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的街道狭窄、悠长,过去的街,今天的巷,使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老道外,也搞不清个中名堂。4078一声“出发”,16个人纷纷躲在雨伞下,穿过景阳街(曾用名“许公路”),开始了“徒步感受文化传承---老道外寻踪”活动。
南勋街正在修路,刚铺过“三合土”的路面,在抽丝小雨的关照下,有些湿滑,但并不泥泞。照过合影,我一边走着,我一边凭着记忆前人的讲述和查阅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这条街的故事。南勋街的西头过去是与"荟芳里"齐名的"桃花巷",解放前曾是哈尔滨著名的红灯区。大小妓院鳞次栉比,灯红酒绿,歌韵悠扬,花街柳巷,乌烟瘴气。五十多年过去了,这里成了“贫民窟”,八、九平米的小屋挤住着老少三代,七、八口人早已司空见惯了。我们挑选了一个“圈儿楼”轮廓稍显完整的院落,决定深入院内踏察“残花败柳”,寻觅“芳楼遗艳”。抓狂在前面领路,十几个人一字排开,雨伞忽高忽低躲着横七竖八、高低错落的电线,像耍累了的舞龙,慢而有序。“圈儿楼”分内外三个院落,外院又分左右两个院落,分别成正、反“匸”字。穿过拱形门洞,进入中间的院落,这里是典型的“圈儿楼”,窄小的门窗,相通的楼梯过廊,虽然破旧不堪,依然可见昔日青楼旧痕。再进一个拱形门洞,便是幽静的里院,这个院儿窗户和门较前两个院子稍大一些,楼梯过廊的装饰木刻也比较考究,可见这里曾是等级较高的名花艳媛的栖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