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斤 发表于 2015-10-22 11:05 
6月27日
今天早晨起来,感觉状态好了一些,头还是有点晕,没有食欲。但比昨天好些。血氧心率正常。 ...
7月4日
石头城和金草滩是塔县两大景点。上午参观了一圈。下午联系同事给我发了个单位标志的电子版,去搞了个旗子,打算如果登顶,也打个旗子为单位宣传一下。
昨天在C2时特别想吃苹果,今天转遍县城,也没找到像样的苹果,在菜市场找到一家水果较全的一家,把库存的箱子都打开了,精挑细选,好不容易才挑了42个相对不太难看的苹果(21个人,每人2个),每公斤要15元,42个苹果150元。
据说今天山上暴风雪,罗彪队伍被阻于C1,第二天再上。晚上12点窗外狂风大作,这种天气对C1营地的罗彪队伍心理是种打击。
今天川藏队到达大本营。
7月5日
吃过早饭,上午10点,17人包车从塔县出发。皮卡车开得很快,80公里的路程只用了1小时,到苏巴什村换乘吉普车,顺便观看牧民剪羊毛,拍照。开吉普车1小时至大本营。 听说苏拉王平的川藏队今天上C1适应。在大本营见到著名的队医麦子,合影,加微信。据说麦子爷爷回族,奶奶俄罗斯人,还有维族血统。刚开始就和杨春风在一起登山。给登山队员看病,甚至洗袜子内裤,口杯极佳。 在川藏队还遇到了尼泊尔登山名人天巴,2000年,15岁的天巴第一次登珠峰时,在8826米时遇到坏天气不得不下撤,在8000米营地住了两晚才撤到大本营,第一次登珠峰,天巴就付出了五根手指头的惨重代价。2001年,天巴在珠峰大本营过了自己16岁生日后就开始再次冲顶珠峰,并成功登顶,创下了尼泊尔国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登顶珠峰纪录保持者。天巴这次是随川藏队到慕士塔格峰游玩。另一个尼泊尔牛人叫Nima,第一次来新疆,登顶珠峰6次,卓奥友3次,马纳斯鲁3次,希夏邦玛1次,洛子峰1次等等。
7月6日
今日继续休整,观看川藏队急救演练。认识了喜欢滑雪的子君,小猪,老汤,可惜只有子君带了单板。还有一位最近网上很火的虫子,近两年连登数座雪山,西安外文老师,文笔相当好。 下午与川藏队联合练习攀冰。
7月7日
今天早晨出帐篷,发现夜里下了一层雪,大雾弥漫。凯途队伍计划今天冲顶,会很艰苦。我们原计划今天上山,由于天气原因,推迟到明天。
吃过早饭,晒太阳,又吃午饭,再过一天猪一样的生活。
中午,川藏队上山适应。我们大家在大帐门口晒太阳,听音乐,聊天,无所事事,生活缓慢悠闲。 麦子来大本营看病,量血压。 下午2点,大本营收到消息,凯途队还有1小时登顶,由于雪厚难走,时间比正常时间晚了很多,2个队员提前下撤。其中北京女队员卡卡未登顶,22点返回大本营,一路吐,c3吸氧,自己说c3向上走了4步,海拔6900返回,协作说她向上走了4小时,至7200返回,本人脸色铁灰,嘴唇发绿,说话无力,看来登山真的很伤人。
凯途队5点c3出发,15点30先头部队登顶,最晚的17点登顶,全队一共16名队员,先后6人因各种原因提前下撤,最后10人登顶。
7月8日 今天我们队伍开始冲顶上山,天气很好,可惜我左脸发炎肿的好大,李有才、麦子分别给了我消炎药,希望上山时不要发烧就谢天谢地啦。
下午2点16分大本营出发,下午7点左右到达C1,全体15名队员均不足5个小时到达,速度很快。
晚上夕阳照在雪山上,相当漂亮,大家纷纷拍照,更有甚者把各种旗子都打出来,合影。晚餐是方便面煮牛肉,很香。
7月9日
我们队伍15名队员,5名向导,合计20人的队伍,早11点从海拔5566的C1营地出发,下午16点30全部到达海拔6200米的C2营地(海拔均为我的GPS实测值)。
路上遇到川藏队从C2向c1下撤,见到了本登山季中国唯一一个滑雪同伴,来自上海的子君。子君仅一年雪龄,却刚滑过欧洲厄尔布鲁士,又来到慕士塔格,算是个女汉子。
继续上升,看到一个老外很慢的自己AT上升,看样子已接近崩溃,随我们一同到C2,自己带了2顶帐篷,自备各种装备,还有雪铲借我们用,老外真是强撼。
7月10日
今天C2上C3,由于雪厚,我因踩板上升和大部队不走相同路线,我先出发了1小时,我10点半出发,大部队11点半出发,下午4点半到C3营地。快到营地时是暴风雪天气,能见度10米。整理装备,做饭,睡觉,准备明早开始冲顶。
7月11日
早上1点起床,烧水做饭,3点出发正式冲顶。今天感觉状态不错,不过AT雪板上升还是赶不上雪踏板,很累。我是倒数第三个登顶的,13点26分,我后面是杨军,随后不长时间也登顶。这个山从C3到顶峰真是折磨人,就一个大缓破,走到人意志崩溃,走到人可以睡过去。 最终15名队员14人登顶。队伍最后面的李有才未登顶,它由于高反严重,被迫在接近顶峰时下撤。后来在我下山后,听说了李有才的救援事件。根据队友的微信了解,李有才在接近顶峰时高反严重,下山时已无行动能力,阿旺等人全力救援,状态好的各队友也纷纷出手,在连夜从C3向C2下撤时迷路,13人竟然不得不掏雪洞暂避风雪,坚持一夜,第二天天亮继续下撤至C2营地,李有才状态好转。 可据川藏队的子君微信描述却是另一个版本:上午从C1出发没多久就遇到昨天冲顶成功今天从C2下撤的宋玉江队,他们队14人冲顶成功1人在7200米处体力崩溃已撤至C3。刚进帐篷没多久听到外面喧嚣,出来一看,是宋队体力崩溃的队员被老乡阿不都拖到了我们营地,身穿厚羽绒用银搓绑着,就阿不都一个人在风雪中从6800米的C3拖到了6200米的C2,我们队的协作和队员马上围过去问寒问暖,给热水给胶给暖宝宝,又用我们队的队旗横幅加固了银搓方便拖拽,苏拉队长还让仁青帮阿不都拖着送了一程。队员神智清楚,我们问他吃喝要不要暖宝宝都有反应。因为前几天一直在阿布都家的帐篷喝奶茶取暖,和阿布都及家人都熟念,自然关心阿布都,我问他:你有热水和吃的吗?阿布都疲惫举起我们刚给他的胶说:有这个,水没有,吃不下。此情此景,我想说:为什么把队员独自扔在C3?为什么让不懂救援知识和技能的老乡上来救援?为什么让没有厚羽绒服没有高山靴等专业装备的老乡独自一人上来救援,在今天这样的风雪天气里,如果两人都出事了怎么办?[发怒] 两个版本,信谁呢?我宁愿相信前者,因为我们朝夕相处了20天,彼此都了解,也许子君只看到了救援众多场景中的一个镜头,有点以点带面了。不过高海拔发生的许多事情是很奇怪的,登过高海拔的人大多数都有类似经历,在山上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下山后表述是不一样的,看来高山上发生的事谁来说都不一定可信。我们队伍中大多数人,下山后都表示出现过幻觉。据说,7500米海拔人的智商会下降到10岁水平,8800米就只有3岁水平了。人在那个海拔神志是不清醒的。
慕士塔格顶部是个大平台,我从顶峰下滑时,要用雪杖支撑才能向前滑行。至C3雪况不错,可惜高海拔滑雪真心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乐趣,C3至C2不错,C2至C1间的2段U型槽折磨人。挣扎着滑到c1之后,又下起了冰雹。我滑雪比大部队快很多,相信现在还在山顶的队友们,会更惨。
我下午2点从顶峰开滑,下午5点到ABC,极度疲惫,打电话叫背夫上来帮我背板,后来到山下称重,登山包和雪板22公斤,幸亏找背夫背板和包,不然我的膝盖可能就得旧伤复发。减负后,一路轻松小跑下山,一个多小时即从ABC到达大本营,看了下表,下午6点半回到大本营,下山用时4个半小时也不算慢。
7月12日
昨晚赶到喀什,第一件事就是刮胡子,我带了电动手动两种刮胡刀,22天没刮的胡子,弄了近半小时才算完成。早晨闹钟叫醒,匆匆赶往机场,由于天气原因登山推迟几天,我原定昨天喀什飞乌鲁木齐的机票作废,只好今早第一趟班机赶往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刚下飞机,预报今天34度气温,真是冰火两重天。因距起飞时间没有多久,所以哪里也没去,暂时在机场休息候机。
飞机从乌鲁木齐16:30起飞,中途经停济南,打开手机就接到雪友仰泳的猫来电,无奈只好告知航班详情。晚上23:20,飞机降落哈尔滨太平机场,原定老婆接机,发现猫和金虎也来了,没办法只好让老婆把装备接走,雪友把人接走。来到黑山街某著名烧烤排档,见丰盛的酒菜已备好,雪友们已等候多时。随之大喝,进而大醉,凌晨4点到家,大睡至第二天中午。 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收拾整理装备,清洗衣物,忙活了一下午。这次回来感觉醉氧不严重,就是很累,体重大约掉了3公斤,这些估计1周之内都会恢复。但有个小毛病,后来过了一周也没好,由于我的滑雪鞋比不上高山靴保暖,所以我准备了好多保暖方案,在最后一天冲顶时,为了保暖,我穿了2双羊毛袜,贴了一双雪友子君送给我的热帖,走了一段还觉得不把握,我又在两层袜子间多加了一副热帖,就因为这副热帖,我的脚很挤,致使从山顶滑雪开始,一直到ABC营地换登山鞋,我的右脚5趾始终没有知觉。已经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我的右脚脚趾还是麻木的。不过还好,这都是小问题,庆幸的是此次慕士塔格之行完成登顶滑雪的同时,我安全完整的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