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最后一首歌 于 2014-5-8 22:36 编辑
2014年5月2日,即将来袭的寒潮和大风降雨天气,没能动摇厌倦城市喧嚣的驴友向山的热情。清晨,香坊火车站穿着五颜六色的背包客,比往常双休日熙熙漾漾了许多,等待前往阿城——帽儿山沿线山区。我和我们龙江风情团队一行10人,按计划乘坐6227列车,到阿城换乘小客线车,9点40分来到交界镇,开始交界穿越小岭的征程。 到达交界镇,首先徒步5公里至歪头村,来到此次穿越活动的第一站歪头砬子山,歪头砬子山不高,但山路窄窄,也有些许险峻。山上开满了野生的杜鹃花,远远望去,像是歪头上戴着的一顶粉色帽子。我们沿着石壁小心翼翼地攀爬到第一个平台,向下望去,炊烟缭绕、草木葱茏的小桂林尽收眼底,犹如一块碧绿的聚宝盆镶嵌在群山之间,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让内心那些平日的俗世纷繁消失殆尽。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幻化成一缕缕春风,轻嗅着花絮的清香,任快门留住芳菲的永恒。
11点40分,我们登上歪头砬子山顶,利用小憩的时间,进行了简单的野炊。不料天公不作美,一阵春雷过后,小雨凄凄沥沥下了起来,好在雨不大,如丝如诉、多情缠绵,空气中倒也平添了些许清新。 告别了歪头砬子,我们便沿着崎岖的山路下山,向下一站三尖砬子进军。一路上淡淡花香随雨流淌,追逐着我们的足迹,沁润着我们爱山的心灵。大家有说有笑,观赏着山路两旁的景色,慨叹着自然的巧夺天工,感受着雨中登山的新奇。不时地还有人还忙里偷闲,采撷着被细雨浸润过的刺五加、蕨菜、敕勒芽等各种山野菜,创造出别样的一番诗意情趣。 不知不觉间,我们爬到了离顶峰不远的一个平台上。在一处通幽的曲径处,拨开灌木草丛,一处天然山洞展现在眼前。此洞低矮幽深,洞口较宽,小孩儿可以爬进去,成人就无能为力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有人说过的“獾子洞”吧。我赶紧拿出相机,“咔嚓”一声,把眼前的一切收录到相机。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探寻山洞的奥秘时,方才温柔的雨,不知与谁红了脸,狂欢似的大了起来,雨滴急促的倾洒到树上,又砸在我们脸上,不一会整个山间充满雾气,远峰也渐渐迷茫了。山上无处避雨,我们只能冒雨登山,12点40分到达三尖砬子山,沿山路走不多远,一条陡峭的断崖,横亘在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只好择路绕行。大约行进了一个小时,领队落日浮尘,下意识的看了看手表和GPS,脸色突然变得沉重起来,由于GPS出错,我们到三尖砬子地段环行了一圈,大家清楚地意识到,我们迷航了。 冷风在耳边呼啸,雷声在身后追赶,温度很快来到零下,凶猛的雨水裹着冰碴,浸透我们单薄的衣服,狂噬着我们的体温,不一会大家的手已经不能正常屈伸,双腿瑟瑟发抖,有的群友已经感到体力透支、步履蹒跚了,可是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仍然按计划向预定的城墙砬子方向进军,雨后的山路异常湿滑,不时有人摔倒,溅起一身绿泥。等到达城墙砬子时,已是15点04分。 风雨还在不断地肆虐,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横亘的山一座接着一座,地图上也显示,附近也没有村庄可以下线,想要按时到达小岭车站已是天方夜谭,大家随时都有严重失温的可能,心里被不祥的预感笼罩着。此时,领队果断决定,所有人放慢脚步,保证不让一名群友掉队的前提下,调整计划路线,朝玉泉一撮毛方向,沿山脊向高速公路行进,力争在天黑前走出大山。 由于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们一路上越小溪、跨石岗、踏倒木,见山就翻,记不清翻过几座小山,才来到了一撮毛地区。站在山顶,登高远眺,已经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远处萤火般疾驰的车灯,大家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再穿过一片林地,我们来到高速公路,时间停止在19点10分,此时天空的雨已凝成了漫舞的雪花。我们不敢在公路停留,一边向玉泉方向徒步,一边联系小岭方面来车,送我们到玉泉吃饭住宿,大约前行3公里,19.40车辆与我们会合,于是我们赶紧乘车来到玉泉的饭店,由于失温严重,一进屋,所有人都开始瑟瑟发抖……吃过饭,来到旅店,我没有忙着沐浴,而是首先找到一台洗衣机,把所有装备通通清洗了一遍,第二天清晨晾干后,舒舒服服返回哈尔滨,此次穿越活动总算有惊无险地结束了。 航迹显示,我们历时近10个小时,冒雨行进25公里,攀升累记1600多米,高度超过了“小天下”的泰山。绝对可以算是群史上的一次壮举! 有道是:砬子歪头揖,鞑香三尖雨,玉露浸征袍,双杖绕苔绿,日行十山,历四季,无怨无悔,不惧怕风雨,龙江风情永远是坚强的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