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城老D 于 2011-7-11 13:12 编辑
六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说的是山之高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谈的是山之壮阔。山有什么意蕴,哪些内含,山水间关系怎样,5年前本人在《坦然遇见平静中》一文中探讨过。
山地的形成大多数是因为大陆板块飘移碰撞,一方下沉推动另一方隆起而形成,如果以亿年为计算单位,山是活的。自己活动,并招引人攀登降落的,是山;从不探求自己的方向,只顾向上的,是山;越是遇到障碍物,越有百倍力量克服的,也是山;以自己的伟岸坚毅,衬托溪水的纤细柔弱,又可以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那磅礴气势的,同样是山;连绵起伏、蕴藏无尽宝藏,任无情积雪覆压,任人索取修建蜗居,流失、荒芜自己却从无怨言,宽容面对秀丽草木,默默展示自己丰姿,一个十足忍者的,还是山。山体改变大气环流,面对翩翩飞舞的团团云朵从不动容,只留下属于自己的水气团拥入怀中;以博大的胸怀造就各种态势,送别水回归到永不枯竭的大海,泉水叮咚、溪流孱孱、高山平湖、飞流直下都是山的作品。
读山,要读出男人的雄壮、刚毅和沉稳,读水,要读出女人的柔美、灵动和不屈。
水,给万物以生命,给阳刚匹配阴柔,给稳重平添活力。明丽通透,令人赏心悦目,没有太大落差或引力时,总表现的平缓舒张,温度一变就凝结为冰雪或升腾成水汽,绝不逆势而为,是水的柔性;坚忍不拔,哪怕一滴滴释放能量,也要穿透障碍物,是水的韧性;不舍昼夜地汇聚、升华,时刻总结,在大气中积累到一定量度就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是水的恒性;无论人类怎样使用,总会尽力而为并纳浊自净,既使被盛入器皿仍甘愿净人,是水的谦性;一旦被凌辱到不能承受,就咆哮地还以颜色,是水的烈性;处高山之巅、岩层之下或汪洋之底,蒸发为云或化成霜雾,只要环境适宜就彰显忠贞本性,永葆诚信本色。大自然把山脉修凿的千姿百态,贡献最大的是水。气态的水把山岩中不够坚毅的部分风蚀得无影无踪;液态的水冲刷掉泥土,显出山地分外阳刚的脊梁;固态的水纷纷扬扬飘落下来,以洁白无暇的纯真,用造就生命的气度告诉世界:—我来了,然后就干脆化作山的一部分,或是滋养山脉保持葱葱郁郁,或是镌刻山体留下冰川痕迹。
没有山水的养育,文化就缺少了根基与源泉;没有文化的滋润,山水就失去了精神与韵味;没有岩降的山水,文化只停留于书本和意念,没有文化的岩降,山水仍沉睡于清风明月,哪怕日出日落,潮涨潮息。
岩降,领受自然恩泽,体验自然魅力,感悟自然真谛,读出生命心声。岩降是课本,观察、分析、判断、感受、细心操作命运、勇敢面对绝境,这种思想的能力和积累,在围绕中心上上下下时,潜移默化地铭刻和丰富了。岩降是教材,分工合作才能共享快乐,协调统一才能天堑变坦途,这种竞合的意识和茫然,在信任的目光交错中,偶然体悟和明确了,真实感知和深化了。岩降是老师,亲近山水、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一种高傲的审美灵性和情趣,叩击头颅,敲打心性,在回顾和反思中,不自觉地涵养和提升了。岩降是文化,飘逸的身影,展露着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类的行为,含蓄着生的坚强,活的浪漫,玩的疯狂,过的温馨;在绿江村,土八路们擦亮了秦时明月汉时关,完成了弹指一挥凯歌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