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野马牧人 于 2013-4-14 15:55 编辑
行走在呼兰河畔 (2013-4-8)
一缕清晰的记忆和迷蒙的回忆相互缠绕着,再一次把我牵引到了呼兰河畔那片萧红的祖居之地。因为近几年我已经不下三次来过这里,所以,当又一次走到故居门前的时候,那种如己掌观纹般的不屑神情便不由自主地印在了脸上,进而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大剌剌地嚼起自带的食品了。
萧红,那段历史,我真的与你相熟吗?今天,当我和户外群里的四十来人从二十公里外一步步走过来看你的时候,却不由得再次问起:当年,你为什么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里?是啊,曾经肤浅的、自以为是的一些理解,总是把“反叛”、“放浪”和“不羁”拿来送你,甚至就连你苦心耕耘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被一些正统的思想在“不伦不类”的研判当中找到一些“恰当”的注解而褒贬着论起是非和短长了。啊,萧红,是你让我越发变得浅薄了。
一部《呼兰河传》用近一个世纪的沧桑,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一步一步地召唤到呼兰河畔,并从此让“萧红”的名字成为了一生挥之不去的陪伴。
萧红的一生是在与旧思想的冲撞和新文化的纠葛中艰难跋涉的一生,她以其榜样的力量,召唤和感染着后人勇敢于现实的批判,并在不断的创新当中完成最大限度的人生自由和自我意识的实现。
思想和文学领域的跋涉较之惯常的户外穿行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类事情,但是毅力的需求却是以人为载体,进而在两者之间达成了一致。若不是有股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作支撑,那么任何形式的成果都不会获得——包括一个纯美的心灵和健康的体魄等等。我想,这是每一个户外人都可以认同的见解。
萧红故居在呼兰河畔的小城中静静地安坐着,她为现代人闲适的生活打开了一个窗口,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上世纪初叶,居住在边陲小镇的东北人生活的画卷。
历史并未在此停歇,它撇下了一片旧宅深院,然后把她的女儿连同一个世纪的沧桑毫无保留地带向了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