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17 07:46: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歌 于 2009-4-17 07:48 编辑
应驴友之邀,参加了上京龙泉文化徒步之旅.这是一次小的团队AA制快乐强徒活动。总行程25公里,参加人数9人。
乘7:26火车9点多到东京城。车票45毛,好“贵”啊!
车上人不多,卫生情况也算干净,比坐汽车舒适。说笑间就到站了。
下车后,留张标有地名的合影是必须的,呵呵!东京城,疆域东部之京城(自己的解辞,错了管换),不敢与北京相提并论,足可与日本东京媲美吧,毕竟有两千年的历史啊!
车站是太小了,与城内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比起来如巨人与株孺。上次在宁安站也是这样的感受。
许是休息日的关系吧,城里大街满街筒子的人,熙熙攘攘,车辆与人交织在一起,显得有些杂乱。换季时节,人民的衣着略显单调,我们这一行人鲜亮明快的冲锋衣裤及肩包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毕竟还不是旅游季节啊,就是驴游季节也鲜有这疾如风行的步行者。还别说,真有人准确的说出了“徒步的”这近于专业的名词。
渤海,可以说去过无数次,步行这是第二次,队里其他人想必都是第一次,以前多是乘车,这次徒步急行4公里路到渤海镇刚好用时40分钟,大家已经挥汗如雨了。渤海镇没有了东京城的喧闹,镇外一道土城桓就是两千年前渤海国城墙遗址了,遗址图示显示,整座城坐北朝南,西面和北面江水环绕,东南为山峦,城桓与城池地势平整,可谓风水宝地。
进入城桓,这昔日古唐黑水暯颌领地现在成了渤海镇所在地,小镇不大,但道路整洁,门房利落,镇里企业多为与粮食有关的加工业,大一点的是玉米加工园,想必这也是与昔日古国一脉相承吧。与多数城镇不同的是这里镇中心的一条主路竟然是丁字路(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为何)。左转1公里是古迹中仅存的建筑-兴隆寺,据考,寺中最具价值的是石灯和石佛,距今1726年,寺院的最后面院墙里还有两颗历史久远的古榆,年代无从考究,冬等四位驴友张臂合围才勉强拢住。兴隆寺与现在的寺庙比起来,后者可谓是光鲜夺目,但与前者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相形应该说不可同日而语,可现实却截然相反。具有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寺现在是破旧不堪。个中原因恐怕是我等佛外子弟难解之题。顺便说一下,兴隆寺规定门票20元/位,实际花费5元一位。噢密吗,看官自悟!
回到丁字路顺着道路右转,道路居然比主路还要清静,整洁,沿街得房屋和围墙统一为白色,人行路居然是彩砖铺就。老房子不如宁安多,象点样得只有座清真寺。出镇再左转步行下一目标地是,上京龙泉府大殿遗址,也就是古渤海国的核心地。约4公里路程。这里与以前对比,感觉变化最多得是遗址范围扩大了许多。以前用木杆铁丝网全部更换成水泥杆铁丝网。遗址博物馆五一后才能开放,据说,前些年在这出土的珍贵文物-舍俐子还供放在馆内(对此我持怀疑,存放在此得应不是真品,理由很简单,这个博物馆太简陋了)遗址博物馆与遗址相隔500米,实行套票制,20元一位。遗址处看门人显然是太久没有收到钱了,在博物馆不开放的情况下,还这样收费(极不合理)哈哈,反正也是走路,绕行总可以吧,足足多走处1公里,当然,票婆也跟出我们几百米。
哈哈,言归正传。遗址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 渤海国共设“五京”。“上京”即为其都城,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距今已有千年。目前,遗址已经扩大保护范围,大殿原址的部分已经被发掘后重新砌基,但多数地块处荒芜状态。在遗址圈内,投足举目都会有强烈地震撼感。
遗址的北面是莲花湖,现改名为玄武湖,围绕湖区水面修建成了个很壮观的旅游度假村“民俗风情园”。巨大得风水车是其标志性建筑之一。现在湖面尚有余冰未化。五
一才能开园。
莲花湖与著名的“响水”相连,据史料记载,响水米曾是作为贡米入京的。“响水”依村西北方向的牡丹江水在转弯处,川急的水流迎面遇到巨石滩发出振耳欲聋得响声得名。这里的土层不足一尺,土下面为板块式火山岩浆不透水层。日照,积温和水的共同作用,使这里非常适宜水稻生长。现在真正这里出产得米已经卖到公斤/20元。
与响水隔江望的就是我们的目标地,莲花乡江西村。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市面上得红鳟鱼,最早就是在莲花乡繁育成功的。
中午FB当然是特色“鱼”馆了,现代农家菜好生了得。哈哈!
餐后大家兴致勃勃的参观了这“著名”得流头江西........感慨新农村的巨大变化。
回程近乎于急行军。13公里路程,用时2小时。
看时间尚早,东京城林业局新建的休闲广场也留下我们的印迹。好大好漂亮的广场!
5点50分,登上回程列车。驴友一路说着,笑着,吃着,闹着,在欢快中结束驴行。
活动图片:http://www.mdjbb.com/thread-1157-1-1.html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