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684|回复: 14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汇总)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892963 发表于 2013-11-18 22:51:2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杉 于 2013-11-20 19:21 编辑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一)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黑龙江境内的山我们爬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爬?
      我省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山脉、完达山山脉等,本篇细数了这几座山脉的主要山峰,有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呢,快来看看吧……
     一、大兴安岭山脉
        兴安岭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清代,因与外兴安岭(今俄罗斯境内)对峙,又称“内兴安岭”。由大、小兴安岭组成,嫩江以西称大兴安岭,嫩江以东称小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岸,南抵松花江岸和西拉木伦河上游,为我国古老山地之一。因其位于阿尔泰山(蒙古语,西金山)之东,古称“东金山”,又称“夏思阿林”、“金阿林”。“金阿林”为锡伯语,意为“白色的山”,是极冷的地方。后演变为兴安岭。海拔300—1400米左右。大、小兴安岭山体相连,构成黑龙江省北部和东北部的天然屏障。属寒温带气候,其北段是我国北部最寒冷地区,冬季最低气温摄氏零下50℃左右。森林、矿藏、动植物资源丰富。大兴安岭被誉为“绿色林海”,小兴安岭素有“红松故乡”之称。详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条。
       大兴安岭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北起黑龙江右岸,南至西拉木伦河西南与蒙古高原相接,东南临松嫩平原,东北与小兴安岭毗邻。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800公里,宽约200—300公里。大兴安岭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位于黑龙江省境内部分是北段的最北端。大兴安岭为我国古代鲜卑人所居,古代亦称“大鲜卑山”。因东有小兴安岭,故又有“西兴安岭”之称。海拔多在500米左右,少数山峰在1000米以上。山体东西两坡斜度不对称,东坡较陡,西坡较缓,山顶浑圆。黑龙江省境内分布有伊勒呼里山、额木尔山、西罗尔奇山、雉鸡场山等山脉,伊勒呼里山主峰大白山海拔1528.7米,是大兴安岭最高峰之一。地质组成以海西期花岗岩和中生代火山岩为主。
       伊勒呼里山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是大兴安岭山脉的主要支脉,西接雉鸡场山,由西向东延伸,与小兴安岭相接。山脉全长约300公里,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近千米,最高峰大白山海拔1528.7米。山体横卧大兴安岭地区中部,把区内的大小河流分成嫩江、黑龙江南北两大水系,成为黑龙江和嫩江的分水岭。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山脊物理分化强烈。西高东低,北侧平缓,南侧陡峻,山顶浑圆。属寒温带气候区,周围有大片连续多年的冻土。植被是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寒温带山地针叶林带,其次为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等。野生动物繁多,经济植物资源丰富。
       大白山 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镇南90公里,属伊勒呼里山脉,海拔1528.7米,为大兴安岭北段最高峰,山顶平缓,山坡陡峭,是呼玛河、甘河、亚里河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积雪期长达8—9个月,山顶白雪皑皑,故名“大白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火山岩构成。受冻裂风化影响,山顶岩石裸露,形成大片碎石坡或石塘。仅在部分碎石或块岩石间隙有少量土壤,为班毡石质土,土被极不连续。植物仅生长耐寒的地衣和低矮的偃松。北坡永冻层达1米以上。山麓生长茂密的原始森林,多兴安落叶松、樟子松和杨、桦树等。有黑熊、野猪、鹿和松鸡、飞龙鸟等禽兽。
       额木尔山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境内,为大兴安岭支脉。南北走向,南接雉鸡场山,北临额木尔河下游。岭脊长约140公里。南高北低,平均海拔600米,主峰白卡鲁山海拔1397米,是漠河、塔河、呼中3县(区)的分界点。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森林茂密,多为落叶松、樟子松、冷杉等。本世纪70年代初,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组建林业局开发林木生产。
       西罗尔奇山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境东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西罗尔奇,鄂伦春语,意为“最高”。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5公里。山势陡峻,平均海拔700米,主峰蒙克山海拔937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砂砾岩、闪长岩组成。地表为山地冻结棕色针叶林土,为茂密森林所覆盖,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冷杉等。
       雉鸡场山 清末民初称“治吉察山”。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县境南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为大兴安岭最北段。南北走向,山势陡险。北接额木尔山,南连伊勒呼里山。山脊绵延15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主峰海拔1297米,为额木尔河河源和呼玛河北源。山体由花岗岩组成,为原始森林所覆盖。林木资源丰富,主要产落叶松、樟子松等木材。
       朝阳山(龙江县境内)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龙江县龙兴镇西南部,属大兴安岭余脉。日出即照山上,因而得名。呈南北走向,面积1.73平方公里。山势陡峭险峻,山上群峰突起,海拔606.9米,为龙江县境内的最高峰。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植被覆盖度较高,主要有杂草和次生山榆、柞、桦树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鸡、鹌鹑、百灵鸟等。济沁河沿山麓流过。
       大景山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龙江县永发乡西部,属大兴安岭余脉。原名“金山”,相传山中埋个金马驹并藏有黄金,故而得名;因景星镇(原景星县城)在此山南,故又得名“大景山”,今仍沿其名。西北——东南走向,面积1.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72.8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山上无天然树木,次生稀薄杂草,部分岩石裸露风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893435 发表于 2013-11-20 15:34:32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二)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黑龙江境内的山我们爬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爬?

      我省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山脉、完达山山脉等,本篇细数了这几座山脉的主要山峰,有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呢,快来看看吧……

(接续......)

    二、小兴安岭山脉

       小兴安岭 西与大兴安岭对峙,又称“东兴安岭”,亦名“布伦山”。纵贯黑龙江省中北部。西北以嫩江为界与大兴安岭相连,东北至黑龙江岸,东部连接三江平原,东南抵松花江畔,西南与松嫩平原毗连。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500公里,一般海拔500—1000米。山势和缓,北低南高,伊春附近的大管山海拔1203米。地貌相比差异显著,南坡山势浑圆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成阶梯状,水系短促。北部多丘陵台地,地表以砂砾岩、玄武岩为主,河谷多宽谷;南部低山丘陵区,多出露海西期花岗岩,河谷多形成“V”形谷。小兴安岭山区河流,主要有属于黑龙江水系的逊别拉河、沾河、乌云河等和属于松花江水系的呼兰河、汤旺河等,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全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无霜期100天左右。

       卡伦山 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北部,属小兴安岭余脉,面积5平方公里,海拔154米。山间多桦、杨、柞树和人工松林。卡伦山是清代黑龙江城(又称瑷珲城)的天然屏障,也是清代“庚子俄乱”清军抗俄的古战场。1900年7月(清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中旬,沙俄军队拖带四艘驳轮,首先向我卡伦山阵地寻衅,我清军当即奋起自卫还击,从而揭开瑷珲保卫战的序幕。经过3天的自卫还击战,沙俄侵略军死伤惨重,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清军抗俄古战场。卡伦山下有辽金时期的女真古墓群。已发掘19座,出土各种文物150余件。

       大黑山 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罕达气乡南部的小兴安岭脊上,海拔867.4米。山顶浑圆、平坦,平坦面积达15平方公里。边缘为兴安落叶松环抱,中间岩石裸露,树木稀少,地表被越桔、杜香、偃松、鹿蹄草覆盖。岩石表面生长泥苔藓类,植被属大兴安岭植物类型,土质瘠薄。南松木山  又称“松木山”。位于黑龙江省孙吴县西部向阳村北,与黑河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海拔753米,是孙吴县境内的最高峰。山势较平缓,呈东西走向,面积约16平方公里。山体以花岗岩为主。植被垂直分布为3个带:山麓为落叶松环抱,中间被松、桦混交林所覆盖,海拔500米以上出现低等植物。

       白鹿山 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克林乡南部,属小兴安岭山脉。相传鄂伦春猎人曾在山中见过“白色鹿”而得名。山体东南——西北走向,长16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795米,是逊克县境内的最高峰。白鹿山为库尔滨河东源。山间多红松、桦、杨等林木。

      守虎山 位于黑龙江省嘉荫县南部与伊春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原为无名山,1960年冬,汤旺河林业局的采伐施业区延伸至此,因常有老虎出没,工人不敢人山作业,林业局请来猎手5人,在山上守候3天3夜,捕获1只东北虎,另两只逃遁,因此得名“守虎山”。主峰海拔787.9米,为嘉荫县最高点。东为结烈河河源,西为窝河、二清河河源。植被为原始红松林。林中有珍禽、猛兽栖息。

       观音山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嘉荫县境内,东临黑龙江,属小兴安岭余脉。山势雄伟,海拔319.6米,面积28平方公里。观音山名称由来,一说,山上昔有观音庙,故名“观音山”;一说,远看犹如一尊座北朝南的观音像,故名“观音山”,又名“佛山”。山势由南向北递增,势若惊鸿,涌向黑龙江畔,临江之处群峰耸立,高300米左右。乘舟凭栏仰眺,山峰形如巨椅,椅上似有观音静坐其上。山脚陡坡处有3个洞呈“品”字形排列,其上怪石嶙峋,藤萝攀绕其上,草木丛生其间,大者名曰狐仙洞,深数米。植被为阔叶次生林,多为杨、桦、柞树等。野生动物有驼鹿、狍子、野猪等。钠基澎润土储量可观。观音山沿东山脚有石砌小径,其上200米处昔有观音庙,毁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俄乱”战火。1927年始设县级建制时,以山命名佛山设治局,后改为佛山县。已辟为游览地。

       保兴山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嘉荫县城东12公里的黑龙江畔,属小兴安岭余脉,三面江水环绕,主峰海拔504.2米,面积45平方公里。北侧临江,山势陡峭险峻,对岸为俄罗斯城镇巴斯科沃。东侧一山呈等腰三角形,状如金字塔。盛夏登山可观看变幻无穷的云海和壮观的日出。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名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萝北县名山镇西1公里处,北濒黑龙江,海拔134米,面积0.4平方公里。因孤山耸立,非常明显。清代称“托萝山”,萝北县名源于托萝山。名山林木茂密,风景秀丽。山脚下黑龙江中有名山岛,长2100米,平均宽250米,面积0.25平方公里。岛上树木茂盛,多有黄鼬、貉子、狐狸等野生动物出没。名山也是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登山可望对岸俄罗斯城镇阿穆尔泽特城和江中的名山岛。名山镇初设建制时,即以此山命名。

       望云峰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萝北县境内,属小兴安岭东缘。东距黑龙江20公里,登山顶可眺望黑龙江,曾得名“望江峰”。因山体特征奇异,站在山上,云雾缥缈,故改名“望云峰”。海拔777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冬季积雪时间长达6个月,积雪厚度达1米,建有高山滑雪场。山下,今太平沟乡兴东村,清代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设置兴东兵备道,有道署遗址。

       北山 又名“凤凰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萝北县城凤翔镇北2公里,属小兴安岭余脉,海拔190米。山势较缓,面积0.7平方公里。传说,曾有凤凰于此山头飞起,长鸣一声,飞向梧桐河。山前凤翔镇由此得名。此山南临哈萝公路,北连绵延的山区,为萝北县城的屏障。

       朝阳山  (五大连池市境内)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朝阳乡中部,属小兴安岭山脉。山势呈东西走向,平均海拔500米左右,面积约10平方公里。峰峦叠障,沟壑纵横,林木丛生,以柞、桦、杨树为主。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猞猁、飞龙鸟等。盛产蕨菜。

       二克山  位于黑龙江省克东县城北2公里,为火山丘。由两座对峙山峰组成,因而得名。山体由玄武岩构成,海拔430.7米,呈东南——西北走向,面积1.2平方公里。表层为沉积的风砂土,下层为火山灰。南坡为人工松林,北坡为自然林。山上曾有庙宇多处。二克山西北5公里处的金城乡古城村,是金代“蒲峪路”故城遗址。

      老白山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东境,小兴安岭主脉南坡中部,青黑山西侧,因山峰积雪时间较长而得名,海拔1068米。北有小白山,海拔1022.1米。山体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山峦起伏,山间森林茂密,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黄菠萝、水曲柳、柞、椴等十余种。珍贵的中药材有党参、刺五加、五味子和木耳、蕨菜、猴腿等山特产品。林中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獐子、狍子、黑熊、野猪、松鸡、飞龙鸟等几十种。大丰河发源于老白山南麓。

       摩天岭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北部与伊春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支脉。因山势突兀高峻而得名。山峦方圆4平方公里,主峰兀立于群岳之中,极顶平坦,海拔846.3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山上多为针阔混交林。为汤原县西北部群山中的最高峰。

       青黑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汤原县与伊春市、鹤岗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南段支脉,南北走向,绵延百余公里,层峦叠嶂,逶迤蜿蜒,平均海拔750米。主要山峰自北而南有小白山、金顶山、摩天岭等,主峰小白山1022.1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玄武岩构成,由茂密的森林所覆盖,山色呈青黛,故名“青黑山”。山间多杨、桦、云杉、红松等林木,野生动物有鹿、熊、狍子、野鸡等。

       将军石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鹤岗市南境,属小兴安岭余脉。山势雄伟,山顶有一巨石突起,形似一威武的将军,故名。又据史料记载,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命侍卫扈尔汉等“率兵二千人,征东海萨哈连部(在黑龙江中游),行至兀尔简河(今鹤岗市境内伏尔基河),刳舟二百,水陆并进,取河南、河北诸寨,共三十有六”。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故将此山称为“将军石山”。鹤岗矿务局为煤矿工人游憩,于山麓古战场遗址上修建了将军石山庄公园,占地500多公顷,其中阿凌达湖水面近100公顷。山庄公园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园内建有儿童乐园和槐荫亭、观浪亭、神鸟亭、湖心岛等。

       驿马山  俗称“野马山”。位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北扼哈(尔滨)萝(北)公路。驿马山,是一座孤山,山体平地拔起,北侧陡峭,南侧平缓。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333.3米,面积约8.5平方公里。植被多为阔叶林。山体东部有少陵河,西部有漂河,汇流于山南。山上建有60米高的电视转播塔。

       骆驼砬子  旧名“巴彦苏苏山”。位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县城东北20公里,巴彦、木兰交界处。属小兴安岭余脉,海拔540米。山势陡峭,奇峰对峙,山体中凹,形似骆驼,以此得名。是大黄泥河和五岳河的发源地,植被为阔叶林。登上山顶,可俯瞰县城,遥望松花江。山上有玉皇庙,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交通站。爱国道士赵青霖以庙为据点,为抗联传递情报,筹集给养,后被捕牺牲在狱中。

       蒙古山  又名“蒙古尔山”、“蒙古鲁山”。位于黑龙江省木兰县城西35公里处,属小兴安岭余脉。山势险峻,大致为南北走向,海拔668.5米,面积75平方公里。西南一隅一峰突起,石壁峭立,西南角尤为陡绝;西有罅道,尚可盘行。中央平坦,约0.5平方公里,为金代古城遗址,故当地人称其为“城子山”。是大、小石头河和杨树河的发源地。山上生长杨、桦、柞等阔叶树。

       交界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的通河县北部与铁力市东南部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海拔1227米。呈南北走向,北部高峻,伸入通河县境内渐缓,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野生动物有黑熊、狍子、狼等。是西北河、小东北岔河的发源地。

       四平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棱县四海店镇东与庆安县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南坡,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5.5平方公里,海拔666米。四平山是绥棱县境最高点,努敏河的发源地。山势陡峭,植被层下为岩石。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鹿、狍子等。

       桃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铁力市内,属小兴安岭山脉。山势复杂,基本上是西北——东南走向,海拔442米。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23℃左右,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1℃左右。年平均无霜期128天,正常下霜日期为每年9月15日前后。年日均气温0℃以上持续时间为198天。年平均降水量638毫米,但年际降水量相差较大。由于气候适宜,雨量充足,自然生态良好,森林茂密,动物繁多。桃山林业局施业区内,有大片红松原始林和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三大硬阔原始林。动物有马鹿、黑熊、野猪、狍子、沙半鸡、榛鸡等。桃山北坡有天然古洞,深20米,内宽4米,高8米,清末年间曾供有“观世音菩萨”等铜像,传为“神仙窟”。

authicon893436 发表于 2013-11-20 15:35:25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二续)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二、小兴安岭山脉

   (未完,接续)

    大篝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铁力市与伊春市交界处,小兴安岭山脉南坡。面积1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203.4米。森林茂密,远看一片绿色,故名。植被为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桦、杨树等。1978年10月,于大箐山的顶峰建有电视差转台。

    摩云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木兰县东北部与通河县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西南——东北走向,西南伸入木兰县境,东北延绵于通河县,主峰海拔961.8米。因山势高峻,山顶常云雾缭绕,故名。是木兰县境内的最高峰,木兰达河的发源地之一。山上林木苍郁,多红松、杨、桦、柞等树。

       元蘑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通河县凤山镇北部,属小兴安岭山脉,为大青山的主要山峰。呈南北走向,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1138米。山势陡峭,巍峨壮观,因盛产元蘑而得名。为六道河子发源地。植被以红松、桦、杨等针阔混交林为主。野生动物有熊、狼、狍子、野鸡、飞龙鸟等。

       东大顶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通河县三站乡北部,属小兴安岭余脉,是一座独立的山体,呈南北走向,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631.7米。山势平缓,是乌拉浑河的发源地。植被为柞、桦、杨等阔叶林,野生动物有鹿、狍子、熊、野鸡、飞龙鸟等。西侧有大通河和大通河水库。1988年辟为国际狩猎场。

       铧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通河县岔林乡北部,属小兴安岭余脉,是一座独立山体,西北一一东南走向,面积约85平方公里,海拔680.7米。因山峰形似铧尖而得名。山势平缓,植被多为次生阔叶林,有部分原始林。林子河的发源地。1988年在此山中采到重8.5两重的人参。由于山水相连,风景秀丽,距通河县城较近,已成为通河县城广大群众的野游胜地。

       圆帽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依兰县西北部,属小兴安岭余脉,山体呈南北走向,海拔806.7米。山体上半部陡峭,下半部漫缓,形如圆帽顶子,故名。植被多为桦、柞、杨和水曲柳等林木。

       烟囱山 俗称“补天遗柱”。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依兰县迎兰乡千顷平川阔野之中,属小兴安岭南麓余脉。是一座孤峰,拔地而起,形如烟囱,故名。山体呈东西走向,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1.25公里,海拔172米。是一座秃山,每逢阴雨连绵或冰雪消融之时,顶峰积水便从石缝飞流而下,形成圆周飞瀑。春季则有成群候鸟来此筑巢,繁衍后代。为依兰县丹青河风景区东南部一景。

       四块石山  又名“月峰山”。位于黑龙江省中部依兰县与铁力市交界处,属小兴安岭山脉。主峰由四块巨石叠起,故名。山体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979.5米。南坡陡急,北坡徐缓,面积6平方公里。植被为原始落叶松、红松、白桦、柞树等。四块石分“东四块石”和“西四块石”。主峰比较开阔,山上有20多米深的岩洞3处。东北沦陷时期,1936—1938年,四块石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和东北抗日联军三军、六军的密营地,并设有三军、六军医院、被服厂。李兆麟、冯仲云、赵尚志、夏云杰将军等曾在这里领导抗日斗争。抗日联军将士曾与日伪军进行过战斗,部分指战员牺牲后葬于四块石山脚下。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大连池火山  群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境内,属小兴安岭西侧中段余脉。因1719—1721年(清康五十八年至六十年)火山爆发堵塞白河而形成5个相连的偃塞湖和周围14座火山锥,故称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火山群的喷发时代,从早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均有活动。由12座老期火山和两座近期火山组成。即:老黑山、火烧山、药泉山、卧虎山、笔架山、南格拉球山、北格拉球山、西焦得布山、东焦得布山、东龙门山、西龙门山、小孤山、莫拉布山、尾山等14座拔地而起的独立火山锥,分布在700平方公里的熔岩台地上,海拔355.8—602.6米不等。多数有火山口,火山口深度从几十米到百余米不等;少数具有复合的多个火山口和多个溢出口,部分火山口形成火山湖。火山锥体坡度一般为10—20度,少数可达25一30度。火山口内的坡度一般比火山锥体坡度陡。火山锥体主要由火山碎屑物和玄武岩构成。

       老黑山(五大连池市境内)  位于五大连池市区北10公里,属五大连池火山群,其北有近期喷发的火烧山,西、西南有早期喷发的南格拉球山和药泉山,东临五大连池。山顶呈黑色,故称“老黑山”。1719—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喷发,是我国少有的近期喷发的休眠火山。海拔515.5米,相对高度164米。底座直径1600米;火山口呈漏斗状圆形,直径350米,深136米。火山口北侧有两个缺口,为火山熔岩溢出的通道。整个山体为黑色浮石、火山灰和熔岩堆积而成。表面由黑褐色岩石覆盖,西南坡较陡,北坡较缓,生长桦、杨、柞等树。山体四周是较为平缓的熔岩台地。北侧裸露地表的大面积熔岩“石海”,浪峰叠出,气势磅礴。远望一片汪洋,近看石涛汹涌,非常壮观。呈带状分布向南流的熔岩,延伸17公里,形如巨大的长龙,被称为“石龙”,也是老黑山的一大奇观。

       火烧山  位于五大连池市区北12公里,属五大连池火山群,其南2公里有近期喷发的老黑山。1719—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与老黑山同期喷发,是我国近期喷发的休眠火山。喷发规模比老黑山小。因二次爆烈式喷发而使火山锥破坏,形如残破瓦盆,故当地群众称“两半山”。整个火山锥体都由黑色、褐色、紫色浮石和玄武岩堆积而成。海拔392.6米,相对高度73米。底座直径800米,火山口内径450米,深63米。火山锥体南坡较陡,北坡徐缓。火山口垣高低不平,西北部有一缺口,为熔岩溢出的通道。火山锥四周较为平坦,大面积火山熔岩裸露地表。各种火山地质地貌现象保存完好,熔岩形成的石海,波涛汹涌,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药泉山 位于五大连池市区西侧,属五大连池火山群。相传昔有达斡尔族猎人在山下射伤一鹿,伤鹿涉及矿泉即愈,故将矿泉视为药泉,药泉山因而得名。为老期火山,是五大连池火山群中最小的火山丘,海拔355.8米,底座直径550米;火山口呈圆形,口径230米,深32米。火山口呈圆椅形,口内地势平坦,西南侧有一缺口,修有进入火山口的通道。锥体东南坡较陡,北坡较缓,生长有茂密的柞、桦林。火山口内昔有钟灵寺,今于山颠建钟灵亭。站在药泉山最高点东缘可俯瞰五大连池市区全貌。药泉山以矿泉水远近闻名,被称为“神水”。药泉山东侧的南泉、北泉、翻花泉和南洗泉的泉水中,含有多种元素,有很高的医疗价值,饮用和浸洗对消化、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尤其用泥糊盖对皮肤、脱发等病症疗效甚佳。

       科洛火山群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嫩江县境内,属小兴安岭西段余脉,东南60公里为五大连池火山群。科洛火山群自新生代第三纪晚期多次喷发,形成23座火山锥和约350平方公里的玄武岩台地。火山锥分六列成东北——西南分布在长40余公里、宽18公里的古老断陷盆地内。火山群中,保存完好的火山锥并有火山口的有7座,即科洛南山、孤山、大椅山、小椅山、黑山、卡山和481高地。火山口深度5—50米,内径10—165米。火山群中黑山最高,海拔542米。相对高度最高的为科洛南山,比高107.7米,海拔447.7米。火山锥体附近有火山灰、火山浮石、火山弹和熔岩台地。科洛南山附近的熔岩台地熔岩裸露,植被稀少,微地貌十分发育。

       嘎丛火山群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二站乡二站村北,主要沿门鹿河谷分布,为晚更新世喷发。属小兴安岭山脉。共有嘎丛山、大黑山、白山等4座火山锥,比较明鲜的有3座,呈北东向排列,为质形火山及熔岩丘,由玄武岩构成。其中嘎丛火山有火山口;白山海拔704.3米,是嘎丛火山群的最高峰。在其东部还有零星的全新世火山喷发。火山锥顶多被耐瘠薄、耐旱的杂草所覆盖,山麓有大面积的兴安落叶松生长。

       白山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黑河市二站乡三站村北14公里,属小兴安岭山脉,海拔704.3米。山峰突起,北坡陡峭,断裂状岩石裸露;南坡稍缓,是嘎丛火山群中的高峰。由于火山灰露于地表,远看白色而得名。主峰无树木生长,多被耐瘠薄、耐旱的杂草覆盖,北坡脚下有成片兴安落叶松生长。岩石为火山沸石及火山岩,可为建筑业提供轻体建材的原料。四季屯火山群  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孙吴县与黑河市交界处,东临黑龙江,属小兴安岭山脉。因其地处四季屯附近,因屯得名。是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喷发的死火山,由一架山、二架山、三架山和尖顶山4座火山锥组成。二架山是孙吴县与黑河市的界山。火山锥体不高,均为喷溢型。一架山、二架山、三架山、尖顶山海拔分别为255米、266米、251米、313米。山体多由浅红色、黑灰色火山玄武岩构成,上覆30—100厘米厚火山灰和土层,生长着柞、桦等林木。

authicon893437 发表于 2013-11-20 15:36:14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三)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黑龙江境内的山我们爬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爬?

       我省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山脉、完达山山脉等,本篇细数了这几座山脉的主要山峰,有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呢,快来看看吧……

(接续......)

       三、张广才岭山脉

       张广才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本省主要山脉之一。“张广才岭”一名,源于满语。一说“遮根猜(或译遮根采良)阿林”。“阿林”是山岭的意思,“遮根猜”汉语音转成“张广才”,意为“吉祥如意”。张广才岭属长白山山脉,北起松花江畔,南接长白山,东与完达山相连,西缘延伸到吉林省境内,是牡丹江与玛(蚂蚁)河的分水岭。主脊以东绝大部分在海林市境内,主脊以西部分由南而北分别在五常、尚志、方正境内。山势高峻,地形复杂,既有悬崖绝壁,又有深谷陡坡,为黑龙江省最突出的高山峻岭。由主脊向两侧,逐渐由中山降为低山和丘陵。属于流水侵蚀山地,山体大部分由海西期花岗岩、白岗质花岗岩组成。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山峰有20多个,主峰老秃顶子1686.9米。地处中纬度,气候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降雨量520—540毫米。面积2.85万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约203万公顷,林木蓄积量约2.2亿立方米。动植物资源丰富,产红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等木材,是省内重要林区;所产黑豆果、草莓、山葡萄等浆果山野菜,远近驰名;珍禽异兽常栖于此,列为国家保护的有东北虎、梅花鹿、猞猁、豹、紫貂等。

       老秃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北部,属张广才岭山脉,海拔1687米。峰顶树木稀少,因而得名。老秃顶子,是黑龙江省“三巨擘”之一(另两个,大秃顶子海拔1696米,老爷岭南峰海拔1696.2米),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山顶漫缓,巨石散落。森林植被垂直分布(针—针阔—针)比较典型。海拔1500米以上有草地和疏林,地上匍匐生长偃松及矮状、波水状岳桦;在偃松和兴安松林带下为云杉、冷杉林带,间混有枫桦树。1000—1500米的低山区,针阔叶混交林带,以红松为主,混交枫桦、水曲柳、紫椴、胡桃楸、黄菠萝、裂叶榆等。500米以下丘陵地带是柞、桦、杨为主的阔叶林带,并有长白落叶松林。山产资源丰富。

       三秃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尚志市珍珠山乡青沟子源头。张广才岭主峰之一,海拔1639.6米,面积36平方公里。山势陡峭,连绵逶迤。山深林密,古木参天,人迹罕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尚志市的最高峰。

       琵琶顶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与吉林省敦化市交界处,属张广才岭山脉,海拔1318米。北坡属宁安,南坡属敦化市。山顶较平缓,呈不规则的方形,向东南倾斜,有高原草地和疏林。东北坡陡,北坡较缓,山间植被为针叶林带,多为云杉、冷杉。基本上保持原始森林的林型,林木繁茂,蓄积量大。

    城墙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中部西岸,属张广才岭支脉,海拔400多米,植被为阔叶林。在山上修筑的渤海国古城遗址,墙垣依山势起伏,土石混筑,呈不规则三角形,周长3100米。三面临湖,“非从西南曲折盘道不能上达”(民国《宁安县志》),地势险要,可扼控整个湖面,是渤海时期的屯兵重地。城内有一周长93米的小城。曾出土“忽汗州兼三王大都督”铜印。山上渤海时代的古城,是镜泊湖八大景观之一。乘船于湖面仰望山城,高耸人云,十分可观;站在山城上可向北远眺大孤山、小孤山,向南俯视珍珠门。山城与湖面相互映衬,文物古迹和自然风光浑为一体。

       道士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中,为湖中的岛山。镜泊湖景点之一。西被龙脖子半岛、东被阎王鼻子半岛的悬崖环围,扼湖面南北往来要冲。海拔422米,高出湖面72米。山势半陡,植被为阔叶林,远望如绿金字塔悬浮于水面。湖西岸有九条山脊,朝道士山伸展,称为“九龙探母”。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修建的三清观内,曾铸悬“九龙探母钟”1口。

       老黑山(宁安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北段西岸,与湖中大孤山对岸水运场隔湖相望。属张广才岭余脉,熔岩低山,海拔911米。峰顶久经剥蚀,夷为一级级平面。林木茂密,多柞、桦、椴、榆等树。西北有长1公里的石砬和悬崖区,有一石砬高达21米,还有两处绝壁。此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部的密营地。老黑山四麓有渤海国时期的4座古城遗址,东面有城墙砬子古城遗址,东北有重唇河口山城遗址。

       莺歌岭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镜泊湖南湖头东侧,松乙河南岸,伸入湖中的嘴子三面环水。“莺歌”,满语意为“稠李子”。东西走向,海拔494米,植被多为阔叶林,有柞、桦、杨等林木。山坡上有1座古代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牡丹江流域典型的古遗存。考古发掘发现居住遗址4处,为半地穴式建筑,并有椭圆形灶址。在居住址内出土的主要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出土文物中,陶器以夹砂黑灰陶为主,泥质黑陶很少;石器、磨制为主,器形有石斧、石锄等;骨器有骨针、骨锥、凿等。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和桦树皮器等。莺歌岭遗址分为上下两层,经测定,上层距今3000年左右,下层是牡丹江流域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约4000年。被命名为“莺歌岭上层”和“莺歌岭下层”类型。

       鸡陵山  古称“鸡林哈达”,又名“鸡鸣山”,今亦称“西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城西1公里许,南濒牡丹江。海拔418米。传说清代宁古塔将军巴海为寻找宁古塔新城址(今宁安镇),曾被金鸡啼鸣引路至此,因而得名。登山远望,宁安镇全貌尽映眼帘;俯首则见泼雪泉畔大石桥。山间多灌木,并有松、杨人工林。山下有泼雪泉、宁安大石桥及清代名将萨布素衣冠冢等古迹。

       龙头山(海林市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旧街乡龙头山村北,海浪河南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据新编《海林县志》载,“这一带丘陵有一小脉西出至海浪河东南岸,人称龙头山。”龙头山是一座突立的孤山,九峰环峙,海拔305米,是山山相连的罕见景观,也是宁古塔旧城的象征。山体西侧陡立,为清初流人方拱乾命名的“放雉崖”。

       石人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石河乡北境,濒海浪河右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310米。临河处为悬崖,有一人形巨石,耸立在悬崖旁,因此得名。山坡荒芜,仅有灌木丛。西南9公里处的北山上有座古城,俗称“高丽城”,形制似东夏国的城子后山城。城墙土筑,夹有石块,依山就势,城内有中墙一道,筑有马面。北临峭崖,南控海浪河,地势险要,符合史载东夏国喜筑山城的特点。

       龙头山(牡丹江市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与海浪河汇流处,属张广才岭余脉,高出水面20多米,背依老黑山(海拔528.8米)。龙头山顶为一平台,有龙头山古城遗址为渤海国时期重要军事要塞,辽、金时继续沿用。城呈三角形,周长1800米,南北两侧无城墙,各以江河断崖为屏障;西侧筑有弧形土墙,长625米,高1.5米;城址东北角筑有套城,城墙为土石结构,长60米,高1.5米。两道城墙外均有护城河。龙头山对面牡丹江东岸有海浪古城;海浪河北岸有凤凰山古城,三城构成鼎足之势。龙头山古城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帐篷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海林镇东南,海浪河北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323.8米。山势突几,顶有楞角,形如帐篷,故名。传说努尔哈赤与东海女真部作战时,曾把此山当作烽火台,山上山下布满帐篷。山坡多灌木,并有人工松林。顶部建有解放战争期间剿匪活捉“座山雕”,追剿残匪壮烈牺牲、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的杨子荣(原名杨宗贵)革命烈士墓。墓为花岗石料修筑,墓长2.5米,宽1.2米,高1米。墓前碑通高3.1米,正面竖刻黑色隶书大字“革命烈士杨子荣之墓”,左下侧竖刻一行小字“一九四七年二月三日”(杨子荣牺牲的农历时间)。

威虎山 原名“大夹皮沟”。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中部头道河上游,属张广才岭东坡,主峰海拔757米。山势高,较隐蔽,两侧山沟可进可退,易守难攻。山上威虎厅(原名座山雕棚),曾是惯匪——国民党东北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张乐山的巢穴。1947年春,牡丹江军分区战斗英雄杨子荣率小分队深入匪区“智取座山雕”,惯匪张乐山等25人被活捉。杨子荣在追剿残匪战斗中牺牲。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授予杨子荣“特级侦察英雄”称号。作家曲波所著小说《林海雪原》,借用吉林省的威虎岭以称之,逐渐成习,海林遂于1967年将此山正式更名为威虎山。

       岱王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郊区三道乡北境,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555米。山势陡峭,独立石岩散落在蒙古栎林间。山顶有一排簇聚的石砬子,立地高18米长50米。有巨石悬吊的“一线天”、侧身方可进入的“曲洞”、巨大而倒立的“风动石”及大王堡等名胜。平坦处有石筑的金代边墙遗迹。

       鸡冠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郊区三道乡与海林市柴河镇交界处,牡丹江支流佛塔密西沟上源三岔河右侧,属张广才岭余脉。山势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552.2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顶端鸡冠砬子呈石林状,高14米,长60米。石砬东北侧有“仙人洞”,高5米,深15米。当晨光熹微时,仿佛有只雄鸡昂首苍空,雾霭中鸡冠时隐时现;当霞光升起时,鸡冠石岩边缘出现金色的光边,像是鎏上耀眼的黄金。景色壮观奇妙。在宁安、海林市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内还各有一处鸡冠砬子。

       鹰嘴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三道河子镇河口村北1公里,三道河西岸。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288米。从侧面看,砬岩酷似雄鹰高踞,鹰嘴突出,昂首向天,故名。山上原有柞林,现为灌木。东北1公里有渤海国古城(称兴农古城)遗址。古城东西长183米,南北宽180米,除东北角被冲坏外,四周可见较清楚的土质城墙轮廓,南墙和北墙有似土质门墩和门道缺口,外有深1米、宽9米的护城壕。

       锅盔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属张广才岭支脉。西抵牡丹江河谷,东至乌斯浑河,包括海林市东部和林口县西部区域,东北部在林口县境内,有大锅盔山、小锅盔山。呈南北走向,长120多公里,山势较缓,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主峰大锅盔山海拔1184.8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西南侧有大片岩石裸露,山势陡峭。山麓为阔叶林,主要是柞、桦、杨等林木;山上为针阔混交林,有松、柞、椴树等。峰顶开阔平坦,夏季清凉,建有电视转播台。

       大综合岗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三道通乡境内,属张广才岭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海拔1357米,为张广才岭北段最高峰。山顶多独立砬岩,耸立如林,有的高达43米。山上植被多针叶树及针阔混交林带,建有林场。山南有“吊水湖”,海拔1230.8米。

authicon893440 发表于 2013-11-20 15:37:47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三续)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三、张广才岭山脉

   (未完,接续......)

       佛手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海林市横道河子镇北,属张广才岭山脉。峰顶巨岩有如佛手状故名。海拔666.1米。山势挺拔,峰岩峭立,三面临涧,一线通天,如佛手状巨岩高12米。登其顶,南望有人头砬子,砬岩突出,壁立悬崖,为横道河子三景(佛手山、人头砬子三块石)之一。森林密布,夏季凉爽。附近有东北虎饲养场,即“中国黑龙江省横道河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饲养东北虎数十只,是世界上唯一的老虎饲养场。

       大锅盔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部亚布力镇辖境南端,青云林场西侧,属张广才岭山脉。主峰海拔1374.8米,周围连接二、三、四锅盔,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北第三个山头为二锅盔,海拔1001米;其南为三锅盔,海拔993米;其北5公里为四锅盔,海拔906.4米。大锅盔群山起伏,地貌奇特,森林茂密,景色秀美。盛夏季节,登山远眺,云雾缭绕;近看,偃松苍翠。冬季积雪时间长,雪质好而丰厚,2月份平均气温在-14℃左右。北坡建有全国最大的高山滑雪场,即亚布力滑雪场(原称青云滑雪场)。山麓建有综合训练馆、新闻中心楼、餐厅等为滑雪运动服务的设施。国家赴南极考察队的适应性训练基地也设于此地。距亚布力镇25公里。

       龙凤山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五常东南50余公里处,属张广才岭支脉。呈东西走向,海拔337米,面积0.25平方公里。山上植被完好,林木茂密;山下大型水库龙凤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740平方公里,总库容2.33亿立方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作发电、养鱼全国闻名。山水相间,风景秀丽,为五常的旅游风景区。

       杏花山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五常五常镇南5公里处,属张广才岭余脉。是一座独立的山体,为平原山地,西南——东北走向,海拔212.8米。昔日,因山上有杏树得名。山体北部呈漫坡,南面高而且陡,西南部呈断壁状,为山之最高点。昔日山上杨、柳、榆、槐及杏树遍布,每到春夏季节漫山青翠,尤其杏树开花之时,吸引着许多游人从北麓盘旋而上,观赏山景。1945年后,山上不仅杏树不见了,其他树木也被砍伐殆尽,几乎成了一座秃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每年春季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学校师生植树造林,到1985年已经绿树成荫,其中大部分为松林,成为五常县的一处游览风景区。

    长寿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延寿县城东南14公里,张广才岭西麓,西南——东北走向,面积35平方公里,海拔731.7米。植被多以桦、柞、杨、椴等阔叶林为主。据《长寿县乡土志》载,“长寿山距县城南二十里,为县城之向山,高十里余,周七十余里,上有潭四,水极澄清,每遇天欲雨则生云,近山之居民每于此卜阴晴焉”。为东、西长寿河发源地,发源于东侧的为东长寿河,发源于西侧的为西长寿河,皆流入玛河。原长寿县(今延寿县)因此得名,一说因山得名,一说因河得名。

       套环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延寿县东境与尚志市交界处,张广才岭西麓,西南——东北走向,面积29平方公里,海拔1007.5米,是延寿县境内的最高峰。山体由花岗岩和部分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植被为以硬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混生的有相当数量的红松、云杉、冷杉及杨、桦树等。山区富产蘑菇、山葡萄、核桃等。野生动物有野猪、狍子、山兔等。驿马河发源于套环山南侧。

       帽儿山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尚志市帽儿山镇北5公里处。因山峰凸出群山,貌似冠状,故名。属张广才岭余脉,海拔805米,面积10平方公里。由花岗岩、砂岩构成。山势险峻陡峭,只北坡有一林间小路,可攀登山顶。顶峰古有寺庙。山顶有平台和马蹄形泉水池。每当春夏季节,登上顶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树海郁郁葱葱;山下阿什河蜿蜒流淌,河水清澈;山间绿树浓荫,鸟语花香,景色秀丽。距尚志市尚志镇45公里,距哈尔滨市90公里。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已辟为旅游点。

       松峰山  位于黑龙江省南部阿城市山河镇境内,属张广才岭余脉。呈南北走向,山势平缓,北高南低。平缓山麓上长满胡桃楸、黄菠萝、水曲柳、山杨等中壮龄天然次生林,林内灌木丛生。春夏季节,遍地奇花异草,栖息大量鸟类。山峰细高挺拔,奇石林立,主峰烟筒砬子海拔627米,雄伟壮观。

    大青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宾县、延寿、尚志3县(市)交界处,属张广才岭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北抵松花江,西至阿什河河谷,东至玛(蚂蚁)河河谷,面积150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火山岩、花岗岩构成,一般海拔500—700米,中部地势较高,主峰海拔952米。由于山势巍峨,峻岭蜿蜒,重重叠叠,纵横交错,翠绿浓郁,挺拔人云,故名“大青山”。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曾以大青山为天然屏障,出没于茫茫林海,打击伪军和日本侵略军。

        二龙山  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宾县县城西6公里处。山势起伏绵亘,有两处山头,形似龙头,故称“二龙山”。是一座独立的山体,面积0.2平方公里,海拔246.4米。山上林木苍翠,盛夏时节,鸟语花香。山麓拦坝筑堤,建成二龙山水库,连接南北两山,形成1.5万亩的湖面。一湖碧水,三面环山,把二龙山装点得分外美丽。隔水相望的大、小龙山有如蛟龙起舞,“珍珠岛”伫立龙头中间,恰似二龙戏珠。登上山顶四方亭,可观日出。湖畔建有疗养所、宾馆、靶场、游泳场和垂钓处。二龙山临近大城市哈尔滨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夏季的避暑和游览区。

       黄山  又称“黄山嘴子”、“荒山嘴子”。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郊,哈尔滨市太平区境内。西临阿什河,北靠松花江,东南为丘陵地带。属张广才岭余脉的延伸。山体高出漫滩60—80米,海拔215米。黄山的主要地层为黄粘土状粘土,故名。又因山头形似“龙嘴”,故也称“黄山嘴子”。从前,黄山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且有各种野生动物栖息。清代光绪朝中叶以后,山上林木砍伐殆尽,几乎成了秃岭。故又称“荒山”、“荒山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政府有计划地栽种树木,并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今黄山顶上生长起茂密的次生林,使黄山面貌不断改观。黄山南坡建有哈尔滨市向阳山(第一)殡仪馆和向阳山革命公墓(安放老红军、老抗联、老干部的骨灰盒)。

       大干泡——蛤蟆塘火山群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境内镜泊湖西北50公里,座落在海拔1000米的张广才岭东南坡,共有大小7座坑状火山口,其中6座集中于大干泡和小于泡附近,最远的为蛤蟆塘火山锥。在大干泡东北约20公里处,火山锥排列受华夏式断裂控制,呈东北40—45度方向排列,喷发时代为全新世早期。因喷发时间较近,火山口大都保存良好,为深锅状或竖井状火山口。火山口海拔750—1000米,相对高度为几十米至200米左右。火山口四周石壁峭立,底部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俗称“地下森林”。火山口附近是呈黑色、紫红、暗黄等颜色的玄武岩,以及松散的火山砾。火山口溢出的熔岩,沿着石头甸子河、蛤蟆河汇入牡丹江谷地,阻断了牡丹江,形成了小北湖、镜泊湖等火山堰塞湖。火山群森林茂密,主要树种有红松、白松、黄花松、鱼鳞松、落叶松,还有名贵的黄菠萝、胡桃楸、水曲柳等。野生动物有著名的东北虎、金钱豹,以及黑熊、野猪、梅花鹿、獐子等。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已辟建为国家级火山口森林公园。

authicon893441 发表于 2013-11-20 15:39:56 |显示全部楼层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四)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黑龙江境内的山我们爬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爬?

      我省境内有大兴安岭山脉、小兴安岭山脉、张广才岭山脉、老爷岭山脉、完达山山脉等,本篇细数了这几座山脉的主要山峰,有的连名字都没听说过呢,快来看看吧……

          (接续......)

    四、老爷岭山脉

       老爷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西抵镜泊湖和牡丹江中游谷地,东北部与肯特阿岭相接,东部至穆棱河谷,长约200公里,延伸在牡丹江、宁安、穆棱、鸡西、东宁、绥芬河等市、县,总面积3.26万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175万公顷,多桦、椴、红松等树,林木蓄积量1.5亿立方米。山体主要由新生代玄武岩组成,海拔600—1000米,较高的山峰天岭海拔1115米。山体被放射状分布的水系所切割,形成熔岩岭脊、方山、尖山和残丘地形。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切入高原的河谷多呈箱形或“V”形深峻峡谷。山高谷深,台坡陡立,悬崖绝壁众多,形势险恶,但岭脊顶部相对缓坦。河谷多形成较为深峻的峡谷。年平均气温在2.3℃—3.5℃,无霜期126天至138天,局部冷凉山区无霜期100天左右。年降雨量530毫米左右。林区建有4个林业局,进行采伐和营林。矿产以煤、金为主。

       牡丹峰  又名“天岭”、“天桥岭”,俗称“大架子山”。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境东南部的牡丹江市与穆棱交界处,属老爷岭山脉北端,呈平台状,是第三世纪的火山口,海拔1111.6米。登上峰顶有人云端之感,故名“天岭”。南侧有一泓山泉,名为天泉,泉水清澈,水质甘美。山体主要由玄武岩、花岗岩构成。山势高竣雄奇,岩石林立。面积400平方公里。整个地形属于中低山丘陵地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海拔由1000米逐渐降为260米。

      老松岭  又名“玛勒瑚里窝集”,满语意为“路途遥远的森林”。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南部,属老爷岭山脉。山势逶迤起伏,呈西南——东北走向,长50公里,海拔500—800米,是牡丹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的分水岭。岭北为黑龙江省,岭南为吉林省。植被丰茂,多桦、杨、柞林。牡图线铁路穿越,有老松岭隧道。为交通要冲。

       大黑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宁安县镜泊乡南境,宁安与吉林省敦化市交界处。属老爷岭山脉向东延伸部分,长约10公里,海拔1242米。山势南坡陡而顶缓,北坡是镜泊湖主要支流松乙河的房身沟和湾沟两水之源。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带,森林茂密,蓄积丰富。大湾沟口金家屯附近有奇特古代遗迹,在一平坦之地整齐地摆放着24块石(敦化市境内有4块),均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至旧国敖东城的官道旁,被认为是渤海国王死后还葬祖茔,路经此地时设的祭坛。

牛心顶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宁安镜泊乡南部与吉林省汪清县交界处,属老爷岭山脉,海拔1318米。山势缓漫,西和南坡少陡,北和东坡缓降,是镜泊湖支流松乙河和大夹吉河的源头。峰顶有石林,植被多针阔混交林,有松、柞、椴、桦、杨等树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穆棱窝集岭  “窝集”,满语,意为“大森林”或“原始森林”。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西南边境与吉林省汪清县交界处,属老爷岭山脉向东延伸的支脉,是穆棱河与绥芬河和嗄呀河的分水岭,海拔800—1000米。岭南山势陡峻,河谷深切,狭窄多呈V形,相对高度200—400米。密山——敦化大断裂带通过窝集岭,在古老的剥蚀面上形成玄武台地,山高谷深阻塞了南北交通。北坡山势较缓,为穆棱河发源地。山区多针叶林,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穆棱河源植被为草地灌木。

       粮台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兴源镇南境,濒穆棱河。是一座孤立突起的山,海拔368.1米。山势东、南、西三面陡峻,悬崖直立,怪石嶙峋,险不可攀。山下不远处,有清代末年钦差大臣吴大澂筹边遗迹碑。当年所建的粮仓,历经百年仍保存完好。山顶平坦处有辽、金古城遗址,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随山筑城,东侧城墙遗迹清晰可辨。曾出土石器和骨器,据考证相当于莺歌岭文化。

       泉眼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穆棱镇南14.5公里,穆棱河支流泉眼河以西,属老爷岭山脉,为熔岩低山,海拔761.9米。山势坡陡顶缓,东坡尤峻峭。在兴隆沟的山坡上有一泉眼,泉水流入泉眼河,故名。河东有一对石砬子,岩峦耸巍幽奇。有石器时代遗址和辽、金时代古城遗址。为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地区。

       四方台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西南边境与吉林省汪清县交界处,属老爷岭山脉,海拔1293.7米。山上有原始森林型的林海,树木茂密,蓄积量大。曾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延禄和陈翰章部的密营地。

       老黑山(东宁县境内)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老黑山镇北部,属老爷岭东延余脉的山峦,海拔798.2米。“老黑”一词为满语,意为“刀”。因山顶南侧有一刀尖状山峰而得名老黑山为一切割低山,山体宽展,南坡少陡而曲折。山周围地下为已开采的煤矿区,其北三棵桦树沟的上源多松树和柞林,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西二道沟为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地。

       白刀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大肚川镇境内,属老爷岭山脉,西南——东北走向,海拔702米。山势徐缓,周围为一漫岗。山上以赤松为主的原始森林,是受保护的赤松、落叶松、红松的母树林。是马营河的发源地。其南三岔河,位于中俄边界及黑、吉两省交界的接合部,并有暖泉子(北三岔河)、吉林河(南三岔河)、乌沙河(瑚布图河从俄境来)在此交汇。

       六峰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共和乡南境,穆棱河左岸,属老爷岭山脉。6个山峰沿穆棱河左岸,由南向北一字排列,故称“六峰山”。南北长5公里,东西跨1.5—2.0公里。南峰最高,海拔726米。山上多柞、桦林和部分松林。六峰山上有东北抗日联军小分队密营遗址。

       大顶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境内,属老爷岭山脉北延山峦。东北有小顶子山。山势巍然高耸,为猴石沟河的发源地。呈西南——东北走向,海拔857.8米。山上植为幼林和柞、桦林。大山密林中,曾有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地,当地流传着许多抗日英雄故事。在山麓砍椽沟、砖厂、西崴子等处,有渤海国及辽、金时期的古城遗址。

       蜂蜜山  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区东南部25公里处,穆棱河与兴凯湖之间,属太平岭东延余脉。相传此山昔日森林茂密,野蜂成群,于山上筑巢,岩峦上蜂蜜流淌,故名。清末于山后(今知一镇)设置蜂蜜山招垦局,后“蜜”字演为“密”字。密山设置府、县建制时均沿用此山名。山势呈东西走向,山顶岩石裸露,主峰海拔574米。由于开垦已久,山岭多已荒秃,山坡多柞林和灌木,间有杨、桦等树。矿产有大理石和铁砂等。环山多草甸沼泽。

       大楚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中部龙爪乡与宝林乡交界处,属老爷岭余脉的分支,海拔669.1米。山势挺拔,岩峦陡峭,柞林茂密。产优质花岗岩“楚山石”,为林口县重要出口产品之一。山北有小龙爪水库,1960年建成,总库容1250立方米。

       关门嘴子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口县刁翎镇西北,乌斯浑河北岸。属老爷岭支脉锅盔山脉,海拔521米。植被主要为柞、杨、桦等阔叶林。临河还有两处小关门砬子,南峰海拔205米,北峰海拔281米。西北另有一山,呈南北走向,在两山之间的柞树岗子山下,为抗日战争时期“八女投江”纪念地,并设有纪念标志。

       太平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清代称“穆棱窝集岭”。是老爷岭向东北延伸的主要支脉呈西南——东北走向,逶迤于穆棱、东宁两县边境。西北与肯特阿岭衔接,西南与老爷岭相连,西抵穆棱河谷,东至绥芬河谷。长130公里,总面积4000余平方公里,海拔500—1000米,主峰三合顶子海拔1036米。整个山地南部较高,向东北部绵延逐渐降低。山体主要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山峦层迭高峻,形成穆棱河与绥芬河的分水岭和气候屏障。太平岭山脉有白石砬子、通沟岭、金钢台、十文字等诸峰,多松林和柞杨林。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鹿、狍子等。由于太平岭阻挡西北部冷空气的侵入,使东宁县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达4.9℃,成为黑龙江省气候最温和的地区。

       通沟岭  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中部,属太平岭支脉。通沟,满语意为“深渊”,因岭东有一大泡,水极深,故名。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102米,为东宁县境内最高峰。山势陡峭,山顶较缓,有平台长达1.5平方公里。岩层由片麻岩和千杖岩组成,又有花岗岩侵入和大量玄武岩喷发而成熔岩台地。矿藏有金和石蜡石等。植被有红松、落叶松、杨、桦和柞林。野生动物有鹿、狍子、野猪、黑熊等。山产品、药材资源丰富。此山正当绥芬河谷之冲,东南向着海洋,西北阻挡寒流,成为黑龙江省内“小江南”盆地的天然屏障。

       白石砬子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与东宁县交界处,属太平岭山脉,海拔1029.4米。顶峰有独立白色石砬,故名。属熔岩中山,上有独立石岩,高4米。两坡多以松、桦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植被茂盛,野生动物资源和山产品资源丰富。其南偏西另有一处白石砬子,海拔1019米。其东有二道沟河,两岸多悬崖石林。密山市和宁安还各有一处白石砬子。

十文字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与穆棱县交界处,属太平岭山脉,海拔922米。十文字的原意为“石纹字”,即“字砬子”之意。岩峦奇特,沟涧曲折。有的石岩上有花纹像文字又像画,有人认为是挹娄人的文字,也可能是摩崖壁画。

       金钢台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福禄乡东部,临近中俄边界,属太平岭山脉北延的山脉,为熔岩低山。北峰海拔677米,南峰海拔672米。山势起伏缓漫,山上有松、桦树,山坡多桦、柞和幼林。山南有一陡峭山岭,为边界线上的第21记号,海拔928.7米;西南坡有陡坡呈悬崖状,历史上曾有过大量熔岩喷发,周围有蓝宝石矿藏。

       小四方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福禄乡境内,属太平岭北延的山脉,海拔543.8米。山势南北走向,两峰突起,中间凹陷。南北两侧十分险峻,巨石壁立,不可攀登;东西坡缓漫,亮子河从山脚下流过。山上玄武岩分布极广。隆冬常有水气蒸腾,云雾缭绕。山中有两座古城,由石城和土城联接组成,石城踞山顶部,土城位于东侧山腰。石城依山势修筑,呈不规则形,城墙周长880米。石墙现存高度3.5—4米,最高处4.2米,底宽11米,顶宽2米,在东墙中间有一门址。土城规模较大,平面呈不规则形,城墙周长1342米,现存最高2.5米。山城形制独特,构筑奇异,为省内罕见。城内发现有从渤海国到辽、金各时期的遗物。城垣盘桓于柞林间,远望状如蛤蜊,故俗称“蛤蜊城”。

       鹿窖岭  山名。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绥芬河市南境,接近中俄边境和东宁县界,属太平岭山脉,海拔888.1米。东坡陡峭,中段腰部悬崖壁立,怪石磷峋;南坡山势较缓,下临鹿窖沟。植被,上部多柞林和椴树,下部多灌木和桦树。林中有鹿、熊等野生动物。靠边境有十八盘山,西坡有一盘旋而上的山路,经18个回旋方可登上山顶,海拔807.6米。

       天长山  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绥芬河市区北约7.5公里,与地久山隔北大河东西相峙。天长山在东,海拔719.5米。西坡陡,东麓临中俄边界线,东北坡曲折陡峭,北坡下有一孤立小团山子。山上多柞林,山下多灌木和幼林。地久山在西,海拔693米,山顶部陡峭,有一独立的石砬子。

点评

哈哈......这样好,不散,多谢指点和关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21 22:36

authicon893667 发表于 2013-11-21 14:06:11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893858 发表于 2013-11-21 22:36:53 |显示全部楼层
紫杉 发表于 2013-11-20 15:39
细数黑龙江的那些山(之四)

来源:黑龙江(HLJ)的日志

哈哈......这样好,不散,多谢指点和关注!

authicon894007 发表于 2013-11-22 17:43:24 |显示全部楼层
客气,为了连冠珊了几个跟贴,请原谅

authicon1052782 发表于 2015-4-14 17:38:15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一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2-22 04:15 , Processed in 0.04294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