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舞者 于 2011-6-6 13:17 编辑
端午 [flash][/flash]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去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关于端午节流传好多动人的传说,它又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蒲节”“女儿节”等,其称谓之多极为罕见。这就给了我们在庆贺的同时又增添上了一层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也带给我们的心灵无尽的遐思与追忆。但在民间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更是不少,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几乎都有端午诗词留于世间。即有“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的热闹场面,也有“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的女儿情怀,更有“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的千古悲怆…。古人惜言如金,更是落墨严谨,无论是诗词还是咏唱,都展示着无穷的魅力, 在世界之林也当是独树一帜,足可见中国文字之精深与博大。
虽然端阳因悲情而起,却早已成为一种怀念。今日的人们在缅怀中寻找着快乐和幸福,龙舟的鼓点已经敲响,让我们一起渡过一个快乐的端午!
鹊桥仙?贺端午???????????????????? 流云锦彩,佳期端午,一曲艾香传送。银花火树映霓裳,但见去清影舞弄。 展风引帜,锦幡叠浪,百舸推波逐重。人间幻梦几回得,莫辜负屈原节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