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24|回复: 2

温室效应产生的十大气体排名:水汽居首 [复制链接]

authicon79517 发表于 2009-3-26 12:31:5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安艺游 于 2009-3-26 12:53 编辑

全球气候转暖已成为地球环境十分恶劣的问题,促进气候转暖的主要原因就是温室气体效应,目前,科学家列举出构成温室气体的10种最主要气体成份,其中水汽位居榜首,人们所熟知的二氧化碳排列第二,来自天然气中的甲烷居第三。以下是这10种气体:



水汽
水?水?!水!依据跨政府气候变化评估小组称,36~70%的温室效应是由水蒸气造成的。薄雾以及浮云都是水汽形成的,同时,水汽也是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更糟糕的是,变暖引发了一个正反馈环——高温造成更多的水汽,水汽增多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如此循环往复。那么,下次如果再有人问起你的“碳足迹”,你可以回问他们的“水足迹”。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转暖的第二大“元凶”,专家强调指出,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烧的副产品,同样也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而人类工业生产同样也产生二氧化碳。






甲烷

甲烷是天然气和母牛打嗝、放屁中的主要成份,目前甲烷气体已被科学家列为构成温室气体的三大气体之一。政府气候变化评估小组承认目前并不完全理解甲烷的循环,但已探测到甲烷气体从沼泽和白蚁等自然资源中释放出来,它还从垃圾堆和母牛农场中释放。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一种最快和最强烈的温室气体,火箭燃料燃烧、汽车耗油将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氮,同时,该气体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性药物“(recreationaldrug)。随着人体呼出气体中包含着一氧化氮,以及街道车辆驾驶排放的大量该气体,使得一氧化氮成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份之一。




臭氧
通常情况下,当气候讨论涉及到臭氧时,人们的讨论中心就会转向普遍的缺乏臭氧方面上。事实上,臭氧也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温室气体。但是由于臭氧不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有的地方就会多一些(大气层最底层的人造臭氧层吸收热量,使地球保持适宜的温度),有的地方就会少一点(碳氟化合物使得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因受破坏而变薄,从而导致冰冠暴露于太阳辐射之下)。




三氟甲烷
三氟甲烷,又称三氟甲,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用于计算机硅片的蚀刻,一是用作灭火剂。作为迄今最为丰富的氢氟碳化物,三氟甲烷在大气中存在的平均寿命在260年左右,其吸热量相当于二氧化碳的1700倍。





全氟乙烷
全氟乙烷称得上是温室气体中的”彭祖“了,它常被用于半导体的制作。很多化学物质只能在大气中存在数十年,与之相比,全氟乙烷可以持续存在1万年。其超常寿命,以及相当于二氧化碳9200倍的吸热量,使得全氟乙烷成为跨政府气候变化评估小组密切监测的化学物质。







六氟化硫
这一惰性物质主要在电子工业中作为气体绝缘体,还可充当试验示踪气体以模仿恐怖袭击中的风播毒气。跨政府气候变化评估小组将其认定为世上最强温室气体——拥有相当于二氧化碳22200倍的吸热量。




氟利昂(氯氟甲烷)
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在温室效应的产生上有着高度可疑的”贡献“,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等量的三氯一氟甲烷的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4600倍;另一方面它对臭氧层的破坏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制冷剂。氯氟甲烷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可以对臭氧层造成极大的破坏,当然,氯本身也是一种致死的毒素。






硫酰氟
这一新见化学物质于2009年3月11日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定性为温室气体。最初是美国陶氏化工合成了硫酰氟来作为一种熏剂杀灭白蚁,而这一惰性化学物质持久效力达40多年,每个硫酰氟分子的吸热量是二氧化碳的4800倍。虽然这一化学物质在大气层中仅占十万亿分之十五,然而根据《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近期的报道,这一数字正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长着。

authicon79520 发表于 2009-3-26 12:41:1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丐 于 2016-8-13 19:24 编辑 <br /><br />

authicon79751 发表于 2009-3-26 22:11:11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0 09:54 , Processed in 0.05539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