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0|回复: 15

难忘的1969我和我的祖国 [复制链接]

authicon56013 发表于 2009-1-3 19:44:39 |显示全部楼层
忘的1969我和我的祖 2009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2009年是我们共和国的六十华诞,举国上下普天同庆。我,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同龄人能和祖国同庆六十华诞,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我们这一代人是共和国的精心培养而极富理想的一代,顽强,勇敢,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贯穿我们这些人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经历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社会动荡与人生变化,特殊的环境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尽管我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岗位,生活的遭遇不尽相同,然而,我们在非凡年代所铸造的顽强性格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成为我们的终身财富。 1969年是我走入社会的第二个年头,我和祖国在这一年里经历的风风雨雨,至今历历在目,永远难忘。 一,告别战友 1969年的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白天的气温常常在零下三十度以下,漫天刮起的“大烟炮”令人生畏,这恶劣的气候对于我们这些离开城市不久的孩子来讲,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考验。大自然的考验固然严峻,但社会气候的严寒正向我们袭来。 19692月初的一天,连部的文书找到我,他向我说:“接到团部通知:七连一个名字叫李中伦的哈尔滨青年,因突然发病去世了,明天开追悼会。你们谁和他熟悉可以参加他的追悼会。”他的话音未落,我的头脑立刻感到嗡嗡作响,眼前阵阵发黑,一个人回到宿舍,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李中伦那白净的面孔。这一夜彻夜未眠。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洗漱完毕,来到连部向连长请假:“连长,我们哈尔滨青年李中论去世了,和他熟悉的几个人都上山伐木了,我代表他们去参加追悼会,请给我一天假。”连长点点头:“行,连队没车去团部,你自己去吧,快去快回。” 我们十二连离团部附近的七连有十里路,我背上那“为人民服务”的书包出发了。天色昏暗,刺骨的寒风迎面呼啸而来,刚出连队就感到浑身没有了热气,我只好侧身顶风加快步伐,踏着厚厚的白雪,向团部方向快步走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行军,我来到了七连俱乐部。那里一聚集了许多人,一口黑色的棺材停在门前格外显眼。追悼仪式异常简单,没有哀乐,没有悼词,只有在场的全体为战友默哀,大家共同背诵毛主席语录《为人们服务》。向战友告别,我看到了李中伦,他还和几个月前一样,一个满脸稚气的十七岁男孩,他静静的躺在棺材里,他的脸上那么平静没有一丝痛苦的表情,他好像是在深深的熟睡,但是,他却不会醒了,他永远离开了亲人和战友,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此刻泪水早已挡住了我的视线。。。。。灵车是一匹老马拉的车,巨大的棺木使这辆小车慢慢的行走在不平坦的乡间下路上,我们缓缓的跟在车后为战友送葬。天色更加昏暗,不经意间天上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顷刻间天地一片白茫茫。在墓地,战友们每人用双手捧起了北大荒那黑油油沃土,洒在战友的墓穴里,我暗暗在内心里呼唤着战友的名字:中伦,你安息吧,我会再来看你的。 二,胜利回哈 追悼会结束已是中午时分,七连连长告诉大家:午饭后团部准备了一辆“大解放“,有送亲属去火车站的可以坐这台车。当时团部距离福利屯火车站一百多里,此时正值春节前夕,为避免知青私自回家过年,公共汽车站有专人负责盘查,没有《通行证》一律不准乘车,我突然感到这是一个去火车站的绝好机会,何不趁此机会逃回哈尔滨,回家过年,看看妈妈和妹妹,再打探一下爸爸的消息。 匆匆吃过午饭,我马上来到了那辆带有帆布棚的“大解放”,第一个进入车厢。我发现车厢里有一些帆布苫布,一块作“褥子”一块作“被子”,我很快进入了“被窝”。又来了几个送亲属的人站在了车厢内。随着汽车的开动,我的阴沉心情突然变得晴朗了,仿佛马上就可以回家了。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福利屯车站,此时我浑身像一块冰一样的凉,两条腿像木头一样的僵硬,几乎不会走路了。福利屯车站很冷清,不再是三个月前我们下乡路过此地时的喧闹了,黄昏时,我绕过栅栏悄悄潜入站内,列车刚进站我便进入开往佳木斯方向的列车。漫长的黑夜,漫长的旅途,我一个人坐在车厢一角,昏昏入睡,几次查票我不是装睡不醒,就是耍赖装没钱,列车员也看出来这是一个下乡想家的孩子,也就不再难为我了。这十七个小时的漫漫长夜确实难熬,又渴又饿又困,还是在上车前吃的饭,只是一碗大米饭,里边泡了开水,加了一点酱油。不知不觉的感觉列车在过铁桥,仔细一看:是新江桥(滨州铁路桥),点点辉煌的灯火越来越近,哈尔滨,我的家真的到了! 三,路遇父亲 趁着夜幕,我从哈尔滨站的“一号门”顺利出站。当我站在家门前轻轻敲门时,离别才几个月,眼前的门是那么陌生。一盏昏暗的灯光下,妈妈默默的打量这我,好像在看一个陌生的人,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你怎么回来的?”“我跑回来过年呀!”“饿了吧?”“一天多没吃饭了。”一碗白菜炖土豆和一碗“两掺”的米饭冒着热气摆在了我的面前。我狼吞虎咽的吃着,妈妈和妹妹在旁边看着,此时妈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的微笑。不等吃完饭,我便急不可待的向妈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们能看到爸爸吗?他身体怎样?我不能去给他送饭他在哪里吃饭?他的问题到底啥时侯解决?”妈妈只是轻轻的摇着头,妹妹的一句话使我一块石头落了地,“爸爸还活着,天天在铁路分局食堂吃饭。”那时,爸爸被造反派定为“苏修特务”任何人不准见面,但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看看爸爸。 第二天早晨,我悄悄来到红军街,铁路分局食堂对面的马路旁,等待爸爸的到来。那时哈尔滨绝大多数的中学毕业生都下乡了,街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不一会远处走来一队人,他们都穿着黑棉衣,头戴大棉帽子,个个低着头,我屏住呼吸仔细看他们背后的“牌子”(黑帮每人背后用白布写的罪名),终于看到了爸爸,他弯着腰,低着头,步履沉重的走着,看上去比在家时苍老多了。一连几天我都默默的看着爸爸,可怜的爸爸呀,你怎么不抬头看看你的儿子,你难道不知道你的儿子早已远去他乡?你也不会知道现在他又从千里之外赶回来看看你吗?近在咫尺父子不敢相认,这难道不是一场人间悲剧吗?然而在祖国的大地上,又有多少这样或更悲惨的人间悲剧在发生呢?此时我没有眼泪,也没有悲伤,爸爸你在坚强的活着,我也一定会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 四,简朴的年 1969217,是春节。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三个春节,破除旧习俗,过革命化的春节一直是这几个春节的主题,这个春节体现的更为具体,更为深刻。大年三十没有一点年味,没有鞭炮,更没有一家家团圆的喜庆气氛。收音机里播出的是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文艺节目是八个样板戏的反复重播,“大海航行靠舵手”,“满怀豪情迎九大”的革命歌曲传遍大街小巷。不提倡拜年,不铺张浪费,不吃吃喝喝,使传统的春节完全失色。家家户户凭票购买定量的瓜子,花生,肉半斤,豆油半斤,白面五斤,大年三十和初一只能包一顿饺子吃。老百姓的餐桌上不会比平时丰富多少。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已被,过“革命化的春节”所掩盖,这一年的春节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 五,返回连队 春节过后,我接到了来自连队的信件,内容不外是:连队革命形势大好,欢迎你回来参加连队的文化大革命斗争。 过了正月十五,我返回了连队。是我感到惊奇的是,连队和工作组不但没有批判我的逃跑行为,反而对我十分亲近。当时连队正在进行整党和清理阶级队伍。不久,工作组的组长找到我,告诉我让我脱产负责连队的宣传报道和迎九大的标语宣传画的工作。一切都在紧张的进行之中。三月初的一天晚上,召开大会,请田大妈作忆苦报告,台上田大妈声泪俱下的控诉着万恶的旧社会,台下也是哭声一片,可是在不经意间我发现,有许多人是用手捂着脸在假哭。会议结束,齐组长宣布:明天早晨吃“忆苦饭”走“忆苦路”。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食堂,炊事员端上来的是一盆盆只有喂猪时才看到的白菜帮子和麦麸子煮的饭,我尝了一口,没有一点味道,难以下咽,咬牙吃了一小碗,奇怪的是有些人边吃还不停的说:这比旧社会要饭时吃的好多了。走“忆苦路”更是令人费解。走之前,齐组长讲了要求:无论男女老少,一律脱光脚,走连部前的小路,大约两李里路,允许互相帮助和拄木棍子。三月的北大荒,天气还是寒冷,路面上冰雪覆盖,沙石掺和之中,双脚下地,立刻从脚凉到头,如同脚踏在万把钢针上,寸步难行,大家互相搀扶或拄着木棍,慢慢前行,本来十几分钟的路,走了四十多分中,真实体验了一把逃荒。 上午的活是挖地基。三月的北大荒,大地还未开化,搞头刨上去就是一个白点,不一会我浑身便湿透了,肚子饿的嗷嗷叫,眼前直冒“金花”。总算熬到了吃午饭,走进食堂,桌上放着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鸡蛋汤,炊事员把一盘盘的葱油饼端上来,香气扑鼻。此时我已迫不及待,抓起饼就放在嘴里,三口两口便咽下肚里,头三张饼下肚没感觉,后三张饼又喝了汤,肚子才有感觉,不饿了,最后四张饼是一张一张一口一口吃的,当我吃完第十二张饼时才感到撑的不行了,后来几个战友证明:此后在没有人能破这个吃饼的记录。 六,行军送粮 19693月,在中苏边界的一个叫珍宝岛的小岛上,苏联边防军和我人民解放军发生了武装冲突,事件越演越烈,双方均有伤亡,这个事件使本来就紧张的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大有爆发大战的可能。毛主席也发出最高指示:要准备打仗。全国上下一片战备的紧张气氛。 三月末的一天,一阵紧急的钟声把我们集中在了俱乐部,连长高声宣读最高指示:要准备打仗。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当即发出命令:为了相应毛主席的准备打仗的号召,党支部决定:明天早四点起床,五点出发,每人背30斤战备粮,行军到七星泡粮库,一天往返120里,各排做好战斗准备。 第二天清晨,紧急集合的钟声把我从梦中惊醒,起床,洗漱,背粮,集合,五点,天空漆黑队伍顶着佛晓那刺骨的寒风出发了。经过两个小时的行军,天渐渐亮了。不知不觉肩膀上的粮袋越来越沉了,从左肩倒右肩,从右肩倒到后背,三十斤的粮袋好像是百斤的大袋子,压得头抬不起,喘气费劲,两腿也发软。总算听到休息的号声,我放下袋子,立即躺在雪地上,再也不想起了。当我再次背起粮袋时,立刻感到它有千金重,背着它走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在此后,防空演习,卧倒前进,快速通过封锁线,把我们弄得棉衣都湿透了,人险些虚脱。上午十一点多,我们走在队伍前边的几个人能看到粮库那边飘舞的红旗了。 吃过午饭,队伍便零散的出发了。本以为卸掉的粮袋会轻松往回走,可是刚刚踏上归途,两只脚掌像火烧的一样,疼痛无比,没走一步脚掌疼的钻心,从脚脖子到膝盖,再到两个胯骨轴像锈住了似得,难以挪动,恨不得立即躺下才好。出发前一位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告诉我,遇到这种情况,千万能多停留,更不能坐下,我和几个战友互相鼓励着,迈着艰难的步子前进,不知不觉天黑了。眼前一片漆黑,十米之内什么也看不到,眼下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能向前走了。过了一会,我们发现前边不远好像有个人趴在路边,走进扶起才认出是女班班长田明明,我把她摇醒,扶她坐好,告诉他千万不要倒下很危险,要等待收容救援。此时我们已在也外连续走了十多个小时了,寒冷,饥饿,困倦,疲劳,一起向我们袭来,只要躺下就可能起不来,渴的实在难受了,就抓把雪吃。大约在晚八点左右,我们终于看到了连队食堂那微弱的灯光了。我们是第一批回到连队的。这次行军送粮是我第一次经历了这么艰难困苦的考验,练就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七,风雨“十一” 时间飞速,从春播开始,夏锄,收麦,暑往寒来,秋天到了,北大荒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割玉米,割高粱,割大豆,整个秋天是最忙最熬人的。从早晨七点开始,干活吃饭都在地里,秋雨连绵,秋风瑟瑟,我们真正的体验到了作农民的辛苦。1969年的国庆节到了,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十一”不放假,和平时一样,下地剥苞米。天阴沉沉的,天上不时还落下雨点,地里潮湿阴冷,坐在苞米杆堆上一棒棒的剥苞米,一点也感觉今天是国庆二十周年,此情此景不由的让我回忆起十年前的1959年,那时我十岁,也是国庆十周年,白天在爸爸单位看完国庆十周年的盛大阅兵游行庆典的电视实况,晚上和几个同学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的石碑胡同观看节日的礼花,当我们尽情欣赏那绚丽的节日礼花时,情不自禁的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个同学说:“十年之后我们正好是上大学一年的时候了吧?你想上什么大学?”我自豪的说:“我爸爸让我继承他的事业,考北京铁道学院,可是我喜欢工艺美术,我想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然,我还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当个电影导演。”美好的回忆代替不了现实,十年之后,我不仅仅不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我们来到了这偏远的农场,从事着原始的农业劳动,这是历史和伟大的领袖给与我们的“恩赐”。这个“十一”虽然平淡,但确难以忘怀。 八,1969和祖国 1969年我经历人生的痛苦磨难,我们的祖国也同样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的洗礼,我和祖国同命运,但是当时我是不可能深刻了解那场浩劫给祖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只有站在今天的角度才能简单的回忆一下1969年我的祖国:三月爆发珍宝岛事件,祖国面临战争的威胁。四月,党的“九大“召开,从政治,组织,理论上全面肯定文化大革命,确立了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地位,全国进一步走向混乱,工农业教育进一步遭到破坏,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开国将帅彭德怀,贺龙,许光达含冤去世,学术人才吴晗等一大批共和国精英与世长辞,我们的共和国经历了建国二十年后的空前浩劫。 历史是人民写的,历史是前进的,我们的共和国正在走向伟大的复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的一生必然与祖国同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可以摸到共和国跳动的脉搏,一位社会科学院的学者曾经这样精辟的评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是毛泽东塑造的富有批判精神和浪漫精神的一代,中国近代一千年才出现的一代人,中国今后一千年不可能再出现的一代人,他们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代人。“ 此文献给长眠在北大荒的兵团战友 献给那些把青春贡献给了北大荒的兵团战友 献给那些曾经关注和帮助过我们的青年朋友 大啤酒桶 20081231 日午夜 200911日凌晨 [ 本帖最后由 小人鱼 于 2009-1-3 19:54 编辑 ]

authicon56020 发表于 2009-1-3 19:56:01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大啤酒桶兄,好久不见了, :han: 帮您把两个帖合在一块了

authicon56022 发表于 2009-1-3 20: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刚才是我的!

authicon56024 发表于 2009-1-3 20:05:08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地再现了那个年代当时的情景.....令人感慨且难以忘怀。(写得好)

authicon56025 发表于 2009-1-3 20:07:09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打几个字,接个电话,沙发没了

authicon56033 发表于 2009-1-3 20:17:20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

authicon56035 发表于 2009-1-3 20:20:40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56036 发表于 2009-1-3 20:21:42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就做个地下一层吧 我的父母亲也是下乡青年 就在七星泡

authicon56058 发表于 2009-1-3 20:50:35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字啊。

authicon56136 发表于 2009-1-3 22:54:32 |显示全部楼层
老前辈,您把我又带回了我出生的那一年---1969,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2-22 21:12 , Processed in 0.03947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