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82|回复: 3

黑龙江十大系列历史文化资源(下) [复制链接]

authicon126730 发表于 2009-7-9 23:31:48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化资源之七

重大历史事件系列


  黑龙江地处边疆的地缘政治使这里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内经历了很多不同凡响、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有金兀术与绍兴和议、亦失哈八下东洋、黑龙江将军、雅克萨之战、呼兰教案、海兰泡大屠杀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伍连德扑灭东三省鼠疫、江桥抗战、范斯白间谍案等。

  “金兀术与绍兴和议”。1141年,时任金都元帅的宗弼金兀术提出“绍兴和议”,从而使金宋划淮而治结束了战乱。宗弼率兵渡淮征宋,宋遗使臣魏良臣要求停战,双方重开和议。11月,宗弼遗送南宋使臣,并派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赴宋,金宋议定:东以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宋仍向金称臣,岁贡银、绢各25万两、匹,并割让唐、邓2州,史称“绍兴和议”。对此,历史学家给予金兀术极高评价。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金宋战争相持不下,南北两地人员财产受到极大损伤。所谓和在两利战在俱伤,提出和解的恰恰是金兀术。在中华民族历史转折关头,金兀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促进了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黑龙江将军”。1683年,康熙帝为“永戍黑龙江”,添设了镇守黑龙江等处的将军。也称瑗珲将军。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驻守黑龙江东岸的黑龙江城。从此,东北由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镇守。此为黑龙江省的设立源头。黑龙江将军、黑龙江省主席在历次对俄、对日侵略的保卫战中,谱写了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南大门——江桥车站一带,爆发了由马占山将军领导的江桥抗战,“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日军迅速占领辽吉两省,直逼黑龙江。马占山临危受命。11月4日至19日历时16天,战事异常激烈。“在三间房弹丸之地,日军动用了12架飞机,百余门大炮,总兵力达7000人左右,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中国守军4000人同仇敌忾,杀声震天”。在部队伤亡过重且无任何援兵的情况下,守军被迫退出齐齐哈尔。21日省政府迁至海伦,江桥抗战结束。江桥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仗,造成日军伤亡达六千人之多。马占山在敌众我寡又孤军无援的处境,能够守住黑龙江达半月之久,被人们誉为虽败犹荣的抗日英雄。

  “虎头要塞与二战终结地”。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建于1934年。日本军国主义为顺利侵略全中国和进攻苏联做准备,沿中苏、中蒙边境修筑了战略基地,达1000多公里,共17处,其中虎头要塞规模很大,正面宽12公里,纵深达6公里,地下交通壕相通达数十公里,地下工事长约8公里。虎头要塞建筑时,被拉去修地下工事的中国劳工先后被折磨致死或秘密杀害。要塞坚固异常,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北满第一永久要塞”。1945年8月9日,苏军开始攻打虎头要塞,以近十倍的兵力和重型武器猛攻。8月26日,苏军以牺牲1000余名将士的代价攻下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划上句号。

  该系列有生动的事实、鲜活的人物支撑,使枯燥的历史变得真实可感,更容易触摸。因此,作为历史文化资源,这部分经典瞬间更具有震撼力、冲击力,更适合于进入文学艺术创作空间。


历史文化资源之八

开发建设系列

  黑龙江的开发建设在经历了渤海、金代两个高峰后,到了元明之际呈下降趋势。“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又陷入了长时间的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随着清政府对关内移民封禁解除,使黑龙江开发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除农业开发,清代黑龙江出现了金矿、煤矿开发。建国后,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国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建国后,国家组织对黑龙江进行大规模、多领域的开发建设,使黑龙江成为新中国粮食、木材、石油、煤炭、重工业基地。黑龙江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中的资源大省,成功地扮演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主角,建国很长一段时期,黑龙江开发建设精神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北大荒开发建设”时期,著名作家丁玲,作家聂绀弩,延安大诗人艾青,归国华侨著名戏剧家吴祖光,漫画家丁聪、画家尹瘦石,还有吕向全、胡考、黄苗子、李景波、郭允泰、关剑痕、杨角夫妇等文化人都成为北大荒右派垦荒队一员,使垦区文化起点非常高。与其接续的还有知青文化,从黑龙江走出了张抗抗、梁晓声、陆星儿、韩乃寅、蒋巍、贾宏图、肖复兴、李龙云等知青作家,濮存昕、姜昆、聂卫平、师胜杰等文化名人。

  “大庆开发建设”时期...“大兴安岭开发建设”时期...“伊春开发建设”时期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范本,黑龙江集中了新中国开发建设的所有历史遗存——大工业、大农业、大林业。如何保护好“开发建设”的历史遗址,保护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转化为文化产业,需要更新观念。从长期开发建设的“资源大省”实施向“边疆文化大省”的战略转型。

  该系列应侧重于挖掘北大荒转业官兵、大庆石油会战、大兴安岭铁道兵、知青文化、伊春抗联及林区文化,以及天保工程实施后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化、煤矿文化、哈尔滨工业文化。目前北大荒文化、大庆文化、大兴安岭文化、知青文化、林区文化、生态文化、煤矿文化、哈尔滨工业文化等在特定的区域空间形成了一定的纪念馆、保存了一些遗址、实物、文献,为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历史文化资源之九

历史文献系列

  该系列重点挖掘俄文馆藏,满文老档、犹太历史1400份档案,中东铁路、东省特别区、滨江区等资料,伪满铁资料,以及黑龙江流人珍本文献等
1:省博物馆馆藏全部俄文报刊,即哈尔滨历史上出版的俄文杂志124份,报纸78种类。其中有1905年的报纸

2:省档案馆大量地方档案应充分发掘。包括满文老档、犹太历史的1400份档案,中东铁路、东省特别区、滨江区等资料
     该系列主要以保护黑龙江历史文献为前提进行发掘。由于文献存留时间较久远,易酸化破损,作为一种文物急需以专业方式保护起来,而后加以挖掘与开发利用。重点挖掘俄文馆藏,满文老档、犹太历史1400份档案,中东铁路、东省特别区、滨江区等资料,伪满铁资料,以及黑龙江流人珍本文献等。


历史文化资源之十

地域风情系列

  黑龙江是中国东北部边疆省份,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黑龙江是全国纬度最高的边疆省份。东北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水陆边界达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与吉林接壤,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全中国总面积的4.7%。人口3800万。

  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属于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温最低的省份。

  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滑雪期长达120~140天,雪质好、降雪多,山区降雪可达100~300厘米,山体坡度适中,适合于建设大型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牡丹江五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江河湖泊气势宏大。

  黑龙江有许多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大兴安岭为例,雄浑壮观的大兴安岭是我国九大山系之一,南北长365公里,东西长335公里,总面积8.35万平方公里。主脉海拔高度为700~1300米,最高峰大白山为1528米,山势陡峭,雄伟壮观。由主脉伸延出的无数走向不同的侧脉多为缓岭,峰峦叠嶂,浩浩荡荡,千姿百态,使黑龙江成为自然界底蕴深厚,极受上天眷顾的风水宝地。以“大”为特点的大森林、大平原、大湿地、大界江气势非凡,漫长的冬季冰雪资源、夏季极昼冬季极夜现象、北极光现象、火山口等自然景观,栖息于此的各种各样的野生动植物以及丰富的地下矿藏,都使黑龙江自然地理风貌迥异于国内其他省份。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两个极点的自然资源独一无二、大兴安岭森林独一无二、全国唯一没被污染的黑龙江独一无二、齐齐哈尔扎龙保护区独一无二……

  黑龙江自然山水的许多独特之处使其生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吸引了作家艺术家的目光,并通过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创作转化成著名的人文山水,成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地域风情歌曲《乌苏里船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太阳岛上》,龙江剧、冰雪山水画、黑龙江版画,小说《北极村童话》、《额尔古纳河右岸》等,散发着浓厚的地域风情,使人牢牢记住了黑龙江。

  黑龙江幅员辽阔、山水地面貌雄奇,四季分明,促使黑龙江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黑龙江对于冰雪类、火山类、森林类、湿地类、极地类、石林类、漂流类、温泉类、界江类等等自然地理地貌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著名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黑龙江国际滑雪节、五大连池饮水节、齐齐哈尔观鹤节、伊春森林旅游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黑龙江自然资源不仅是地形地貌千差万别,拥有的风物特产资源也极丰富,适合开发物产文化节。比如韩国对苎麻、人参、松茸、泡菜、海产、萤火虫儿等都以文化节形式开发,使其更具人情风物色彩,让旅游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

  该系列重点放在挖掘黑龙江以四季分明的岁时节令形成的农耕文化资源,以地形地貌、奇异天象等景观为内容的景观文化资源,以风物特产资源为特色的物产文化资源。集中挖掘黑龙江自然风光转化为人文山水的地域风情文化,搜集整理历代文化名人对自然山水风情歌颂、描述、纪录的文献资料,以及文学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雕塑、书法、音乐、歌唱等文献遗存。

authicon126734 发表于 2009-7-9 23:38:13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26786 发表于 2009-7-10 06:47:50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26811 发表于 2009-7-10 08:38:28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0 09:57 , Processed in 0.06267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