候铁定是要手脚并用的,没有雪套冻僵脚,没有手套寸步难行。
路线:当时就与行遍天下通了信,如果走计划比赛路线,那么全程会很长,会很难走,雪地里谁也不会先打头的,因为那是奉献,是牺牲。而如果走雪道从驴友的角度讲好像爬山走雪道就失去了穿越的意义,从实际角度看雪道又不是那么好走,而且走雪道更适合那些大腿肌肉强健的人。反正难题抛给组委会,路线他们去选,头疼去吧,呵呵。
队伍情况:现在有600多人参赛,不过有400是体育专业单独比,户外这块就200人,男子个人40多,女子个人20,剩下都是团队,有的说双鸭山队能够夺冠(伊春雪山穿越赛男子个人冠军),有的说大庆能够夺冠(特种兵队),还有黑马,我就发现了一队,就是鼠标这个队,三铁和老左都走在了我前面,而默墨是女子第一,鼠标的实力不弱,但一直都在后面跟着,我看好这个队,预测前5名!
准备:还有一个礼拜,以调整为主。
不需要管别人怎么样,我们只需要要做好自己。
两个状态:心理状态、身体状态。
最后希望广大驴友为我们呐喊,助威。
记住我们的口号是“顽强拼搏,团队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