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杉 于 2009-2-27 11:15 编辑
尽管工作清闲了,家庭没有了负担,但是自己的感觉越来越不好,心理负担也沉重。我常常想:我才50岁,照这样下去,恐怕坚持不到60岁退休就的回家,人生的路还有一段呢,此状态如何走下去?
许多关心我的朋友和同事,都给我出了不少健身的主意,有的说慢跑,有的建议我打太极拳,还有的建议我游泳,等等。经过了近三年的反复探索,才感到徒步最适合我,因为,我的前半生有过徒步的经历,同时上网查询,科学的论断,决定开始徒步
二、坚持
万事开头难,但坚持下去更难。2004年我开始做适应性徒步,每次只走两公里左右。一次走下来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得沉重,脚掌也疼,关节也“滞”,浑身冒汗,气喘嘘嘘,第二天早起,浑身像散了架子,不想起床,迈开双脚,真的感到举步维艰。一连走了半个月,没有改变,心里感到灰心。内心斗争激烈,“是坚持还是放弃,”几乎伴随着我的一夜夜无法睡眠,苦不堪言。然而这时,一个个的意外事件教育了我,使我从噩梦中醒来,二月初,一位和我要好的老同事老哥们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想起他生前那大腹便便的样子,我才感到通过锻炼达到健康的重要性。八月末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同事,突然得脑血栓,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曾经天天在一起上下班,一个活跃的老弟却不会走路躺在了床上,成了残疾人了。两件发生在身边的事深深刺激着我的心。一种:“宁肯掉层皮,也不能躺病床上”的决心,从内心迸发出来,真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势头。我重新调整了计划,开始迈开了坚定的步伐。 2004年“十一”天气随着阵阵秋雨变得,凉气逼人,一路下来,常常是满头满身的汗水和雨水,确实十分艰苦。好几次走到公交车站,正赶上汽车到站,真想一步跨上去早点回到温暖的家里,还有几次,在雨中浑身湿透了(那时还不知冲锋衣这些装备的作用和重要性)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停下车向我招手,我只是微笑的摇摇头,坚定的信念战胜了退缩的杂念,继续前进。冬天到了,天冷路滑,我做了几次适应性徒步,开始休整。这时每天五公里的路程已不是艰难的事了,体能比以前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时一项新的计划已在心里形成,2005年我们单位喜迁新居,办公环境舒适宽敞,每人还有衣柜,这就为我今后徒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必须以此为契机,把徒步健身活动全面展开。
三、磨练
经过冬天的休整,更重要的是上网查询了徒步的有关知识,更坚定了我把徒步进行到底的决心。我决定:自2005年3月1日起,每天必须坚持上班徒步6公里,下班徒步6公里,周六周日,循序渐进增加活动。
2005年三月后下了几场雪,路滑天冷,是先修整几天,等天气好转再走吗?有些矛盾,但另一种坚定的信念占了上风,我想:刚开始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冷了路滑不走,天热了疲乏不走,下雨了不走,刮大风了不走,心情不好了不走,这样算一年走不了几天,还谈什么坚持,想当年,红军长征,天上飞机轰炸,地上敌军阻截,山路崎岖,河水湍急,不走就等于死亡,如今这点困难算什么?我和红军长征确实不敢比,那就和自己在广阔天地的黑龙生产建设兵团的七年艰苦生活比也算不了什么。必须坚定信念,坚持坚持再坚持。许多同事看到我在雪天雨天还在走,问我:“徐老,天下雪(雨),就别走了。”我笑笑答道:“除非天上下刀子可以考虑走不走。”对方开玩笑的说:“假如哪天天上真的下刀子了呢?”我又笑道:“那我考虑是否能买到钢盔和铁铠甲,如能买到我还走。”
夏天转眼就到了,不出门还真不会感到天气有多么热,早晨七点出发还行,但是到了单位汗水已湿透了后背,于是马上凉水擦身,换衣服。下午四点下班天气正热,天上太阳烤着,地上热气蒸着,只走一公里就大汗淋漓了,除了补充必要的水分外,沿途的啤酒广场便是我的“加油站”,喝上两杯冰凉的生啤,清爽极了,步子更加矫健。从“五一”过后到到八月末,徒步“加油”,不完全统计,四年间共喝生啤近200升。七月的哈尔滨也十分炎热,用“七月的流火”形容一点不过分。周六或周日,我带一点吃的东西,中午十二点出发,徒步江北。天气热的像下火,空气仿佛要燃烧,迈开大步走,上衣立刻湿透了,脸上的汗珠像雨点似得落下来。走上青年宫附近的滨州铁路桥,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太阳直射在头上身上,似火烤般,铁桥的钢铁被太阳烤的的像个巨大的火炉,散发着热气,不时在桥上穿过的钢铁巨龙,仿佛是一条火龙,喷着热浪呼啸而过,行走在这窄小的通道上,真有被热浪吞噬的感觉。进了太阳岛,才会感到来到了另一个清凉世界,此时只有经过了火一样炎热的热人才会体验到徒步的无穷乐趣。
四、升华
2006年很快的在日复一日的徒步中也很快过去了。两年的徒步使我那状态不佳的体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天天在一起工作的领导同事都发现在我的身体精神状态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007年初,在同事,朋友,千里驴的介绍下,我注册“大啤酒桶”网名,登陆了《哈尔滨徒步网》,在网上我看到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各种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网友的生动艳丽的活动照片,字里行间洋溢着奋发向上的文章更是让我耳目一新。
第一次参加徒步活动记忆犹新,那时2007年3月31日,内容是徒步江北太阳岛。那天天阴,我早早的来到了融府康年门前,广场空空荡荡,我来的太早了。快到集合时间一群群的的人来到这里,他们看来是老朋友了,气氛十分融洽,我很快被感染了,并很快融入进去。天上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顿时间天地一片银白,风卷雪花迎面扑来,我们顶风冒雪前进在通往太阳岛的大路上。四个小时的徒步很快过去了,二十多人来到一家烧烤店,喝酒,互相介绍,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我第一次感到徒步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活动,我们这些驴友在一起犹如一个大家庭,团结,友爱,互帮,互敬,和谐,使我的身心健康得到愉悦。
此后,我又参加了一些活动,印象最深的有:2007年哈尔滨徒步网,4月初第一次徒步30公里的长距离,(太平镇到双城),6月末,第一次徒步46公里,(东风镇到宾县)十月,第一次参加,万隆镇经双城到哈尔滨的百公里大赛。2008年4月5日哈尔滨徒步网迎奥运徒步50公里,永源到东风,(那次走了差了,实际走了55公里),哈尔滨电视台《都市零距离》节目做了报道,记者对我这个唯一年近六十的徒步者进行了现场采访,2008年黑龙江户外网,5月31日102国道徒步双城50公里,7月26日再次徒步双城,经历了炎热的考验,12月13日冬季徒步 双城50公里,经历了严寒的考验,一次次的艰苦征程,一次次的战胜困难,一次次的胜利,饱含着徒步人的艰辛,痛苦,困惑,然而更多的愉快,幸福,收获,我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巩固,我的情感和人生观得到了升华。
五、启示
2007年在百公里我与LZ漫步老弟第一个到达医大二院前边时(当时已超过1公里),我并没有被这“第一”的荣誉所困惑,相反我并没有看好这“第一”,因为那些没走下来或走在后边的人,付出的并不比我们少,如今的年轻人能如此自觉的参加这种“自找苦吃 ”的活动实在让我钦佩,因为,如今的“七零后”或是“八零后”生长的时代已和我有“天壤之别”。
就我们同龄人,在徒步圈内仅是凤毛麟角,所以我对自己的所谓成绩一点没有自豪感,相反我感到这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悲哀,我们的同龄人不论在人生的事业和个人的家庭生活都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在许多同龄人认为,60岁的年龄应该“安度晚年”了,他们恰恰忽略了,这一带人最宝贵的财富------健康。我不敢把自己通过徒步彻底改变了自己后半生健康的经介绍并让每一个人去效仿,但是,有一点是我必须向朋友们说的,人活着是要有精神的,这种精神最起码的是要不断战胜自己,不断地进取,(不是指事业和金钱)从而达到更新的精神状态和心态,健康的身体对于任何一个人同样重要。
人类的进化,使人类区别任何其他动物,就是:从类人猿到人是从直立行走开始的,如果史前的猿没有直立行走他永远成为不了人只是高级动物。
历史已发展到今天这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古代人的梦想,“飞天”,“奔月”,“千里眼”,“顺风耳”,在我们现代人眼里不是神话,超音速飞机,磁悬浮列车,“大奔”,“宝马”,缩短了人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地球变小了。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类人猿从树上走下来,变成人类的基本功能是直立行走却没有变,而且今后也不可能改变,一小部分人正在想方设法在减少甚至力图取代人的直立行走功能,这是十分危险的事。
我曾在《六十岁随想》一文发自内心的简要的总结:“人生如徒步,徒步似人生。”2009年我将和我的祖国共同迈进六十岁的历程,在我六十岁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徒步仍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一个新长征的号角已吹响,我会沿着这条充满阳光的大道,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