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2|回复: 5

探寻三江口、街津口、赫哲族 [复制链接]

authicon171118 发表于 2009-10-14 21:18: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路 于 2009-10-15 16:55 编辑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5>&nbsp;喝着松花江水长大,儿时常在江边嬉耍的我,对我们的母亲河有着一种无尽的眷恋。自己曾经两次独行长白山,主要就是为了看看松花江的源头,7.16和一路同行的二哥一起完成松花江200哩漂流后,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再看看松花江之尾。</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早秋的一天下午和驴友“对劲”美女“纵情尖叫”一行三人,踏上开往前进镇的4312次列车,一直向东进发。在这之前并没有做太多的策划和准备,只是在东方驴友qq群里问了一下,素未谋面的同江驴友“第八区”对同江做了大概的介绍。</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因为坐的是夜车又习惯于奔波,不管硬座车厢里如何吵闹,吃饱喝足后随着车轮的滚动,我们渐渐进入梦香。不知过了多久,我突然被手机的铃声惊醒,和对方通话后才知道是同江驴友第八区来的电话。第八区在电话里告诉我们要在双龙山镇下车,他和驴友“月夜狼牙”已在那里等待我们。放下电话后我和对劲、尖叫说了一下电话内容,大家看了看表,现在才是早晨3点多。当时我们特别感慨,同江的驴友太讲究了,要知道他们两个起码还要等待我们三个多小时啊。我们再也睡不着了,情绪也开始兴奋起来,讨论着同江,讨论着驴友。</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车窗外渐渐的有些发白,车厢里也已经开始吵闹,火车终于稳稳地停在了双龙山站。也许都是驴友,也许都穿着一样的驴装,我们彼此一下子就认出了对方。“第八区”高高瘦瘦的样子,诚挚里透出干练。他带领我们来到一辆皮卡前,开车的是驴友“月夜狼牙”,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典型的东北汉子。车上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对方,俩哥们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地貌,我们又大概的研究了下一步的行程。说实话,当时我真是有点受宠若惊啊,驴行以来还真是头一次有专车接送,专人陪同啊。汽车大概走了一个小时,狼牙直接把车停在了同江畔。因为他们起得太早,没有带任何户外装备,只得再由狼牙回家去取,第八区也一再嘱咐狼牙要把东西带全。</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走上江畔大堤,第八区开始给我们详细的说起同江。同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交汇处南岸,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 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总面积6300公里,是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三江口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听狼牙说,我们下车的位置也是哈同公路的尽头。我们还在第八区的指点下看到,果然像传说那样黑龙江、松花江两江汇合处,以江心为线、泾渭分明。黑龙江深黑、松花江混黄。&nbsp; 说话间狼牙打来电话,说他已等候在停车场,我们四人回转身和狼牙会和。嘿!难怪第八区一再嘱咐狼牙,一定要把东西带全啊。啤酒、可乐、肉串、西瓜、熟食、烤箱等整整占满了皮卡车的一大角,太腐败了。</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的下一站是街津口,狼牙的皮卡车行驶不到一个小时就进入了街津口镇。<FONT face=宋体>街津口是纯正的赫哲乡,位于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街津口处在同江的南岸,三面环水、南靠街津山。这里是赫哲族最大的发源地和聚居地。赫哲族</FONT>&nbsp;主要以打渔为生&nbsp;,甚至他们的生活用具也和鱼类有关,有鱼皮坐的船、鱼皮袋子、鱼骨叉、帽子、衣服等。现在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nbsp;,国家出钱给他们盖了房子&nbsp;&nbsp; ,赫哲人也有了自己的土地,很多赫哲人利用街津口的优势做起了商人。下车后我们经过一个小市场,直接来到江,。呵呵,第八区和当地人太熟了,很多人都和他打着招呼。登上一个山坡后,我们经过一个铁索桥来到竖立在江边的一个大石柱子上,在这里我们看到江的水流很急。第八区说这里的水情很复杂,如果船只躲闪不开的话会让石柱子撞得粉碎。有句歌谣就是形容这里的:街津口来街津山,江水急来江水宽,要想回家早打舵,江的边上有石山。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247号界碑,看看样子这就叫寸土必争啊.&nbsp;大家从街津口出来后,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程八岔岛。</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八岔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同江市东北部八岔乡境内, 该自然保护区内岛屿重多,泡沼星罗棋布,湿地发育良好,类型多样,共有野生动物29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如丹顶鹤、东方白鹳等;野生植物有593种,如野大豆、黄芪等。该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同时,还拥有丰富的景观资源以及赫哲族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内外科研机构考察研究三江平原湿地的典型基地。<FONT face=宋体>此外,尚有许多黑龙江特产的珍稀名贵鱼类,如大马哈鱼、鲟鱼、鳇鱼等,具有保存完好、类型齐全的特点.第八区一边介绍着,一边不停的和八岔岛环保局的驻守人员打着电话。由于今年水位太高,江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八岔岛,江水已经上了环保局的台阶。岛子附近的黑瞎子、狼、蛇、老鼠等,因为怕水淹着也都跑到地势较高的环保局办公楼附近凑热闹,我们就等着水位下降一些,好登上八岔岛。可是不久又传来让人失望的消息,因为上游的哈尔滨大顶子山水电枢纽开闸放水,所以这里的水位还在不断的上升,无奈我们只有舍弃八岔岛的行程,转向街津山。</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街津山位于街津口的南面,大概距离街津口三、四公里</FONT><FONT face=宋体>&nbsp;,由于赫哲人多以打渔为生&nbsp; ,上山的人较少,所以这里的植被保持相当完好。我们把车停在林业局检查站,准备从野道徒步登山。一看到要登山了,这几头驴开始兴奋,各自武装起来后开始向街津山进发。走到山脚下遇到一条小河,河水较深想趟是趟不过去了,我们找了一个躺倒的树干当做桥,爬了过去。进山后,由于这里的植被很丰厚,根本就没有道可走,我们只得顺着山上淌水的水沟上山。由于刚下完雨不久,积水几乎末过鞋帮。也许这就是我们驴的本性吧,大家全然不顾各种困难,奋力向山顶爬着。可是走了没多久,就连这样的“道”都没有了,前面布满了荆棘、倒木,我们再一次确定了方向后,开始边开路边上山。上山的路越来越难走,由于树木茂密,几乎望不到天空。</FONT><FONT face=宋体>这时候一群群的蚊子也都过来凑热闹。山里的蚊子那叫一个狠,咬你一口,几乎撕下一块肉,隔着衣服都能咬透。这野蚊子不管你用手拍还是用药喷,瞬间又飞回来一堆,那真是前仆后继啊,蚊子们可来了一顿丰盛的大餐。这中间值得一提的是美女尖叫,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无怨无悔、没有一句牢骚,还拿出驱蚊药来给大家喷上,最招蚊子的狼牙可是受益匪浅啊。由于阴天,太阳也逐渐偏西,山林里暗的很快,虽然有的驴友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但我们一刻也不能停下来,一定要赶到天黑之前走出山去。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后我感觉方向有些不对,在进山之前我们是确定直接向山尖走的,山的西边根本没有别的山,现在既然发现我们的西面出现了高山,证明我们一定是走到了山的东坡,而不是在向山顶走。和大家说了情况后,</FONT><FONT face=宋体>几乎和走在前面、拿着罗盘的驴友争吵起来,但我知道这时候大家思想必须统一,不能让大家有一点失望的感觉。我心里暗下决定,先按他的方向走一小段,教训一下这个僵驴,然后再重新确定方向。走了一段后,大家突然发现前面开始见亮,树木逐渐稀疏,尽然发现一条山道,不一会又听到了拖拉机的突突声。我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前边正在建设风力发电设施,我们已经从山的东面穿了过来。这时候大概偏离山顶500米左右,我们又重新爬向山顶,在山顶简单野餐后开始下山。由于山里的水太多,不适合露营,我们打算折回街津口安营扎寨。</FONT></FONT></P>
<P><FONT size=5>&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
<P><FONT size=5></FONT>&nbsp;</P>
<P>&nbsp;待续( 露营、狼群、生鱼) </P>
<P>&nbsp;</P>
<P>早晨的车窗外,仿佛是海市蜃楼</P>
<P> P7290121.jpg </P>
<P>&nbsp;</P>
<P>哈同公路的尽头</P>
<P> P7290124.JPG </P>
<P>&nbsp;</P>
<P>远眺三江口</P>
<P> P7290126.JPG </P>
<P>&nbsp;</P>
<P>津街口的庄稼已成汪洋一片</P>
<P> P7290129.JPG </P>
<P>赫哲人居住地—津街口小镇</P>
<P> P7290131.JPG </P>
<P>对岸就是俄罗斯</P>
<P> P7290132.JPG </P>
<P>小桥连着的礁石周围水情复杂</P>
<P> P7290136.JPG </P>
<P>中华人名共和国第247号界碑</P>
<P> P7290138.JPG </P>
<P>津街山</P>
<P> P7290139.JPG </P>
<P>穿越津街山</P>
<P> 开始穿越.jpg </P>
<P>对劲过河</P>
<P> P7290144.JPG </P>
<P>山林瞭望塔纵情尖叫</P>
<P> P7290146.JPG </P>
<P>&nbsp;</P>
<P>津街山远眺</P>
<P> P7290152.JPG </P>
<P>当晚在准备露营</P>
<P> P7290157.JPG </P>
<P>引来狼群的美女</P>
<P> P7290160.JPG </P>
<P>嘿嘿</P>
<P> P7290162.JPG </P>
<P>收集木材</P>
<P> P7290163.JPG </P>
<P>篝火</P>
<P> P7290165.JPG </P>
<P>因为第八区老弟工作的特殊原因,所以不便露脸</P>
<P> P7290175.JPG </P>
<P>无装备、就地取材我最行了</P>
<P> P7300178.JPG </P>
<P>黑龙江、松花江泾渭分明</P>
<P> P7300181.JPG </P>
<P>第二天狼牙在寻找合适的野餐地点</P>
<P> P7300184.JPG </P>
<P>就这里吧</P>
<P> P7300190.JPG </P>
<P>看把她美的</P>
<P> 看把她美得.jpg </P>
<P>鱼宴高手</P>
<P> P7300206.JPG </P>
<P>快吃了,呵呵</P>
<P> P7300212.JPG </P>
<P>狼牙片生鱼片的手艺那叫一绝</P>
<P> P7300216.JPG </P>
<P>对劲在准备生火</P>
<P> P7300218.JPG </P>
<P>搭天幕</P>
<P> P7300224.JPG </P>
<P>啤酒、可乐、西瓜都来个凉镇</P>
<P> P7300229.JPG </P>
<P>还是美女嘴馋啊、抢先了</P>
<P> P7300231.JPG </P>
<P>真的醉了</P>
<P> 真的醉了.jpg </P>
<P>八区,给我们合个影吧</P>
<P> 合影.jpg </P>
<P>&nbsp;</P>
<P><BR>&nbsp;</P>
P7290151.JPG

authicon171270 发表于 2009-10-15 08:53:13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171271 发表于 2009-10-15 08:54:49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啊!超极羡慕!!

authicon171314 发表于 2009-10-15 10:52:44 |显示全部楼层
<P></P>
<P>&nbsp;</P>
<P><STRONG><FONT color=darkorchid size=4>好像是嘎牙子鱼和小白鱼。。。</FONT></STRONG></P>

authicon171366 发表于 2009-10-15 15:22:4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路 于 2009-10-15 20:26 编辑

<P>&nbsp;&nbsp;&nbsp;&nbsp;<FONT size=6> 也许八区和狼牙是不想委屈我们这次驴行吧,带着我们跑了好几个地方,最后才在江边的一个山脚下选好我们今晚的落脚点。我们不仅仅是五个驴,其中还有当过工程兵、搞过通信的老家伙,另一个更是响当当的在某特殊部门工作的公干。我们扎营都是按正规化作业的,首先看好周围的地容地貌。确定的地点一定要避开下大雨山上产生的河流通道,同时也要防止江水上涨、殃及池鱼。然后在帐篷周围挖临时排水沟,平整土地、搭帐篷、收集木材(备夜晚篝火之用)。再一个一定要确定紧急情况下撤退的路线,以防万一。<BR>&nbsp;&nbsp;&nbsp;&nbsp; 等一切就绪后我们才开始准备享用狼牙带来的美味,把炭火生好后狼牙就开始烧烤了。嘿嘿,狼牙烤的大肉串、羊排、鸡翅、小白鱼那真是一个喷喷的香啊。我们几乎忘记了两天来的奔波,又燃起了通红的篝火。升起的烟雾飘飘渺渺,前方江面上波光粼粼,身后山上的树叶沙沙作响。我们就像久别的朋友再次相逢,喝着手中的美酒 、品着美味佳肴、促膝长谈。不知何时,对劲吹起了自带的口琴,一段段乐曲声声入耳。也许这就是驴行所要追求的境界吧 ,谁也不想破坏这此情此景,谁都不想入睡 ... ...<BR>&nbsp;&nbsp;&nbsp;&nbsp;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狼的嚎叫,生性嘻哈的我开始和狼对嚎起来 ,对劲也加入了嚎叫的队伍,我还看见旁边树林里放出了一对绿光。突然对面的嚎叫声停止了,我们也镇静下来,只听到下方的一群羊慌乱的叫声。从刚才狼的叫声中我们感觉出叫声有高、有低、有粗、有尖。啊!这可不是一只狼,而是一群狼,想到这里不觉有些后背发凉。狼群一定是来自对岸的俄罗斯,因为对岸生活的人比较少,所以那里生存的野生动物比较多。因为江水水位升的很高、江面很宽,狼绝对是游不回去了,这里的食物又很难寻找,它们已经成了饿狼。下方正好有一群羊,我们几个驴处在狼与羊的中间,正好挡住了狼找食物的去路,刚才的烤肉香也对饿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分析到这里我们决,定必须马山撤退。多亏一开始我们就做得很周到,在断断续续、逐渐接近的狼叫声中,我们安安稳稳的离开了津街口。<BR></FONT></P>

authicon172309 发表于 2009-10-17 20:53:13 |显示全部楼层
真好  期待下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2 19:11 , Processed in 0.07075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