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0-26 12:38:04
|显示全部楼层
记忆里那片像海的湖
其实湖畔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有路。有基本的路,有个别的地方就断了。那就要穿过没腰草丛,其中有一种红色的芦苇很美,一片大一大片的。我和800是后来决定跟上湖边小分队的。所以一路疾行。脚下是快速的,可眼睛一样是贪恋着人间的美景的,双眼和双足在做着不一样的事,一路上,身上我们扎满了队里最多的荆棘。其实顾不了那么多了,脚和眼各取各的乐,谁也不愿委屈自己做更多的配合。于是双足笃定秋天在重彩的大地上,双眼贪恋静谧的湖水幽幽。
是泰戈尔的诗篇吧。The world puts off its mask of vastness to its lover. It becomes small as one song, as one kiss of the eternal.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翰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而此时,世界对我们也摘下了他的大面具,把世界变成了一泓秋池,小到用臂膀把我们一行人拥在怀里。默默地。一言不发的深情。把我们和一切俗世的喧嚣和浮躁隔离开来。无为!无忧!无虑!无烦恼! 那天,的心情,沉静的厉害。远离尘嚣的美,才是曹雪芹笔下的“红尘中一二等的富贵风流之地”吧?
今天的游湖叫我想起了在学校的时候,外国文学老师在讲到美国文学时非常欣赏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亨利·梭罗以及他的那本《瓦尔登湖》。《瓦尔登湖》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
细节忘了,我上网查了一遍。说梭罗在一八四五年春天,放弃了繁华的城市生活,在一个人迹罕至的瓦尔登湖畔的丛林中建造木屋,自耕自食, 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田园。他想以此来证明,人可以生活的更简朴、更从容,不必为追求物质文明的发达而放弃人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梭罗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这本书便是对自己闲云野鹤般离群索居的生活的写实描写。
那时年少懵懂的我,对梭罗的行为不能完全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也缺乏认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深秋的午后,当我的心贴近这潭世界摘掉面具的湖水时,我却突然地体验到了自然田园所具有所有的美。我也知道在诗词里,自己单单喜欢老陶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原因了。
每个人生活有阅历,人生有感触的人,都不会在精神上主动决绝这样的小屋吧。 因为每个人,都喜爱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正如把它当做我的QQ空间anny小窝居的陋室铭的斯宾塞的诗里说的那样:
人们来到这里,充实了小屋,
不需要多余的款待;
休息就是盛宴,一切顺其自然,
最崇高的心灵,最能怡然自得。
和梭罗一样的是湖也是我灵魂休憩的最爱。我认为最美的地方,都在湖边。我向往ing的湖很多,向往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的夜西湖。向往骄阳似火的盛夏,向往来天地造化在长白山顶,因为那突兀出一个“海”。在来到“海”岸边的山头,体会吹的游人喘不过气来冷飕飕的风,和那样的爽。向往看那逶迤长白存古风,观天池碧水似镜平。别的理想离我太远的,就不说了回来的途中,看到了水库。她会居然会随风起舞。颜色有点深蓝色。深邃的湖,静默的湖有着海的风貌 。该叫人多么的眷念!给你做个很经典心里测试。湖和海你喜欢什么?
喜欢大海的人更适合这个多变的世界。而喜欢湖的人更忠实于伴侣和朋友。其实我是更喜欢像海的湖。如果是深邃的湖,又有点海的风貌,岂不美哉!人也是一样,不是说忠贞的就要像呆子一样。如果能有坚贞,有幽默,博闻,爱运动,那才是生活刚刚的美。
见过的湖却不多,第四大淡水湖的内蒙的呼伦湖,当地人叫它黄金海岸。有点像海的是它的面积,湖天一色的美,触目惊心。从来没在拍照的时候,那么的放松,源于感动于那片像海的湖。而,说西泉眼水库像海,是因为她的让我们想起了渤海的颜色。这个像海的湖,会跳舞的海至今让我回念。如果说上山脸的是落叶飘似的秋日飞狐武功,那在湖边练的就是玉女心经。这一静一动的的修为滋养了,仿佛生皱的心灵。要是像,张爱玲说得那样,生活是一件爬满了嗣子的华丽衣袍,那游山玩水就是一个最新发明的熨去所有污秽,和劳顿的神仙法宝。写不动了。
让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的过一生吧,如果你追求这个,或许这是最奢侈的想法 .但让我们,过一天吧。
走过了,那片湖,是我们今天不悔的选择,在途中,吉祥的卸掉到了淤泥里,我们也都浑身扎满了荆棘,但是我们的心灵都分别的湖边得到了,休憩。就是我们无悔的选择。穿越那片,像海的湖!我把你放在里心底,我知道那是因为你曾无私的接纳了我们这些属于远方的游子。
[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8-10-26 12: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