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儿弯弯 于 2012-6-11 08:25 编辑
2012年4月15日 随团重庆一日游
早7点旅行社面包车准时来接,全车21位游客。女导游一路介绍重庆的风土人情,当然我能记住的只是只言片语,导游所讲的一切,对于我这孤若寡人来讲一切都觉新奇特。而汽车在公路上七拐八弯行驶,一座山城之貌呈现在眼前,更有些奇特街景楼房让你眼前一亮。在以往的旅行中我们很少在城市中逗留,而今来到重庆,这座城市冲击我的视觉,很有兴致小住几日。
说来也怪,我对时事向来不关心,我市市长名谁不知道,因为他们离百姓太遥远。我对何时涨工资、涨多少也不关心,到手多少算多少,因为咱也说了不算。年青时不是愤青,老了也不是怨老。不恨富不嫌贪,总是心存感恩、心存善念过好自家日子。哈哈、有点扯远了。说来更怪,我看过红岩小说,知道江姐的故事。我也恰好以前就知道谁当过重庆市长,我也知道他曾是大连市长,而今在重庆最敏感时候来到此地,嘿嘿、地球照转。
说到大连勾起往事,我小时候也常出门,坐过火车去姨家串过门,因哥姐都在外地,十三、四岁时去过长春,姐姐在吉林大学上学。又因大哥大学毕业后分到大庆,也常去大庆。二哥在黑河地区文工团,三十多年前就去过三次。而大连,我真正是旅游才去了这座海滨城市。那是1989年的事,女儿才五岁,我与另俩位同事,三大三小去了大连。这仨孩都相差一岁,我女儿在中间。只我买一张卧铺,才二十七元钱,硬坐十七元。当然铺上挤了俩个孩子,我与坐硬座别啥匹别。到大连住在学校学生宿舍,学生暑假都回家了。宿费多钱不记得,其他游客三、五天就走,我们这仨大仨小一住就是十多天,宿舍管理称我们是哈尔滨大款,荣幸啊!又扯远了,老了爱回忆,这话真对。
一日游的第一站是重庆人民大礼堂,也就是“前段时间”唱红歌的地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五十年代的建筑如此豪华壮观。
转;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重庆市中区是西南行政区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当时虽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没有一座稍微像样可供接待内外宾客下榻的用房。在西南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主持下,于1951年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筹建一座能容纳数千人集会的大礼堂和附建一个招待所。大礼堂1951年6月动工,1954年4月落成,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总高度为65米,其中礼堂高55米,内有五层,现用四层,可容观众4206人。
1987年,一部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和伦敦大学著名专家教授共同主编增订出版的经典著作一书,首次向世界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国内著名建筑共43项,其中重庆人民大礼堂排列第二位大。礼堂采用了明清两代的建筑特色,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中轴线对称的传统办法,配以柱廊式的双翼,并以塔楼收尾,立面比例匀称。这类建筑华丽、庄严,虽不完全实用,但它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威慑力,是建筑结构中最高等级的代表,是继北京和沈阳故宫后的精美奇巧的东方建筑。 2007年5月历时九个月、耗资七千万元人民币的重庆大礼堂整修近日正式竣工。室内“金顶”共用了26万 张金片,每张金片价值十元人民币。 以上是百度滴,下面我把导游山寨版的介绍讲给大家。当时全国刚刚解,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持筹建大礼堂,耗资四十几万建成。有人向毛主席汇报:大礼堂如此华丽,与北京故宫媲美,大有篡权之意。主席亲临一看,不得不加倍防备,所以把最无权利的贺龙一直留在北京。哈哈,很多呢,但我只记住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