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下雪的时候

不朽的丰碑——使命之十六寻迹东北抗联路随行日志 [复制链接]

authicon186925 发表于 2009-11-20 06:58:5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1 06:08 编辑

清晨

 

在队友的呼呼声,和比较频繁的起夜中好不容易睡着了后,迷迷糊糊的在5点50的时候,被叫早了。在花的对讲打开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大家都已经吃完早饭了。

 

记错了集合时间的我们,急急上路。还是昨天的那段路,大山里诗样的路,不过今天是在清晨里看。也很美。空气清新。远山渐次的隐没到鱼皮肚白的天际。几个这个时候,显得已经孤单的大雁就像我们今天要去穿越的地方,飞去。不知是为什么,是因为心里对于新东四块石这样的革命圣地的崇敬还是就这里的一切本来就是这样。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的庄严。

 

是东北初冬特有的萧索。加之远山,还有孤单的大雁。何必马革裹尸还,何处青山埋忠骨。在寂静的可以看到自己的心灵的地方似乎是瞬间感应那些民族精英们70年前在这里的壮烈,赤子之心,侠肝义胆。

 

途中遇到了抗联电讯学校的遗址。激动,这是今天看到的第一个抗联遗址。

 

是这样的,1936年3月19日,张寿籛率部袭击驻扎在老钱柜(今上甘岭林业局平川农场家属区东山岗上)的伪汤原警察大队,缴获一部电台,为创建电信学校、培养通讯人才提供了条件。赵尚志将组建电信学校的任务交给了在苏联学过无线电技术的于保合。1936年7月,在石帽顶子山附近,巴兰河沟里张木营子(今朗乡林业局新东林场)以东约七十里的东山坡上正式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司令部电信学校,全校总共11人。于保合同志任校长兼教官。学员有9人,分别是三军司令部少年连排长马玺贵(20岁)、战士史治国、宋秉华、李云龙(朝鲜族)、曲某五名;六军战士孙国权;独立师(后改编为第十一军)战士3名:吕文海、张某、李某。炊事员是王把头。建校后学员们在王把头带领下,就地取材,用松木盖成木刻楞房子以做校舍,用石头片垒成火炕。给养则从张木营子往学校背,两天背一次,往返140里。一直到8月份下旬才开课。课程以技术课为主,军事和政治课、文化课相结合。技术课分为两部分:三分之一讲电学,电工原理和使用无线电的常识,三分最开始时成立于1936年,当年,学员在学校除了学习军事政治外,主要学习技术课,有电工原理、收发报练习、国际电讯练习等。同年12月末,时任抗日联军第三军长的赵尚志命令该校与伊春抗联总部政治学校合并,全体学员撤离了巴兰河畔。之二进行收发报训练、国际电语训练。政治课每天1小时,学习三个月后,电信学校于1936年12月,迁到翠峦河畔,与伊春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合并。学员转入抗联政军学校第三期学习,学习至1937年2月结业。学员被分别派赴北满抗联各军从事电讯工作。

 

一路上,看到很多团员,咖啡,他们都吃完饭了。也就没有时间按在这里逗留了。早饭,有我最爱的萝卜汤,喝了四碗。出来时,看到了沸腾的集合场面,对于老队员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于我而言,却是令我为之一振。红旗飘展。群情激奋。一种期待任务,马上就要上战场的感觉扑面而来。大家兴奋地说着话,打着招呼,拍着照片。各个城市的穿越队伍拍着集体照。看着使命的大旗,我没有单独去拍照留念,我知道我还什么也没做过。

 

然后我们给林场的领导们佩戴我们的使命勋章。拍了张大大的合影。纪念寻迹东北抗联户外四年里走过抗联路的寻迹的路程,心理路程,团队的成长经历。大家因为这样的纪念很激动,我也很激动。也就启发了不太擅长的运动细胞。在那天的徒步中,走的疯狂。

 

authicon187167 发表于 2009-11-21 05:42:1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1 06:11 编辑

心中的四块石

四块石,这个历史中,现实里都很美的四块石,真的入到梦里,是家人对我梦话的追忆。

夜里突然醒来
发现雪悄悄地落在窗外
院子空空的

我心中的四块石

一脚梦里,一脚梦外。。。。。。

早晨的沸腾后,我们出发。有一段的车程。走在新东林场的路上,去往心中的四块石。左手边的红日,就随着路途就一路上忙着山上山下跳跃着,仿佛是看了无数次的蓬勃日出。红彤彤的太阳在远山的点缀下,美的可以。

过会儿,进山后,离旁边的山崖近了。以为就是这样的美丽中,忽见前方一处悬崖,岩崖上缀着的红日也在视角的偏差下,变成了惨白的太阳。凄惨的很。壮烈的山河。谁也没能拿出相机的瞬间。就过去了。

这样美丽和壮烈凄惨的太阳都被我们看到,我说不好,那天早晨的天象。。。。。。


authicon187168 发表于 2009-11-21 05:55: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1 06:10 编辑

过会儿,车被迫停了下来,路上有林场工人们修剪下的树枝,伐下的树干。男队员们,被叫去请路障了。男队员们生龙活虎般的清了好一会儿的路障。我们一会儿又上路了。
很快,就到了四块石的脚下。


打开历史书:

最美丽的中国的声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地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在被日本军阀叫嚣要一个礼拜拿下的中国,从他们插脚到中国的土地的那一天后,就再也,虽然在形式上他们建立了他们心目中的满洲国就再也没有走在自己家的路上的感觉,然当时的日本媒体却整日讴歌皇军的“进攻”,每天给他们打气。让日本国民沉浸在虚幻的辉煌战果之中。但在中国的日本士兵就无时无刻地不在不在被迫地做着自己的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来中国?反思日本的那让人神伤的盲目“暴走”。

那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就一天也没有不提心吊胆的活着。1931年10月,美国密勒氏评论报曾发表评论说:"满洲事实上没有不被袭击的地方,城市和铁路,竟找不出一处来"。伦敦每日导报也撰文说:"满洲国当局日陷不宁,目下满洲境内,日本人没有一条绝对安全的道路。" 在1931年九一八时间后,东北地区就开始了抗日义勇军的反抗。人们说东北义勇军就是不屈的战神。

九一八"事变后,处于国破家亡境地的东北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燃起了民族自卫的抗日烽火,各地义勇军、游击队、红枪会、大刀会、山林队等抗日武装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各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军的激战中,马占山首当其冲,于1931年11月率先发起江桥抗战,神州振奋。东北各地区性愿做奴隶的人们为收复失地奋勇作战。

1935年2月,在党领导下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与日本侵略者作斗争的过程中,东北军民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authicon187169 发表于 2009-11-21 05:58: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1 06:09 编辑

找到四块石: 

1936年1月28日
东北抗日联军在浩良河四块石,召开“东北抗日联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

5月
汤原县委派林中有(原名孙德)到吉星村(现南岔区辖内)秘密发展高玉斌入党,他是伊春辖内最早入党的党员。

是年,东北抗日联军在翠峦办抗联第三政治军官学校(1937年结束)。学员50多人,赵尚志任校长,李兆麟任教育长。
1937年

在浩良河四块石召开了“北满临时省委扩大会议。”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六军在伊春北山脚下设立军政干部学校。赵尚志任名誉校长,李兆麟、侯启钊先后任教育长

authicon187261 发表于 2009-11-21 13:47:5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1 14:22 编辑

我们的四块石:



四块石风景区位于依兰县江北40公里处,海拔980米。景区内石壁峻峭,峰峦叠翠,因秀美自然风光和抗联历史遗址而闻名。

地处小兴安岭腹地。伪满时,地广人稀,山深林密,日伪统治相对薄弱,地缘优势明显,1936年,抗联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四块石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是北满临时省委机关驻地。抗联三、六军、北满临时省委、联军电讯学校、六军被服厂、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曾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抗联故事,并留下了抗联被服厂、六军医院、练兵场、阻击石、抗联十七烈士墓等遗址。著名的抗联将领赵尚志、冯仲云、夏云杰、周保中、李兆麟等著名抗联将领都在这里的林海松涛中征战过。那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里就是在这里创作的。

天我们九十多人就是追随着当年的抗联足迹的方式,来纪念不能忘记的过去,追寻历史的脚步。来到了新建的木质栈道处。据新东林场的房主席奖讲,这些木是经过了水煮等防腐处理的。上面不久,西侧就看到了抗联第六军医院的遗址。抗联六军医院,在月亮门(凯旋门)西偏北约1公里处,是抗联伤病员的转送医院。是一座高30米的山峰下的天然山洞(烟火洞),洞口朝东,高1.6米,宽4米,洞深4米处为最低处,洞全深25米。“抗联六军医院”的标志就在这里。这个月亮门附近的岩洞,1937年秋,北满省委机关保卫部队同日寇在此发生激战,我团长宋希斌等20余人壮烈牺牲,葬于山下的烈士墓里。

开阔地南侧是陡崖;山洞前有约100平方米的开阔地带现在在六军医院的标志前,看到了可在洞体上的一部分词作的《露营之歌》发生地。1938年,为了摆脱敌人的围困,抗联总部决定下江地区的抗联部队向西北转移,远征海伦。 1938年11月,最后一批远征部队踏上了西去的路途。这时,东北地区已是一片冰天雪地。战士们,迎着凛冽的寒风,踏着没膝的积雪,在沓无人迹的林海里艰难地前进。《露营之歌》的第四段歌词,它真实地描述了西征路途的艰难,也抒发了抗联战士决心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面对汤汤国难的决心。

authicon187266 发表于 2009-11-21 14:04:2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下雪的时候 于 2009-11-28 06:48 编辑

 

 

 

 说实话,看到抗联六军这样简陋,天然,美丽的医院的时候,现在生活在阳光下的内心是很深的震撼的。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在敌寇凶残,暴虐,在硝烟弥漫,生灵涂炭的年代。我东北人民,前有张学良将军在蒋委员长的命令下撤关内下,抛弃;困苦孤独。要么是几乎和党中央失去联系,要么就是传来党王明的左倾错误。还要要求我军民在那个时候,搞,苏维埃政权。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被敌人围堵追击的情况下,在缺医少药的时候,东北抗联艰苦抗战十四年,由最多时的几十万人马,战斗至只剩下几千人。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中,缺医少药衣衫单薄,啃树皮吃野果,流血、负伤、牺牲……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长眠在东北的土地上,令我们今天的人们唏嘘概叹不能自禁。嗨,是,对那个时代英雄寂寞的慨叹和疼惜。内心向那些在冰天雪地里那些慨然以对,愤而抗争的民族脊梁深深地致敬!!!。起来吧,前进,却是民族脊梁唯一回答的。耳畔仿佛响起了低沉,有力的歌声,危急时刻我们民族在最抗日最苦难的东北白山黑水见发自内心的吼声。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雾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兄弟们!镜泊瀑泉唤醒午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
  片刻熄烽烟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疾,霜沾火不燃, 战士们, 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奋斗啊!重任在肩,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光。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authicon187267 发表于 2009-11-21 14:13:27 |显示全部楼层

顶峰南侧距抗联六军医院30米是第一岗哨;第一岗哨向西约100米,是第二岗哨。两处岗哨有巨石作为掩体,监控、俯瞰群山。在六军医院山洞西北120米的低洼处,有一处锅灶,是用几块大石头堆成,约1米长,1米宽。是给伤员们做饭用的。

 

我自己走到医院的最深处,只能容纳下蹲着的人。静静的发呆那些故去的故事。想起了一句话,时间久了我们传奇会片成传说,更长久了我们的传奇会变成神话。真的想知道那些属于这里的故事,对于我们已经成为传奇的故事。那系着一个民族的魂魄,画着一个民族的图腾。

authicon187446 发表于 2009-11-22 07:13:47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伊春抗联斗争史的遗迹很多,有一部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比如说抗联的四块石和五马河的锅盔顶,还有老白山、上甘岭的老钱柜等,这几年在当地的政府的保护下保护得非常好,建立了纪念碑和一些文字说明。我们文物部门也把它确立成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们从八几年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工作了。 期待老区人民更多,更好的关于抗联故事文字的整理。这些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财富。苦难固然不是好的。但是苦难也可以激发一个能够自省的民族长久不衰的斗志,加强凝聚力。汤汤国难面前的我们的先烈就是最好的旗帜,应该一直飘扬,一路传送,一直传承,永不忘记。后世不忘前世之事。 以某种形式,用文字将一些故事凝固,是对四块石这块神奇,英勇的地方,更大的期待。。。。。。真希望能为这样的事情做些什么。真的。。。。。。再来四块石的时候,能看到比2009更多的宣传文字。

 

在六军医院前,就看到了英勇的狙击石。但是看到是不锈钢的牌子。说实话,在这样的东北抗日密营。是建立在比较偏远、隐蔽、便于观察又接近水源的高山腹地之中,多数是木刻楞房、马架子,地窨子,少数是天然山洞。东北抗日联军依据这些密营地理位置、容积大小等条件,将少数设置为被服厂、战地医院、兵器修理所、军政干部学校、领导机关驻地等。大多数则用以屯兵和藏物之用。在这些密营形成了后方根据地里。期待我们的宣传方式也能够和自然和谐,多看到石,木,的形式。也算是一种自然的和谐。而且方显当年的苍凉,古朴,庄严。我不是很懂,仅仅代表我的想法。

authicon187451 发表于 2009-11-22 08:10:34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看不到啊

authicon187452 发表于 2009-11-22 08:11:53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们总的说来,是自西向东穿越,再向上,向东,就来到了由曾在四块石战斗过的陈雷同志为牺牲在这里的东北抗联战士们题词的的烈士纪念碑。皮总,大雨领队发表了简短的事迹介绍后,我们向烈士们鞠躬,致敬。心里感念那时的硝烟战火,刀光剑影,浴血奋战,愤而杀敌,那些冰天雪地里对祖国最深爱恋的倒下的证明。还有什么比死亡更恐惧 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 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容易 还有什么比倒下更有力 没有躲避  用牺牲证明我们没放弃 没有火炬 我只有勇敢点燃我自己 用牺牲证明我们的勇气

 

耳边响起了《集结号》的主题曲 
兄弟你在哪里
天空又飘起了雨
我要你象黎明一样
出现在我眼里

 

把内心最深的敬意致给地下安眠的烈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19 21:18 , Processed in 0.04202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