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走的速度比普通走步快,其原因在于竞走的步幅大、步频快。竞走时平均步长约为 110厘米,步频为每分钟 200步左右;而普通走步平均长约为75厘米,中速步行每分钟约走 110步。竞走时步速快,但必须符合规则要求。走与跑的根本区别在于走步时两脚必须与地面轮换接触,不能有腾空阶段。田径比赛规则规定:“每步中,运动员在后脚离地之前,前脚必须着地,脚落地时,该腿必须有一瞬间的伸直(膝关节不弯屈),特别是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必须伸直。”竞走运动员在比赛途中,如违犯了上述规定,第1次犯规裁判员举白旗予以警告,若再次犯规,裁判员举起红旗,取消其比赛资格。运动员在最后一圈时犯规,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警告或直接取消其比赛资格。
竞走
腿部动作是竞走技术的主要环节。前迈的腿在脚落地时要伸直,用脚跟先着地,这样可增大步长并能减小着地的制动。随着另一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出现了单腿支撑阶段。当身体重心移至伸直的支撑腿上时,后腿屈膝摆至体侧。在人体经过垂直部位后,支撑腿由全脚着地过渡到脚尖,在摆动腿前摆的配合下完成下一步的充分后蹬。摆动腿随着骨盆沿身体纵轴的转动,屈膝前摆, 脚离地面始终较低。 腿前摆时应柔和地伸直膝关节,小腿依惯性前摆并用足跟着地,此时形成短暂的双脚支撑姿势。人体重心在向前运动过程中不应有明显起伏,当重心投影点与前腿支点一致时,又出现下一步的垂直姿势,接着又开始新的用力蹬地动作。要做到步幅大、频率高,重要的是善于协调肌肉的用力和放松,走步要朴实、自然、省力而无多余动作,两脚落地的足迹应保持在一直线上。竞走时,运动员躯干自然伸直或稍稍前倾。两臂屈肘约90°,在体侧做前后协调有力的摆动,两臂配合下肢动作调节走的速度,走步时身体重心尽量做向前的直线运动,过大的上下起伏和左右摇摆不利于提高走速,也会消耗较多能量。现代竞走技术中的鲜明特点是突出骨盆沿身体纵轴的前后转动。这种转动可以增加步长,防止身体重心过大地起伏或摇摆,使动作自然简练、有实效。为了作好骨盆沿身体纵轴的转动,运动员应有较高的髋关节灵活性。
竞走是时间长、运动量大的有氧代谢的耐力练习。竞走运动员除需掌握合理的技术外,还要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优秀运动员全年中走和跑的总量可达4000~6000公里。
长距离竞走消耗能量较大,在比赛途中按规则规定可以供给饮食。举行20公里以上的竞走比赛时,每隔5公里设一饮食供给站。饮料以桔汁水、加糖浓茶、葡萄糖及少量食盐配成。
经常练习竞走可以增强两腿、肩背、腰腹部肌肉力量,提高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机能,对改善神经系统活动能力、促进整个有机体新陈代谢都有良好作用。竞走可以培养刻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竞走的技术不难掌握,练习时不受气候、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走的距离和速度易于调整,因此它是男女老少四季咸宜的户外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