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50|回复: 47

我的圆梦之旅:和白渔泡有关的美好回忆 [复制链接]

authicon83844 发表于 2009-4-5 09:51:43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安然无忧 于 2009-4-5 09:52 编辑

“马场甸子,我心中的茅草地,你在哪里?在哪朵彩色的云朵之下?在松花江的哪岸?老山头的哪边?那曾经是我少年时代乐园的茅草地,你在哪里?”

上面的这段话是我高二时一篇作文的开头,作文的题目是《家乡巨变》,在这篇文章中我第一次用第二人称拟人式亲切诉说的手法来表现家乡的变化,文中提到的马场甸子就是我的家乡白渔泡,而这篇当年被老师充分肯定的范文中所歌颂赞美的家乡人民战天斗地改变家乡面貌的行为,在今天看来让人觉得有些心酸,有些无奈,家乡巨变的代价是湿地的破坏,美丽的消失,家乡在我的心中变成了一个缥缈的梦。

可以说,今天去白渔泡徒步的近百名驴友中,我的心情是最复杂的,有亲切,有怀念,也有痛心。白渔泡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一片让我梦绕魂牵的土地,那里有我童年的欢乐,有我青春的梦想,更有我记忆深处美丽富饶的大白渔泡。

我的故乡又被人们称为马场甸子,这个名称的由来得追溯到八百多年前的金代,金代建都会宁(现阿城)后在白渔泡及周边湿地上屯兵养马,这里曾是金兀术的放马场,马场两字的由来就缘于此,甸子就是指草甸子。徒步结束后们回程的路上经过的城子村就是金代屯兵的地方,大家看到的村后有高高的土岗,比其他地方要高出许多,那就是原来城墙的遗迹。可以想见金代这里万马奔腾场面是何等壮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子村一户人家在挖房地基时曾发现了一座金代将军墓,尸体身材高大,保存完好,现展出在阿城金上京博物馆。

我们今天看到了白渔泡并不大,周边遍布稻田和鱼塘,我记忆中的白渔泡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这里的湿地保护完好,方园近五十公里,大片大片茂盛的草地如一块绿毡,而大小白渔泡就像两个银色的宝石镶钳在上面,湿地的东边有一道绵延上百公里的岭,这是张广才岭的余脉,一直延伸到松花江边的老山头,犹如一个天然屏障,护卫着这片湿地,这里曾经是鸟儿的天堂,是鱼儿的乐土,也是我们这些泡子边长大的孩子们的乐园。

现在被保护的原名叫小白渔泡,离它六公里外曾经还有一个大白渔泡,大白渔泡远比小白渔泡大好多,方圆十五公里,加上周边湿地方圆近五十公里。大白渔泡边上有三口冬夏长涌的泉眼,泉水甘甜怡人,最奇异的是到了冬天,泉眼里的水是温的,泉边一直热气萦绕,不时会有鱼跟着泉水涌出来。我的家就在泡子边的村庄里,我的母校就离泉边二百多米的地方,中午放学,我们都喜欢跑到泉边喝水,盛夏的炎热里,喝一口清冽甘甜的泉水,浑身的暑热瞬间散尽。用泉水煮出的米饭也格外清香,而且泉水放多长时间也不会出现混浊的现象。记得当时我家里养了几瓶水草,我和姐姐会打来泉水放进瓶里,水草长得特别茂盛。

我的故乡是真正的鱼米之乡,水清草美鱼肥,用那句“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来形容当年白渔泡一点也不为过,

春天来了,白渔泡焕发了勃勃生机,村西的柳树丛泛出了新绿,柳条上长满了鹅黄色嫩嫩的柳芽,折一根柳条,用手拧几下,把中间的木条抽出来,再把抽空的柳皮两端剪齐,把一端绿色的外皮剥掉,一个柳哨就做成了,粗一些的声音浑厚低沉,细一些的声音高亢响亮,成群的孩子嘴吹着柳哨穿棱在村子里,处处是欢快的柳哨声。大人们说一吹柳哨就要刮风了,可不是么,春风刮起来了,也就一两天的时间,草甸子里就绿了,各种野菜茂盛地生长起来,婆婆丁、柳蒿芽、驴蹄菜、野鸭芹、荠荠菜……应有尽有,我们这些女孩子这时最高兴了,跑到甸子里挖回一筐筐的野菜,在经过了漫长冬天顿顿土豆白菜后,家家飘出了野菜的清香,煮汤,包馅,都是美味。春天最让我开心和留恋的是到甸子里捞鱼,一到四月底,甸子里就遍布了“还阳鱼”(音欢洋鱼,像老头鱼的样子,胖胖的,味美肉细嫩),几乎有水的地方就有鱼,这种鱼生命力极强,据大人们说,一到春天,冰还没化时他们在冰里就活了。我们这些七八岁的孩子拿着盆啊,小桶啊,千万别忘了带家里做饭用的笊篱,那可是捞鱼的必要工具,这个季节甸子里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捞到鱼,连头年夏天放牧留下的马蹄坑里都有鱼,不用下水,不用湿鞋,也不用鱼网,一个小时就能捞到一盆,回到家把头剪下,大人们说鱼头中有还阳虫不能吃,再掏出内脏,洗净后酱焖,放上点红辣椒,不一会满村都飘着鱼香,吃一口终生难忘,那是我记忆中最香的鱼。

夏天的白渔泡美丽迷人,泡子里荷花盛开,绿色的荷叶飘浮在水面上,芦苇茂盛,鱼儿不时跃出水面,一点也不逊于白洋淀的风光。甸子里的草在夏季里也繁茂地生长起来,这片湿地上光草就有十几种,有一种叫苫房草茎部是中空的,有很好的防水效果,可以铺在房子上面,为千家万户遮挡了风雨,还有一种草叫乌拉草,冬天时用木锤敲软后垫在鞋子里,保暖防寒。夏天的湿地各种颜色的野花点缀在绿草间,风吹过来,草啊花啊随着风轻轻摇摆,鸟儿在草地和蓝天间盘旋鸣唱,甸子里鸟儿种类繁多,野鸡,野鸭,鸯鸳,大雁,灰鹤等等,数不胜数。淘气的孩子们一声高叫,就会惊起无数的鸟儿,看准了鸟是从哪里起飞的,箭一般地跑过去,就会捡到鸟蛋啊,野鸭蛋啊,那也是我们在物质溃乏年代一道难得的美味了。夏日的清晨,白渔泡上雾气蒙蒙,太阳一出,荷叶上的露珠滚来滚去,如珍珠般闪着熠熠光辉。黄昏来临,夕阳映照在水面上,大人们划着船边撒着网从远处归来,满身映着金辉,鱼儿在夕阳的红光中跳跃着,在夕阳的映衬下,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剪影,满载而归的人们说着笑着,有时还会唱几句样板戏,孩子们聚在泡子边等待着归来的父兄,此情此景,似渔歌唱晚,其乐融融。天渐渐黑了,蛙声齐鸣,昆虫也不甘寂寞,为青蛙伴唱,庄稼开始拔节了,不时发出咔嚓的声音,这是我心中故乡夏夜最美妙的交响。

秋天的白渔泡是丰收的季节,泡子里生长的菱角和鸡头米都到了采摘的季节,大人们划着船孩子们坐在船上一起采摘,回到家,把菱角洗净煮熟,香极了。鸡头米得晾干了炒熟了吃,鸡头米也是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在根部,生长在泡子里泥里,形状像鸡头,扒去外皮,里面是一粒粒的比黄豆大一倍的圆球,外表黑色,里面是白色,可以入药,一个鸡头里有上百粒鸡头米呢。渔业队开始忙起来,一网一网的捞鱼,白花花的鱼堆放在泡子边,再被装在车上,运到城里。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83845 发表于 2009-4-5 09:51:56 |显示全部楼层

冬天的白渔泡冰封雪飘,别有一番风味,不怕冷的孩子们扫出一块冰面,在上面打爬犁,滑脚滑子,抽冰尜,玩得热火朝天。跟随大人们打鱼也是我的乐趣,在厚厚的冰面上用冰穿打出相距四五米的两个冰窟窿,再用咕咚耙在一个冰窟窿里使劲搅,鱼儿就会跑向另一个冰窟窿那边,这时再用超箩子在另一个冰窟窿里一捞,一下子就能捞出大大小小十多斤的鱼,有鲤鱼、胖头、花鲢、泥鳅等多个品种,其中还可以捞到一种水生的昆虫叫水鳖,有点像黑色的盖盖虫,不过比盖盖虫可大多了,肚子里有黄,用火一烤散发出诱人的糊香味。胆小的我不敢吃,那是哥哥弟弟的佳肴。冬天候鸟们大多回南方过冬,但是也有一些鸟儿常年住在北方,在大雪的清晨,鸟儿们会因为雪盲而误撞到电线杆上,于是冬天雪后的早晨我们走在上学路上,会经常捡到撞死的鹌鹑、沙半鸡等鸟儿。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白渔泡,曾经富饶美丽的家乡,一个如诗如画的乐园。可惜的是这只能是我记忆中的画面了。

58年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听大人们说,生产队开集体灶,家家把做饭的锅都上交出来重新入炉熔化成铁,为了炼铁人们砍光了山上的树,造成了经常性的山洪暴发水土流失,泥沙俱下都流入了泡子和泡子周边的湿地,年复一年,泡子中的淤泥越来越多,泡子边的三个泉眼也只有一个能冒水了,70年代初,为了温饱,为了吃上白米饭,人们开始开垦泡子周边的湿地种水稻,灌溉用水就来自泡子,公社一到冬天就动员全公社的人力到甸子里搞开垦稻田的会战,稻田开垦越来越多,用水量越来越大,山上为了学大寨修梯田破坏了地表结构,带来的的水土流失也越来越严重,加之连续的干旱,终于在70年代中期的一个夏天,白渔泡的水枯了,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缺水的鱼儿在水面上跳来跳去,痛苦地挣扎,荷叶黄了,荷花枯萎了,芦苇也耷拉着叶子,泡子里一片破败的景象。远远近近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跑来抓鱼,从山上一眼望去,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内都是黑压压的人头,那是我永远也不能忘记的场景,原来美丽的白渔泡变成了人的海洋,白渔泡就是以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向我告别,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此后,只要一提起白渔泡我首先就会想起那片黑压压的人头,我曾经无数想过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先忆起白渔泡的美丽,后来我逐渐明白了,虽然当时我还小,但是从父亲紧皱的眉头和母亲的叹息中,我还是多少明白了泡子对我们的重要性,失去泡子在我心中也留下了永远的痛。一开始村里人还寄希望第二年能有充足的雨水,让泡子死而复生,可是第二年又是春旱,失去了耐心的人们把泡子开垦了稻田,泡子很快就被蚕食殆尽,白渔泡也彻底从我的视线中消失,可是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魂牵梦绕的白渔泡!

泡子干了,最痛心的人是姑父,姑父是大队渔业队的成员,一生酷爱打鱼。姑姑家有一条铁皮的小船,平时我们经常坐姑父的船去泡子里玩。我记得那个夏天姑父脸上都没有笑容,第二年他就把家里的船放在马车上拉到废品站去卖,还带上了刚刚才5岁的小表妹,姑父把小表妹放在马车上的船里,赶着车走了。若干年后的某一天,我们几个表兄妹在一起谈论谁坐过什么车,小表妹自豪地向我们宣布:我坐过船!我们都笑她,因为我们知道她没有坐过船,小表妹急得脸都红了,后来我们终于明白她指的就是坐过姑父放在马车上的船。这是个在今天听来让人有些心酸的笑话,如果泡子不干,小表妹一定会有许多坐在父亲的船上,荡漾在波光鳞鳞的水面上,欣赏白渔泡的美景的幸福时光。

八年后,我写了家乡巨变那篇作文,一年后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后来弟弟也考入了大学,我们兄妹五人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城里,父母也随哥哥们进了城,家乡对我来说真正成了回忆。

很多年后在报上看到小白渔泡保护开发的报道,我当时十分激动,因为我没有想到,浩劫后小白渔泡还能幸存,我终于为自己心中那份浓浓的白渔泡情结找到了寄托。

今天当我走在通向白渔泡的路上时,一直想唱那首《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湖水映着无边的稻田,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离白渔泡越来越近了,一个熟悉的村名出现了,马家、前进、刘生屯,心中那温暖亲切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故乡的山水近在眼前,每一草每一木都那样的亲切,都会勾起心底里最难忘的回忆。路边的乡亲们热情地和我们打着招呼为我们指路,听着这熟悉的乡音,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我魂牵梦绕的白渔泡!

大白渔泡的消失和小白渔泡的保护无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发展的烙印,由破坏到保护这正是时代的一个进步,一个飞跃,经济的发展不再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我们不再盲目冲动,不再竭泽而渔,科学发展的今天让我们为子孙留下更多的美丽吧。消失的大白渔泡不可能再回来,愿被保护的小白渔泡更加美丽!

authicon83854 发表于 2009-4-5 09:58:08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吧,写的也太美了

authicon83858 发表于 2009-4-5 10:02:28 |显示全部楼层
才女姐姐

authicon83871 发表于 2009-4-5 10:27:51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形象,具体,介绍详细,娓娓道来,好文采,顶了!

authicon83876 发表于 2009-4-5 10:35:55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authicon83892 发表于 2009-4-5 11:08:21 |显示全部楼层
姐姐才女

authicon83896 发表于 2009-4-5 11:11:26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加精置顶。

authicon83911 发表于 2009-4-5 11:40:02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全胡 于 2009-4-5 12:21 编辑

昨天回来和安然同车,安然回忆我就没有调侃的劲头了。安然写的文章让我也很有感触。先说那个什么带钢厂。那是原龙江电工厂一车间。爸爸妈妈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我出生时,我满月爸爸才回来看我。车间进了一台新设备,爸爸去引进厂学习,和设备一起回来,就跟着三班连轴转。不久就入了党。厂长来检查,指着爸爸说:这个人,给他涨两级工资。现在,很多小学和中学同学还在那里生活,都退休了。像道外长大的孩子张口就“我们院儿”一样,兵工厂的职工子弟张口就“咱厂子”。“咱厂子”的孩子中学时候就会打枪,大学入学军训,我五枪42环,一点都不稀奇。弟弟笑话我“你是卧式,我要是卧式,几十枪不下九环”。他们厂射击队立跪卧三种射击姿势训练。1969年4月庆祝党的九大开幕。厂正门左右收发室屋顶两挺马克辛重机枪。两枪配合,曳光弹,“九大”两字多次出现在夜空。 “咱厂子”转产飞龙自行车,转产嘉陵摩托......“咱厂子”改名换姓了。无语。

 

再说白渔泡。记得我们叫大小白鱼亮子。还有黑鱼泡。大大小小几十个天然泡子,水大的年景出鱼多。涨水时节,江鱼伴着漫甸子的水上来了,水退鱼就留下了。冬天就是凿冰窟窿的好时候。

打直径近一米的冰窟窿,要透的时候轻轻凿。冰很薄了,倒过来冰穿子,用大头使劲鎚漏,强大的水压带着鱼涌上来。有经验的打鱼人能摸出规律,冬天的鱼是成堆成群游围着泡子边游的,估摸鱼群到了再凿穿,就能上来很多鱼。

打渔要聚堆,人少拿不下泡子,把水搅浑了,鱼懵了。上来的多。产业工人打渔也有特点。星期六有串联的,说好明天去拿哪个泡子,第二天热闹就来了。初冬拿小泡子,冬末拿大泡子,鱼游水边,水太旷,一搅和,鱼去中间了,巢落子(是这几个字吧)够不到底,搅不起来。

龙江和哈一机的工人利用厂里的材料和设备,锻压淬火,作出锋利的冰穿子去打鱼。还有褛钩,就是用通下水的长竹片,膈几节绑上一个回头钩,手部一米多长的杆,伸到冰窟窿里来回抽动,凭手感判断,钩上来的都是大鱼。

工人不是不务正业,困难,吃的不够。也是个乐子,我爸爸带我就没有丰收的时候,为了打渔玩。

 

你们环哈徒东风--民主,我挂着胳膊去送酒,我对那里太有感情了。不知道安然是那里人,还以为我算半个主人哪。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83922 发表于 2009-4-5 12:37:19 |显示全部楼层
安然姐,俺不认识, 下次见面你讲给我听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4-5-19 23:12 , Processed in 0.153292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