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设计合理性:
接下来就到了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设计和背负。设计,无疑是一个背包最需要审核的环节之一。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使你装取物品信手拈来。不好的设计,也会使你在扎营、拔营、途中取物时手忙脚乱。此包设计方面可谓集众家之长。下面,我就从上至下谈谈我对此包设计的理解。
顶包:
顶包方面我认为有三大亮点。
其一,顶包主拉链为防水拉链。这可以让你在小雨的时候不至于担心里面的电子产品会不会因没罩
防雨罩而罢工。
其二,防雨罩独立隔仓,且是一体设计。上图主拉链下面的小拉链就是防雨罩仓。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每次需要的时候,你都会记得防雨罩的存放地点。而且,此包还标配了原厂防雨罩,这样可以通过一个按扣拆合防雨罩与包体。而且罩上以后异常牢固。不会因为大风而担心防雨罩被刮跑。
其三,顶包前后双向调整,且可整体取下头包。这点设计很像我的光环子午线。大多数背包都是只能从正面可以调整头包的高低。双向调整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整体升高、降低头包的高度。对于大包来说,这种设计更加实用。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每次出行都能装满背包,大多数人也不会因为装不满、不好看而再买一个小10-20升的包。顶包整体升降就解决了这一问题。装不满可以少装,顶包整体下压。这样装满后就可以看起来像一个55升的背包。如果实在装不下,又可以把帐篷或者防潮垫放在主包和头包之间,整体升高头包束紧。前面说这样的设计很像花岗岩,但此包设计比我用过的光环背包更加合理。就在于在头包的内侧,还有一个与主仓固定带相连的固定环。这种设计是光环没有的。以前用光环的时候,每次想要关闭顶包,必须先把顶包从地上重新拿起来,放在主包上面,再扣上。就好像每次都要从地上捡起帽子戴在头上。而这个环的设计,可以在你束紧主包固定带的同时,拉起头包。顺手就能扣上头包。非常方便。
主包:
主包的设计也可谓是亮点多多。水袋仓、水袋口、侧兜、睡袋仓一应俱全。
首先说说水袋仓。整个仓体非常大。我感觉能放进一个10L的水袋没问题。
水袋固定环采用粘扣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调整松紧、高低。
水袋口相对较小。塞进水管需要费点力气。比较适合驼峰那种细管子。Ps:好吧,我承认我是用的中指。。。
主包的出入口是采用两段式的设计。这样可以在装不满背包的时候束紧下面的束带。束带固定扣也很好用。
最喜欢的是正面那个大拉链。可以让你的背包有如解剖似的打开它的大肚囊。姑且就让我管它叫解剖拉链吧。以前我也看过一些评测,对类似的设计褒贬不一。有人觉得从这个口拿出来东西,整体背包就会中空、不稳定。但我想说,如果在长途线路中,你中途遇到水源想烧水的时候,正好你的炉头、套锅、气罐放在背包靠下位置,如果没有这个拉链,你只能打开头包,一件一件拿出上面的装备找出炉具。但有了解剖拉链,你可以从容的从下面取出炉具,烧好水再放回原处。不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我很喜欢。
下面再说说睡袋仓。很多老驴认为睡袋仓不太实用,关键是认为有些浪费空间。如果这样,在此包中你可以用下面的拉链打开中间的隔断。其实我更多的时候是把备用鞋放在这里。也有人睡袋不用压缩袋,直接塞进睡袋仓关门压缩。无论你怎么使用,这个设计都是一个多用途的选择。隔断的关闭是靠一个拉链。个人有点担心这个设计。因为上面的东西重量肯定比睡袋仓里的要大得多。长期压着这个拉链,结实程度有待考验。以前用过Karrimor的大包,里面也有这个睡袋仓隔断,使用的是和主包束紧带一样的设计。不妨厂家做此考虑。
整体容量方面,此包在我看来简直就像大卡车。东北灵山两日穿越过程中,帐篷、防潮垫、一应露营装备,包括后来帮走不动的队友增加了一些东西全部塞在里面。无一外挂。绝对能满足7日以上的长线驴行。
下面是跟我的光环子午线(62L)装满后做对比。
此包还有两点小设计让我很欣喜。一个是包体侧向有一个手提环。这在旅途过程中上下交通工具或者短时间手持背包还是很实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