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5|回复: 17

我登上了海拔1864米的黄山之巅“莲花峰”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592068 发表于 2012-4-16 20:01: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空的情怀 于 2012-4-22 20:49 编辑

                                                             加油!无限风光在险峰。
   
     加油!——加油!——不论是相识还是恕不相识的,无论是来自祖国东西南北中的游客,还是世界各地的游人,有时攀山相遇就竖起大拇指相互鼓励,或者击掌互相打气,目标,就是以惊险著称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由于是阴雨天,给本来就惊险的坡路又增添了攀登的难度,坡陡加路滑要更加的谨慎和缓行。因我腿疾的因素,更得到了一些游人的鼓励和赞赏!
     重游黄山,没有了初游黄山时的激动和惊喜,平静中仿佛昨日攀山观景的有些印记浮在眼前。记得上次游黄山时朗天丽日,没有云海遮山蔽日的雾里透花的好奇。而此次游黄山,却是阴雨天,另一种感觉的景观被雾气形成的云海遮景蔽日,近在咫尺的景观却朦胧不见,有时候咫尺的游人都不谋面,奇石珍松有时真要雾里寻花似的神秘了。
     其实以奇险峰高景秀名扬世界的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因黟是黑的意思,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的名字。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敕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
     在接近迎客松景点时,雨有些大,雨点儿敲击雨衣的淅沥声似乎在激励我,加油!成功属于坚毅的人,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一行十八人,或许是我不喜欢走马观花“攀山不看景,看景不攀山”的驻足观景,还是我的体力弱于同行人,我落后了。爬上迎客松景点,看到大家已经在拍照留影,我也在熙攘的游人中自发排队寻景拍照。待我拍完照,不见了同行人,想必他们又开始了攀登,这是我们攀登黄山最后一次同行相见。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以奇、险、深、幽而劈地摩天,云凝碧汉的黄山一些景点尽管我没有全游,可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黄山胜景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景点有的也领略过;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温泉六个风景区有的也很熟悉。奇松、怪石、峡谷云海等黄山著名的风光在登山时已经欣赏过。而在悬崖峭壁上仪态万千的古松奇石却给人一种神奇感。也由于此景,才使黄山赢得了“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誉。著名的有迎客松、也有送客松等金钱松、三尖杉十大名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游过既知,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按常理儿,凡有土的地方就能长出树木草等植物,而黄山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生长在峰顶 , 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的生长着,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株松树,在树貌、姿容、气韵上,又各有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如迎客松、卧龙松、探海松、黑虎松、龙爪松、团结松等等。我想,这些奇异形状的景树命名,是先人根据它们的不同形态和神韵,给它们起了很贴切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吧,因为它们都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和大家在迎客松景点最后一次同行既分手
  
    黄山怪石遍布,构成了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处处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形态各异,生动有趣,有的惟妙惟肖像人,有的又像千差万别的物形,有的似乎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而在这些怪型奇石中,尤以蓬莱三岛 、松鼠跳天都、猴子观海、“喜鹊登梅”、仙人采药、梦笔生花、“金鸡叫天门”、醉石、飞来石、龙头石等为最。它们有的是庞然大物独立成景,有的是奇巧玲珑艺夺天工;有的是几块石组合或与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有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不同,形态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可也有些怪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欣赏,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端坐在狮子峰顶上的“猴子观海怪石”,又叫“猴子望太平”。惊奇的是,当云海漫过天际时,便出现猴子观海的景象,酷似猴子凝神远眺。还有孤耸在飞来峰天然平台上的天外飞来石,也是如此。
     再说云海。似黄山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下的不同,黄山云海以壮观和变幻无穷为奇妙。山高谷深,雨水充沛,在低温和高压的影响下,低层水气凝结成云雾,形成黄山云海。云海按地域可分成北海、西海、东海、天海、前海等。这些海又常出现在云层上,云在峡谷中的奇观,似有天海相连的超奇妙视觉美。据说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描写的就是黄山上的奇景观,“海“的神韵。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虽然坡陡经雨淋后很湿滑,可丝毫没有阻碍我的攀山游兴。在接近莲花峰时,接到了团队徐海林站长的电话。他问我在哪儿?并说“他们已经在云海景区吃饭了,并传达了传华理事长的牵挂和大家的关心,让我注意安全,别忘记吃饭早点返回”。我说“你告诉理事长和大家不用担心,你放心吧,我已经接近最高的莲花峰了,我和一些爱好摄影的游人等组成了团队,会平安回去的”。按时间计算速度,我想他们一定没有登顶莲花峰,或者是顺近路绕下山了。至从脱离大家,我和十几个不识的各地游人,自愿组成了不登上最高峰不罢休的团队。大家边赏景边有说有笑相互搀扶着鼓励:加油!……坚持!时常走到弯道处,看到溪流川出陡岩峭石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看到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的百丈长瀑布,都欢呼着景致的壮观,并疯狂着嚎笑互相帮忙拍照。虽然云雾阻碍了远景的视线,可雾里寻景的感觉更特别。此刻,虽然大家汗水融雨水攀登的艰苦好累,但海韵美景奇石的吸引已夺走了每个人的劳累,至少注意力的改变已经缓解了精神上的疲惫,精力早就注视在“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的黄山胜景中。
  
     坡陡路险,或许也是黄山的一绝,有的陡坡几乎是斜立二十五度,有的路窄若两人对立相遇只有侧身而过,再加上个别路段没扶栏,这对于身体条件好的人都很难的行走,可对于我来说有些难上更艰难。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当缩头龟,何况我们同行都坚定了不登最高峰不罢休的信念。翻过一道岭又绕过一道弯儿,有时遇到下山人,我们就急切的寻问距离莲花峰还有多远,有的说三、四公里吧,有的说大约五里路,还有的说需要50多分钟吧。可是我们掐着表,数着台阶慢慢向上爬,总感觉近在咫尺,却就是望不到顶。此时,爬的山越高,坡陡越危险,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相互照应着顺序向上攀。尤其在过最险处的“鲫鱼背”时,一段石级凿在几乎垂直的石壁上,两边峭壁千仞,特别艰险,这时,集体主义风格增加了大家的安然减小了恐惧感。大家有的手拉手拽着,有的拉着棍一只手拾阶爬行嘴里都不停的说:小心,注意安全,慢点、加油!——坚持!就这样大家相互温暖着鼓励,终于在下午1.25分,我们胜利地登上了黄山最高峰——“莲花绝顶峰”。此刻,大家忘记了登攀的辛劳,置身在云霄,江河一线,云天一色的风光中,翘跃着疯狂而不同的兴奋动作,对着黄山远处嚎叫着狂呼:黄山我来了!——我征服了黄山!——我是勇士!——我们胜利了!……远方回荡着我们无比震颤的自豪呐喊。此时雨也停了,云雾渐渐的稀少远去,我目聚在远眺之中,可见景色各异的群山耸立间云海翻滚尽收眼底,而峭岩陡壁奇丽雄伟的景物蔚为壮观。大家不顾站立山尖迎山风吹刮的危险,争相与矗立在山崖上刻有国家地质部勘探“高1864米莲花峰”字样的石碑合影,自豪地将自己的身影永远留在神奇的黄山“莲花绝顶峰”。
   
                                         就要接近最高峰了,加油!坚持!——必胜!

                                          胜利属于坚而不舍的人,我终于登上了黄山最高峰“莲花峰”!      
                                             激动的时刻,开心的时刻。
                                                              必胜!我赢了,我征服了黄山最高峰!

authicon592103 发表于 2012-4-16 20:09:20 |显示全部楼层

我登上了海拔1864米的黄山之巅“莲花峰”

本帖最后由 天空的情怀 于 2012-4-22 20:44 编辑

成功的喜悦,看看这些勇士们笑的多甜......茄子,留下美好的瞬间。
                     迎风而立,要是腿稍一软后仰,后果就不可设想了。此刻,我也是勇敢的勇士了。
      登顶后的自豪过了,狂欢完了,我们兴致未尽的便开始了下山。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只要登过山的人都懂得,的确如此。可凭我多次游山观景的经验和领悟,我提醒着大家:“……上山是重心前倾抬腿要快减负轻便,而下山需要后仰缓步才安全。落步急会加重膝关节、踝关节的承重,久了会使关节有肿胀疼痛感,严重会造成骨膜韧带压伤。面对陡峭的坡路,望着稀雾中一眼看不到底的绝壁峡谷,顿感毛骨悚然浑身都肌肉紧张心惊肉跳。大家手牵着手后仰着互相安慰提醒:小心登稳了、别怕、慢点别滑了……谨慎缓慢的落步磴道。这时,无疑女士是团队里重点的爱护对象,大家自觉的成形,隔着不多于两个女士就一个男士放在中间保护,为的是安全更安全。因为上山是奔目标精力集中攀登,而下山要是精神松懈稍有不慎,一个闪失那可就后果不可设想,何况沾雨的石阶特别的滑……
       不上莲花顶,等于没看景. 不登光明顶,不见黄山景。黄山的美,首先就是景景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或许在漫长久远的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而两次游黄山,一次朗天丽日一次阴雨连天,由于不同的气候也就有了不同的欣赏感受,最自豪的是两次都成功登顶“莲花峰“。
       莲花峰是黄山风景区的核心景点最高峰,位于天都峰和光明顶之间。记得徐霞客在游记中说:莲花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该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俨若新莲初开,仰天怒放,故名“莲花峰”。 其莲花峰绝顶处有一奇观,则为四周铁索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锁,是年轻的情侣或夫妇携手扣上的“连心锁”,以示永结同心。
       约下午4点多,我们怀着对神胜黄山的无比眷恋,终于顺利的下得山来。此时,或许大家没有了登山时的劲头儿和失去了精神力量,每个人才感觉到全身酸疼腿软无力,手也因爬山时扶石拽棍等磨的脱层表皮红肿疼胀,大家姿态各异的歪斜躺软在草木上。我想,此刻要是大家到从黄山紫石峰涌出的热水“汤泉”温泉泡个澡,那可是赛过神仙式的享受再美不过了。分手的刹那,大家争抢着买回返住地的汽车票,难舍难分中大家互致问候留信息不说再见,几位女士有的眼圈湿润言情低沉,有的已落泪……看到此情此景,我灵机一动,倡议大家手拉手同喊征服黄山的话语做为我们此行的结束。得到大家积极的认可响应后,我们相互扯着手链接成一条暖心的友情线,跳跃着对着黄山振臂高呼:“黄山——我们征服了你!我爱你!——黄山!——黄山!”
      两位是我登黄山时同行的上海爱心人士。我回返的车票就是他们买的。很歉意照片拍虚了。由于我的大意把你们的联系名片搞丢了,无法联系,真的好遗憾,如果你们看到照片和有认识他们的朋友,请留言、或者联系我,谢谢了!信箱:qintian13000@yahoo.com.cn
                                                                    黄山上的挑夫。
                                                                 黄山上有纪念意义的景点

     
                       天海休闲区,游人进餐的地方,我也是在此午餐,一和方便面要15元哦。

authicon592160 发表于 2012-4-16 20:56:12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592193 发表于 2012-4-16 21:22:52 |显示全部楼层
刹锋 发表于 2012-4-16 20:56

authicon592239 发表于 2012-4-16 22:10:33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592284 发表于 2012-4-16 22:27:31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592425 发表于 2012-4-17 00:42:27 |显示全部楼层
表哥 发表于 2012-4-16 22:10

authicon592426 发表于 2012-4-17 00:43:04 |显示全部楼层
迎春(罡) 发表于 2012-4-16 22:27

authicon592432 发表于 2012-4-17 01:02:47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uthicon592691 发表于 2012-4-17 10:17:29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2 22:56 , Processed in 0.09200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