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19 22:39:51
|显示全部楼层
出行理由】游大通河水库,爬通河铧子山看秋季铧子山美景,品尝通河地方菜
【活动路线】哈尔滨——大通河水库——通河县铧子山AAA国家森林公园(行程200公里)
【集合时间】2009年10月24日博物馆石狮子处集合6:30钟准时发车(因路程较远所以早点出发望大家按时到达谢谢)
【活动安排】早6:30钟包旅游客车出发10:30到达通河大通河水库,看水库秋季风景,午餐到朝鲜屯品朝鲜菜,入住通河县,晚餐品铁锅大炖,10月25日早餐后,到铧子山AAA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开始爬山穿越,中午12点下山到通河鱼馆集体午餐品水库活鱼,下午16点返回哈尔滨。
【活动费用】全程AA大约200元左右(往返车费+3正餐一早,公园门票,2日保险)
以实际发生为主
注:保险自愿,
【活动领队】探路者13684622203
【活动联系人】火凤凰13945172588
【人数限制】33人
【自备物品】(登山鞋或运动鞋...必备),冲锋衣、百变巾、徒步背包或大腰包、速干袜、简单的能量食品(巧克力、牛肉干...等)饮用水、手套等。
【责任声明】本活动为纯AA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凡是参与冰城户外网组织活动的成年人,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必须由其监护人带领,并负其监护责任。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如不同意本声明,请不要参加!
活动报名截止到10月22日18:00整
大通河水库建于1937年日伪时期,库区面积550亩,三面环山,树木茂盛,山势险峻。登高俯视,大通河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崇山峻岭之中,青山与绿水交融,水映山势、山染水色,仿佛是一幅注入天地灵气的国画。东西两座山头风景独特,东有岩洞、西有佛掌石,登高南望,涛涛松花江和万亩粮田尽收眼底。具说侵华日军在此修建了军火库,更增添了大通河景区的神秘色彩。
铧子山森林公园位于通河县西北部山区,距离通河县城15公里,距哈尔滨市仅165公里。铧子山景区面积9257公顷,海拔689米。这里群峰巍峨、原始森林茂密。
铧子山因外形酷似犁铧而得名。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在松花江北岸、岔林河畔,茫茫荒原上,一对从关里逃荒的父子用原始的办法开荒种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子二人的手上磨出了血泡,变成了茧子。虽然进展缓慢,可是他们始终锲而不舍。他们的韧劲感动了神仙。一天夜里,父亲做了个梦,梦见神仙赐给他三副犁铧,一大两小。神仙说:“以后,你们父子俩就不用这样辛苦了。”早晨醒来后,果然看见三副犁杖排列在岔林河畔。父子俩十分高兴,活干得更来劲了,不到半年就开垦出农田万顷。又一天夜里,父亲又梦见了神仙,神仙告诉他:“开垦的良田已经够用了,应该留下一些荒原让后人来开垦,也让大自然的其他动物生存。为了让后人记住这些话,三副犁铧将永远留在岔林河对岸。”说完,神仙就不见了。第二天早晨起来,父子二人发现三副犁杖已变成了大山,巍峨地耸立在岔林河对岸。后来,人们把这座山称做铧子山,三副犁杖分别称为大铧子、二铧子、三铧子。
铧子山是通河的象征,这个传说体现了通河人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和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良传统。被誉为通河的屋脊,更有游客形象地比喻为通河的“小泰山”。
去年,随着铧子山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铧子山森林公园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被发掘,人文景观也逐渐增多。
站在铧子山上,可看到通河县北部最大的水库———铧子山水库,水库水域面积宽阔,鱼虾众多,是垂钓爱好者的天然钓场。
铧子山脚下有已断迹多年,通河县唯一一处佛教圣址———园觉寺。目前,园觉寺正在紧张复建中。威严的大雄宝殿坐落在群山绿树之中,为铧子山森林公园增添了浓厚的佛教气息和令人遐想的神秘感。
占地面积3公顷、独具农家田园风格的采摘园,园内种植着果树、草莓、树莓、葡萄及各种蔬菜等,游人可以亲身体验生态采摘的农家乐趣。
铧子山栈道的起始处有集国家珍稀飞禽走兽于一体的动物观赏区。观赏区由8个围网式动物圈笼组成,这里生活着从东北国家森林动物园引进的1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猕猴、浣熊、孔雀。
在铧子山的大铧子和二铧子两峰交界处,一处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外观呈鸟笼形状的自然博物馆正在建造中,这里将陈设通河境内的各种动植物标本、珍惜药材标本、历史文物及抗联文物展品等,它将是各地游客认识通河的窗口和了解通河历史文化的基地。
铧子山森林公园内生长着300多种植物,包括红松、水曲柳等名贵树种,树龄最大的有10余人手拉手才能抱住的500年之久的大树。还有以奇树千手观音、迎客松为首的各种罕见的树种。4棵数百年的杨树错落有致地生长于栈道两旁。两棵相互缠绕的合欢树,林中少见的树眼成了铧子山独特微型的景观。每年过了9月15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开始了多姿多彩的季节,这时的五花山是最得意的,各色秋叶、漫山遍野。这个季节到铧子山旅游,能融进大山的怀抱,满眼都是五花山的绚丽与斑斓,任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味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无限爱恋。
铧子山森林公园奇石林立,壮观独特。从石海到青蛙望月和北方少见的天赐洞,还有神龟探海和棺材石到自然形成的藏经塔,从石门到仙桃峰和佛眼石,再到高数尺的绝壁和望江神龟等自然景观令人赞叹和叫绝。利用自然形状巨石雕刻而成的卧佛栩栩如生;官印石、驮经白马、圣水泉、诗林、转运钟、观清阁、参谷湖、抗联战士遗址雕塑群众,让人无不感受到这里的人文景观体现出通河人对铧子山的深情和艰苦的付出。
通河县城北哈肇公路入口处,矗立着一座汉白玉雕塑的“人参仙子”。雕塑的人物形象甜美,娴静自然,似在默默地祈祷和祝福。通河盛产人参,自古就有放山采参的习俗。1987年,3名采参人在铧子山采到一棵重505克的山参,被称为“世界人参之王”,通河也因此被誉为“参城”。
早年放山的人都说,人参是“七两为参,八两为宝”。米参若长至八两,将其放入米缸中,这米则千军万马用之不竭;水参若长至八两,将其放入水缸中,则多少人也喝不尽这个缸中之水;人参若长至八两,可以变成人形而移动。
相传一对姓刘的父子,在长白山发现一棵已经成宝的大人参,一直紧追不放。这棵参左藏右躲,他们总是挖不到。就这样多少年来,几经辗转,这棵人参渡过松花江,来到了通河的铧子山上。这棵人参一到铧子山上,铧子山的倒影便映入松花江。刘姓父子一看就明白了,随后跟到了铧子山。
一天,父亲对儿子说:“咱爷俩的运气来了,我们明天就能得到这个宝贝。”说着,父亲递给儿子一个红线轴,并纫上一根针说:“明天我到后山去赶参,你在山前的路上把守,到时候,不管什么人在你跟前路过,你都要上前把他抱住,并把针别在他的胸前,他走你就放线,我们捋着线找,就可以找到人参了。”
第二天,露水还没消尽,爷俩儿就进山了。按父亲的安排,儿子在山前守候,父亲则到山后赶参去了。儿子站在山前,左等右等不见人影,正想打退堂鼓,突然发现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朝他走来。那姑娘长得别提多俊了,天仙似的,满目含情地望着他。儿子的心乱了。他想起父亲的话,想上前抱住她,把针别在她的胸前,可脚却不听使唤。恍然间,那姑娘从他身前飘然而过,并回眸一笑,很快就消失在山林里了。快到晌午的时候,父亲气喘吁吁地来了,问儿子:“看到什么人了吗?”儿子说:“没看到什么人,就看到一个大姑娘……”
父亲拍着大腿气恼地说:“什么大姑娘,那就是我追了18年的人参宝贝!”
这天夜里,儿子做了个梦,梦见那个大姑娘对他说:“我是人参仙子,谢谢你没有捉我。你们也辛苦多年,不要再追了,我给你们留下一身衣裳,它会保佑你们平安、幸福。”第二天,儿子跟父亲说了昨晚的梦,爷俩儿又来到山里。果然,看到一棵五品叶的大人参。父子俩急忙给人参上锁,用两头栓着铜钱的红线将人参苗的茎缠上,然后开始小心地挖,生怕碰掉一根须。等挖出来才发现,是一个大人参的壳,足足有7两重。父子二人仍然很高兴,听了人参仙子的话,安家立业,不再采参。从此,通河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铧子山不但有美丽的景致,铧子山的故事、人参仙子的传说更让游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站在铧子山的最高峰大铧子顶峰,一块块黄灿灿的稻田与河流尽收眼底。极目远望,岔林河和松花江像两条玉带蜿蜒从山下环绕而过,坐落在东南处的通河县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松花江畔。许多到过铧子山的游人无不感叹,这里是哈尔滨市最美的生态森林公园,是梦中的净土,游人的天堂。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