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24|回复: 1

珠穆朗玛祭(一) [复制链接]

authicon126716 发表于 2009-7-9 23:04:18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登顶珠峰50年,应该庆祝,也应该奠祭,为1670位登顶者的辉煌欢呼,也为185位挑战者的牺牲而哀悼。

    50年过去,人类攀登珠峰达420次之多,登上极顶达1670人,先后开辟42条登顶线路。2002年人类登上珠峰的达159人,是1953年后30年的总和。蓦然回首,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攀登珠峰多是国家任务、政府行为,上也得上,不上也得上;而西方人多为个人自主行为,是自由攀登者。
绒布冰川伸出幽蓝的冰舌,美丽的珠峰透出阵阵寒意,勇敢--永远是登山者的墓志铭。

  中国人攀登珠峰的多为工人与寻常百姓,其中藏族人占60%,多为糊口所迫;西方人多有闲者阶层,有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有名声卓著的政客。日本当时的大藏大臣桥本龙太郎就亲自带队攀登珠峰。

  中国人攀登珠峰多强调集体主义与奉献主义,贡布背着毛主席像上珠峰,再背着九颗石头下山献给毛主席。西方人追求的是个人的自由、激情、刺激、冒险与探索。

  转眼再看,中国的白领阶层也登珠峰了,自由行为多了,阎庚华、梁群(女)、陈骏池……人们突破孔夫子的庸常、服从、克已与循规蹈矩的思想体系,挟带着新的时代精神。

    珠峰是年轻的,攀登珠峰是年轻的事业,登山已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种象征。只有思想适应现代,中国才可能成为登山大国。

    可以预料,攀登珠峰的"中国时代"正在到来。

    1953年5月29日11时30分,英国的新西兰人埃德孟德·希拉里和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第一次登上世界极顶珠穆朗玛峰,踩着海拔8848.13米的峰顶13分钟,举起联合国旗、英国旗与尼泊尔国旗,拍了照。从那时起,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了。

    从那时候起,已经有1670人登上珠峰,也有185人死在珠峰山腰。所有攀登珠峰的人都有倒下去的思想准备。所以,攀登珠峰的人都应该称之为英雄。死者多埋在山间冰雪上,然而他们没有挡住生者攀登的步伐。人类攀登珠峰的队伍奔腾不息,从来没有停止过。

    最近,整个人类都在纪念攀登珠峰五十周年。山南山北,结集着52支攀登队伍,每支队伍一般约有10人,当中半数是充当向导的夏尔巴人。5月21日,中国队登上顶峰,中央电视台破纪录地现场直播,引起国人再一次关注珠峰,也关注以往攀登珠峰的勇士们。因为在珠峰脚下走过的缘故,情有所钟,
雄伟、高傲的世界最高峰布满了征服者的足迹。
中国人第十五次登上珠峰的全过程,我从电视画面上一步一步地看下来了。

    看,"梁群上去了!她是女的,深圳大学教工;陈骏池上去了!他是海口联通公司的工程师!"人们面对电视,喊叫自己的发现。此时我的思想风暴,则被一阵一阵卷起来,刮个不停。

    我在西藏生活四年,生活中留下不少珠穆朗玛峰的履痕。我曾6次翻越喜马拉雅山山脊,也曾直到珠峰登山大本营。与登山运动的联系就更多了,自己下乡时把所有行李用一个硕大登山旅行袋装着;晚上钻进登山队的鸭绒被,这些都是西藏登山协会尼玛次仁帮助我们搞的。最牵我心灵的是,朋友阎庚华在2000年5月21日独自登上珠峰,最后死在珠峰,我曾帮助他联系登山的事。在离开西藏时,我从拉萨专门去一趟珠峰,来回用了五天时间。然而因为风雨交加,竟什么也没看到,只在空寂冷落的珠峰墓地徘徊,感受到一种恐惧和梦靥般的孤独。带着遗憾而回,带着一脑袋的沉重离开西藏。

    正因为此,我久对珠峰画面,便总是想起珠峰墓地。也想到死,想起中国人登山之死与西方人之死的差异,又因为登山联想起现代精神在已开始浸润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authicon126742 发表于 2009-7-9 23:50:27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0 09:56 , Processed in 0.05308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