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759|回复: 35

亚布力至横道长徒锁记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151847 发表于 2009-9-1 15:36:21 |显示全部楼层
亚布力至横道长徒锁记
作者:笨鸟
       829,是今年入秋以来牡丹江地区气温最低的一天,徒步群共分两伙乘坐早晨426火车奔赴亚布力。一伙由一苇渡江领衔,一行20多人在亚布力下车后乘面包车赶往冷山,开始了他们由冷山到治山的一天行程,此处按下不表。单说另一支队伍共计17人,选择了一个强度较大的徒步路线,用两天时间跋涉60公里,完成由亚布力——冷山——高岭子——治山——横道河子的长徒穿越。
    统帅这支队伍的,是一位响当当的顶尖人物——牡丹江徒步群群主之一田歌。只见他豹头环眼,虎背熊腰,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相貌敦厚而威仪自显,年过五旬却身手敏捷。经验老到,功力已臻化境;指挥有方,部属竭诚拥戴。身背硕大的双肩包犹如万宝囊,照相机、登山杖、地图、罗盘、救生绳等一应俱全。这次长徒路线,便是由田歌发帖首倡,三两天内有近二十位驴友跟贴响应。田歌挟上周六长徒40公里之余威,重整旗鼓,再次率军出征,向60公里穿越发起冲击。这支队伍中,有小驴快走、高山幽谷、红叶子、若尘、POLO、唐坤6位巾帼英雄,又有田歌、维佳、倚栏听雨、埃尔夫、延吉、小温州、怪老头、吴明、行走江湖、海冬青、笨鸟后飞等11位中国猛男,可谓少长携手,新老共徒,豪气干云,雄姿英发。
    且说一行17人早晨649在亚布力下车,顿觉一阵寒气袭上身来,虽然立秋刚过不久,但天气明显透出凉意。众人齐聚在田歌“牡丹江徒步群”绿色三角旗下,在火车站照相留念,然后在瑟瑟秋风中沿着铁路线开始向高岭子进发。步行10公里后,驴蹄踏上石头河子镇这块土地,在这里稍事休整,吃了一个重达17斤的西瓜后继续前进。这段路皆是水泥路面,平整坚硬,走起来颇费脚力,是徒步者最打怵的路。又走了7公里之后才开始踏上沙石路。沿途但见秃塔河水忽隐忽现,时浊时清,路两旁种植的多是大面积的玉米和黄豆,葱茏成片,正在走向成熟。有许多豆角,品种多样,满地满架都是,但却不见主人采摘,有的豆角已近干瘪,不知是不是特意留的种子,但数量过多,似乎又不像。由于刚下过暴雨,山洪肆虐,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有许多庄稼倒伏在河堤上,有的竟至冲进水里。有的路段不仅坑洼不平,而且险被洪水掏空,那情景令人触目惊心,又叫人心生隐忧。
    驴友们走了25公里之后终于在正午抵达冷山。这时我们不能不介绍一位叫海冬青的朋友。海冬青姓张,30出头,当过兵,个不高而敦实,话不多而质朴,唇不薄而憨厚,眼不大而有神。他是铁路林场凤凰山山场的护林员,驴友们几次登凤凰山都得到了他的鼎力相助,彼此结下友情,这次又特意邀他担当向导。海冬青家是亚布力的,在高岭子也有亲戚,所以对这一带风土人情、山川地貌非常熟悉,事先又与冷山村村支书、村长老韩打了招呼,给我们提前安排好了食宿。按最初的计划,我们原来要在第一天赶到高岭子住,但到冷山后听人说高岭子现只有两三户人家,已不具备接待条件,所以我们只好临时应变,决定在冷山休息,晚间就住在冷山。
    冷山原是一火车站,后于1963年撤销,至今火车站站牌、货物站台以及铁路房舍等仍在,作为历史遗迹,见证着昔日的喧闹。韩村长是一个50多岁的壮汉,精明干练,热情豪爽,领导着治山这个有着500多户人家、近2000口人的山村在奔小康。小村乡风淳朴,许多人家夜不闭户,但似乎文明程度尚未达标,街上垃圾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农药瓶子、破胶鞋成堆弃之路边,显见已经造成环境污染。房东姓杨,家境殷实,养着挖掘机,还开着歌舞厅兼做旱冰场。夫妇二人既热情又工于算计,接待客人游刃有余。据他们讲,哈尔滨的客人也常有来的,但多是开车来旅游、钓鱼的,像我们这样徒步而来的还是第一次。
    我们在杨家吃午饭已是下午100了,主食是馒头、粥,菜是炖豆腐、炖豆角、咸鸭蛋、腌糖蒜等农家菜,大家吃得非常满意,不仅因为饥不择食,主要还是吃得可口,特别是大锅熬的小查子粥城里人很难吃到,所以连喝将近两大盆。让大家感到惊奇的是有两窝燕子就把巢筑在杨家住房和歌厅里,叽叽喳喳飞来飞去,一点儿也不怕人。不知天气转凉后它们如何迁徙南方,刚出生不久的雏燕又是否有能力完成这样的迁徙。
    饭后有人躺下休息。怪老头、维佳、笨鸟三人去找浴池洗澡。听人说村里真有两家开了小浴池,一路找去却都已关门谢客,据说等到天冷后才烧汽供人洗浴。虽说失望而归,但农村确有浴池也是一件新鲜事,农村生活水平之提高、观念之更新由此可见一斑。
    唯佳、吴明、小温州、冷冬青、笨鸟、小驴儿、红叶子、若尘、POLO等人随田歌去洗马工区,一来再走5公里,二来为明天探路。一行人连说带笑往前走,误走到一铁路桥,此桥早已废弃多年,只剩钢梁悬挂两岸,男驴踊跃争先,女驴畏葸不前,过去的男生只好再回来手拉女生过桥,这才是:拉着纤纤手,化开千千结。手感相当好,心情也不错。正在这时,红叶子戴的遮阳帽突然坠入桥下,顺水漂走。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小温州一个箭步跃下桥基,紧倒驴蹄,轻舒猿臂,将帽子捞起,上演了英雄救帽一段佳话。有分教:红叶子抛帽试探,小温州一捞成名。
    在田歌的建议下,我们没有直接去洗马工区,而是绕路而行,走了一个大大的“U”字型。这条路实际上是废弃的铁路路基,路两旁到处是巉岩峭壁,树木森森,流水潺潺,当年砌筑的护坡石依稀可见。17年前火车竟然在此穿山而过,筑路的艰辛可想而知。终于绕到洗马工区,几座房舍遗址令人肃然起敬。当年的洗马工区声名显赫,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是全国铁路战线的一面红旗。后来由于线路和车站撤消,洗马工区也不复存在,如今只剩下一两户人家,几位老人在侍弄几亩坡田,物换星移,人去屋空,人们在唏嘘慨叹的同时,不应忘记历史,忘记那段峥嵘岁月,更不应忘记铁路工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工区旧址,我们见到了三位老者,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采摘了一些沙果、李子和灯笼果。回到村里,征得主人同意,我们又钻进一老乡家园子里摘了不少海棠果,吃起来酸酸的,小驴儿却说拿回家放几天味道特别好。
    晚饭依旧吃得很香甜,又增加了烀包米、贴饼子、煎饼、炒笨蛋、花生米等饭菜。我们还邀请了韩村长和我们共进晚餐,一起喝啤酒和自带的葡萄酒,一帮饕餮之徒胃口大开,转瞬之间便风卷残云。饭后又把音响扯到屋外,在院子里点起篝火,跳舞、赛歌、做游戏,一直玩到九点多才兴犹未尽,各自散去。对了,晚饭前用热水烫脚,延吉、埃尔夫、冷冬青三人发现脚上磨出水泡,田歌帮助作了处理。大老爷们皮糙肉厚脚打泡,而女生们细皮嫩肉反倒一个泡没起,岂非咄咄怪事?水是有源的,山是有根的,女生笑话男生确实是有原因的。
    由于睡不开,除在杨家住宿外,田歌、维佳、怪老头、笨鸟四人当晚寄宿在韩村长家。冷山名副其实,愈到夜里天气越凉,温度至少要比城里低五度以上。山村的夜繁星满天,格外空寂,万籁俱静,只有几声犬吠和人们打呼噜、磨牙的声音,人们尽情呼吸着仿佛经过过滤一般的清新空气,在大山和夜色的包裹中酣然入梦

      第二天,吃过早饭结完帐,我们告别房东再踏征程,此时各家各户开始冒出袅袅炊烟。要走的这段路是我们两天行程中最难走的,几乎全是废弃的铁路路基,到处是铺路的碎石,不仅特别消耗体力,而且鞋子磨损严重,大家一个跟着一个,趔趄连着趔趄,踢得乱石横飞。一路上常见村民在山上打烧柴,有的还用马往山下拖原木,其实昨天我们就看到一伙人在山上拉木头,油锯声和汽车马达声响成一片,看得让人揪心,就是森林接天也架不住这样乱砍滥伐呀。冷冬青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去高岭子串门,经常能看到老鹰抓野鸽子,山上狍子、野鸡非常多,可是如今,人进林退,自然资源遭到很大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长此以往,如何是好?人们啊,还是增加环保意识,善待你周围的环境吧!
      经洗马,过高岭子,17勇士尽显英雄本色。田歌控制着行进速度,红叶子时常走在队伍前面,吴明还是习惯性断后,有分教:红叶子因先进而蹿红,吴明却由落后而扬名。怪老头、维佳都是过了半百之人,仍旧风采不减当年。唐坤岁数最小,总是冲在前面,嘴里还时常念叨着:“回家才是硬道理。”小驴快走、高山幽谷、若尘、红叶子、POLO,巾帼不让须眉,倒让男驴汗颜。最苦的是延吉、埃尔夫、冷冬青三位炮(泡)兵,忍着疼痛坚持前进,人们戏谑他们是:一个拄棍儿的,一个踮脚的,还有一个是蔫头耷脑的。尤其是冷冬青穿着普通胶鞋,踩着一脚水泡,第一次走这么远路途而且硬是挺了下来,“遭到”大家的赞扬。他也觉得不虚此行,学到了很多东西:一是觉得红叶子动作协调走得快而不累,二是觉得有一双好徒步鞋十分重要。当我们登上高岭子时,不禁心旷神怡,这个当年中东铁路上的必经之地,我国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只有解说历史、供人凭吊的份了。快走到高岭子分水河时,倚栏听雨看到了四只狍子在他面前穿过,可谓眼福不浅,可惜不是艳福。
      踏着“第一方面军”昨日留下的足迹我们继续前行,终于到达治山,FB过后又向横道河子进军。这时,三位“炮兵”和高山幽谷、POLO、江湖留下来坐车返牡,其余11人或一路纵队,或俩仨并排,耗费两小时抵达横道河子,然后分别踏上归途。屈指算来,两天走了近60公里,完成了既定任务。这既是一次翻山跨岭的穿越之旅,更是一次对自身能力和徒步目标的跨越之旅。虽还不能说是挑战了人体极限,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经受了一次意志、体能、耐力的严峻考验,我们成功啦!胜利啦!我们不仅战胜了重重险阻,更重要的是我们战胜了自己,因此我们有理由为自己骄傲。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向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们表示感谢,不会忘记向其他徒步群祝贺和致敬!
      2009年8月29日——30日,是牡丹江徒步群大有斩获的两天,是值得纪念和长久回味的两天。这正是:改革春风吹满地,徒步群驴真争气。男女老幼齐上阵,走了两天没咋地。又有诗赞曰:金秋风清气爽天,英雄挥师过大关。两日徒步百余里,谈笑风生唱凯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151857 发表于 2009-9-1 16:24:27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1858 发表于 2009-9-1 16:33:54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1870 发表于 2009-9-1 17:19:19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1871 发表于 2009-9-1 17:21:42 |显示全部楼层
      高岭子线路给我们每位亲历者都将是难忘的记忆。
      据资料介绍:高岭子是我省张广才岭的主峰,海拔一千零三十米。位于尚志县之东,海林县之西,是两县交界的山脉。
  一八九七年,中东铁路哈尔滨到绥芬河段动工修建。到一九○三年,哈尔滨至牡丹江段全线贯通,高岭子车站建在最高点。往东至治山是大慢坡;往西到冷山山岭陡峭,修建两个盘山“S”形弯道。一九三一年,日军侵占东北,为了长期霸占东三省,于一九三九年修建亚布力到治山的铁路,挖掘虎峰岭下的隧道。于一九四二年通车,哈局命名该线为开道线,从亚布力经高岭子到治山的为高岭子线。一九九三年,高岭子线停运,火车全部在开道线运行。铁路员工、家属、学校医院全部搬迁。铁路拆除。从此高岭子线在哈尔滨铁路局变成了记忆。(摘自江湖 文)

      铁轨拆除后,剩下的是带有不规则棱角的路渣石。那可是驴都不走的路啊!走到高岭子那可真是有上不去,下不来的感觉。那里的景色好的没的说,山清水澈天瓦蓝。那里的路也“好”的没的说,独路动石加棱尖。
     可以说,如果事先知道是那样的路,也一定不会安排大家去走。能走下来,真得是佩服大家,特别是三位大炮“泡”。埃尔夫、云鹏和延吉。需要何等的毅力啊!

authicon151933 发表于 2009-9-1 21:25:55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1959 发表于 2009-9-1 22:40:16 |显示全部楼层
坐在地上慢慢看

authicon152010 发表于 2009-9-2 06:25:39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2024 发表于 2009-9-2 07:31:18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52123 发表于 2009-9-2 09:51:14 |显示全部楼层
上片与大家分享
出发.jpg
途经.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2-22 04:07 , Processed in 0.05325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