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屈原(转)
行走在五月的边缘,艾草菖蒲开始飘香,季节的风已经醉在雄黄酒里。此时的南国细雨轻飞,龙舟的鼓点声声激扬,谁会痛饮楚辞击磬长歌,寻觅先生的背影?
奏《九歌》,颂《离骚》,读《九章》,向《天问》,寄语泊罗,湘水依旧,悠悠千载,行吟泽畔,粽香随风。《怀沙》绝笔,沧浪之水逐日而过,谁解楚人哀,或留寸心丹。
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蛾冠博带的他“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带着熟悉的楚国方言涉水而来。在战车滚滚而过的烟尘里,追寻着他徘徊在汉水之滨的沉重脚步;在血花盛放的寒剑中,看到他跋涉于沅、湘二水之间的无奈。
他,博闻强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胸怀治世之道,在宫殿纵横捭阖,举贤授能,草拟法令,变法图强,明于治乱;他洞悉各国形势,接待宾客应付诸侯,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然,面对着“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的秦国,楚怀王却内政不修,“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亲小人远君子,失信齐国,使楚齐联盟未能成功。位为三闾大夫他忧心忡忡地看着强大中的楚国走向衰落,急,却也只能是“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并遭排挤流放。 怀王三十年,秦约怀王相会于武关,却被秦扣留,最后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俯首听命于秦,他对此是痛心疾首,却只能是空怀报国之志,嗟叹报国无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国国势日弱,民生多艰,楚国国内依是“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他对此是无能为力却又不愿俗同,是以“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当秦将白起攻破郢都,面对国破家亡,他是“哀吾生之无乐兮”,生而无乐,生而无望,既不能挽救危亡的祖国,又不忍心亲睹国家的沦亡,更不愿随波逐流。
走在他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的乱象;在“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里我们看到了他雄鹰不与燕雀同群,生性高洁的品格;看到了他“受命不迁,深固难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孜孜追求和矢志献身国家的决心;听到了他心念人民疾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民之声;也听到了他“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郁郁悲歌。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六十二岁的他形容枯槁,颜色憔悴,踽踽独行于江边,是否还吟着“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抱石投渊沉沙去,清魂水岸今犹闻。
宫闱几度,为欢几何,江畔谁见弦月初,江月长照先人赋,尘波慢隐浆声回,碧血丹心沧浪逐。五月的雨,潮湿了心中的历史情怀,屈子 —— 一个不屈的灵魂,他虽然失败于政治,但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用自己的抱负、遭遇、心血乃至生命熔铸出不朽的作品,受世人热爱景仰。今夜,且让我醉,醉在那暗香涌动的“风”里,醉在那《招魂》,魄归来兮的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