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自然的

回到原点后开始回忆——自然的说(十) [复制链接]

authicon360240 发表于 2011-1-9 21:04:4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 于 2011-1-9 21:07 编辑
阅读‘自然的’的文字是一种精神食粮,很受教育、很唯美、很有共鸣
梅花白云 发表于 2011-1-8 00:19


沉静下面的奔放——自然的说(八)


  沉静下面的奔放,由空谷幽兰2010字里行间始终渗透着飘逸而自然芬芳的美,牵引着人的心思自然的跟随。

喜悦地品读,静静地品味……

梅花白云阅读自然的的文字是一种精神食粮,很受教育、很唯美、很有共鸣。)的跟帖说开去。


   自然的笔拙,文字与美无缘,更难写出空谷的意境,如此的文字也能“牵引着人的心思”,除非遇见了盲从者;坦白的说自然的有唯美的追求,但,从不想用文字去教育谁,自己本身就是不愿被教育者,读过自然的文字,如若共鸣,或许是路上的那些物事景象你也曾经历过,并有同一样的感受。


   自然的清晰,手下的文字其字里行间总会流露出一丝丝的忧虑,甚者时有焦虑感,无论面对何等风景,欣赏之时常会不自控的陷入沉思,尤其是在路上遇见可遇不可求的事,或令人惊诧的景象时,这种因景而引起的沉思会很深,深刻的足以让自己感觉累,这种沉思会飘散的很远,追溯的很久远。可谓:


    触景生情知情脆,景逝情思久弥留。


    被感动过,被震撼过,又静静的沉思过,且常在路上经历这样的动与静的交织过程,往复轮回,多年后,就养成了一种外在的静静的躯体,一种内在的奔放的思绪,有时,动与静的矛盾强烈的冲击着。


   自然的祈求,愿这思虑如白云一样随风飘逝无踪影,或化雨入泥润一草。(8-1)

authicon360348 发表于 2011-1-9 23:04:1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 于 2011-1-10 00:13 编辑


                 沉静下面的奔放——自然的说(八)

    自然的文字,渗透的不是飘逸,而是思虑,不否认,自然的骨子里有那么一点儿的“飘逸”,但呈现出的往往是独孤的行走,默默的独语……


    洛古河开江绝对是要巧遇的,此景半天一宿即过去,所以,当地人说,如果眼看到要开江了,现通知外地人来看都赶不及,如果不遇适合的天气,不遇一定的风向,即使眼看就要开的江,可几日,甚至10天半月的都开不了。

    那一刻,被所见之情景强烈地震撼着,如篮球场般巨大、厚达2米多的冰排,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倾斜而下,无可阻挡,见过几次开江的情景,尤其多见松花江开江,那冰厚度不过几十厘米,而来自洛古河(也是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的下游,黑龙江的支流之一)和俄罗斯境内的冰排则厚达2米多。那一夜未眠,这是因震撼,因惊恐,因难忘而导致的一个难眠的夜晚,在这个夜晚,自然的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很远,面对隆隆作响的滚滚冰排,忆起了好多曾读过的“伤痕文学”中所描写的情景。

    很久、很久前曾读过的一篇描写黄河凌汛灾难的令人惊魂心伤的情景。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忆起了内容和作者都已模糊的一批小说,如《今夜有暴风雪》、《年轮》(梁晓声?)、《挂在睫毛上的彩虹》(忘记了作者?)还有《蹉跎岁月》(叶辛?)……

    这样的情景群行时遇见的几率会更低,这样的沉思在群行时也是不适宜的,因此也不会有的。

   
    为写那年在洛古河巧遇开江,自然的搜索一下当年读过的那些作品,想重温一下过去,或许是这些作品比较久远了,连大概内容也没有检索到,倒是“百度”出了自然的曾经的一段文字。

    境遇有时会令人浪漫地遐想,有时也会令人无奈地嗟磋,时光不能倒流。为了那份回忆,你可以将《挂在睫毛上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那年代的《蹉跎岁月》都改编成影视剧,而已走过的人生还可以重新编排吗?头发不能如树叶一样,今年脱落了是为明年的新生,石头被激流刻蚀的越久越光滑,自然只能被岁月刻蚀的一年更比一年沧桑;《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如今却很难再听见千千万万个潘晓再呐喊,我拿什么报答你——把我养大,千金供我大学的母亲,满大街的“P3”“P4”存的不再有《每当长笛独奏的时候》,《一无所有》的呐喊变成了如今的呻吟,呻吟过后就回家啃老在过二十年我们再相聚?还有谁人等得及?

  
    如今,岁月已不算蹉跎,可你心为何还时常紧缩?这是一个“偷菜”的人比读书的多,“抢车位”的人比抢时间的多的时代,这时代是这样吗?这是时代吗?这就是时代吗?源自心的焦虑恐比岁月更摧人沧桑。
  
  即使喂完猪也渴望喝杯咖啡,即使做了乞丐也要欣赏路上的风景,自问修养还差几何?
   (8-2)
05洛古河上的冰排.jpg

10洛古河小灵通.jpg

authicon361141 发表于 2011-1-11 19:25:1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 于 2011-1-11 19:26 编辑

    发完了这段文字,有三位远方的朋友提出了两个疑问:“眼睛是看不见睫毛的,睫毛上也能有彩虹?”“彩虹是在眼睛里面的,怎么能挂在睫毛上?”



    自然的告诉ta: 那是在寒冷的季节里,呼出的气体凝结在眼睫毛上形成冰晶,冰晶挂在睫毛上,然后经太阳光照射而产生的一种冰晶散射光现象,的确有这样的现象,如果你在寒冷的季节来东北生活几日便能够体验到了,自然的就理解了。读此文,自然的理解,这是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而寻找到,并展现出的一个凄惨的美,作者用来描写在一个凄凉的时代里,在一个残酷的环境下“找到”的残弱之美。



    在凄凉中展现的美,呈现出的是另一种残酷。


  
    自然的想起了一句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authicon361372 发表于 2011-1-12 11:17:19 |显示全部楼层


   你哭过吗?如果你有泪水,那就向着太阳流,你会看到另一种美丽。

   在凄凉中展现的美,呈现出的是另一种残酷。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破了给人看”。

authicon361577 发表于 2011-1-12 21:53: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 于 2011-1-12 22:03 编辑

与学生家长说说孩子的学习——自然的说(九)


    晚上讲完课回家,饭后若无事就登录网络,无意浏览时评,随意写点,或整理旧照片,这是自然的习惯,很简单的习惯。

    上课之前说过话的论坛一朋友还在线,见自然的登录,便发来一句话:
0.jpg       

    (想必是该友看过一些自然的游记或什么杂乱的文字吧)自然的也以聊天的口吻回复:
1.jpg (发现一白字:讲语文,应该是将)
3.jpg

不过 4.jpg

   


    由这种随意的聊天引发自然的想在这里与学生家长谈谈当前孩子的学习问题。

    首先肯定,目前的学生普遍比我们那时学习用功,而且学到的“书本知识”更多,所付出的也更加苦辛,单从孩子的书包之重,戴眼镜的孩子之多,镜片之厚就看得出孩子因学习而付出的健康状况,从孩子的面貌状况我们又能够感受到孩子的精神状况;还有许多、许多的家长更被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所累,跟着孩子一块受煎熬,随孩子东奔西撞在一个又一个的“班”之间。

    的确,如今的竞争压力太大,与我们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面对教育资源的畸形配置,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不得不被自己的教育自己办这样的窘境,因此,不得不这样奔劳,累心,无奈。但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是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减轻点儿学习负担,提高些兴趣的,下面说一说初三,初四的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

    孩子在小学时就学完了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初中三年级之前又学习了比例式及函数:y=kx+b的意义,这些数学计算技能应用好了足可以应付得了初中物理、化学的有关计算了,最多不过在电学部分应用到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的计算。这点数学知识,只要孩子数学成绩一般,都可以掌握了,问题的关键是孩子们学完了不会应用!

    我们想想,化学中的关于溶液的计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百分数与比例式的应用,很多简单的关于溶液浓度的计算,关于化学式的计算,如果学生真正的懂了,会用数学知识了,那么抛开化学意义也能够算得出结果来,家长若有心,请把孩子的小学课本翻出来,看看其中的应用题,替换一些其中的字词,是否就变成了化学题。

    再有,物理中的什么关于浮力的计算啊,关于路程与时间速度的问题啊,还有热学、做功、功率等等的计算公式不外乎是函数y=kx+b的应用(在物理应用中b=0)。

    如:y为路程S,当时间一定时,则k为时间t,当速度一定时则k为速度V;在浮力计算中,若y为浮力F,则k为液体密度常数ρ,x则为体积V(排)……

    为什么孩子们要背左一个定理,右一个公式的呢?在死记硬背中消耗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耗尽了孩子们的激情?背的孩子没有了学习兴趣,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老师和家长)没有告诉孩子们现在所学的这些(数学)知识究竟有什么“物理”(实际)意义,对将来学习有什么用处,在哪儿会遇到应用,当孩子们该用到了该知识时,也没有人告诉他们眼下这些物理、化学计算的数学基础是什么,自然的调查了所接触的那些学生,没有老师和家长给他们讲这些。

    如果我们能够给孩子讲清:“y=kx+b数学意义,并将其中的个个符号赋予现在所学的物理、化学意义,那么,许多定理,公式便不需要背了。

    再有,许多人(老师和家长)都给孩子灌输,化学是“第二外语”,需要大量的背,让孩子们在学习化学时,尤其是刚学习化学时就背了很多东西,这都是我们对初中化学的理解不到位,没有找到根本的学习方法造成的。(化学第一册除了元素符号要背,实验现象要记住,其它的还有什么要背呢?)

    接触过一些孩子,他们对化学教材“第一页”中出现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由此推出应用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理解甚少(很多考试得64——68分的学生也如此);关于“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我们要交给孩子们什么知识?我们要用这段内容培养孩子们的什么能力?我们会如语文分析课文那样分析这段文字吗?当自然的有意的问孩子们时,很多孩子都告诉自然的“这是一个定量实验”,这个实验测定了空气的组成,还告诉我们了氧气供呼吸、氮气不能供给呼吸等性质。在这段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自然的想要告诉孩子们还应该这样分析课文:

    1、阅读,找出这个实验涉及了几种物质?

    2、实验怎么做的?结论?(一般老师教学重点都落在这儿)

    3、课文的“表面”给出了哪些物质的哪些性质?

    4、如何来描述(相关的)(重点在这里)?

   “如何描述”,这是针对当前的孩子的状况很重要的能力培养,因为当前的孩子普遍问题是不会说话,表述不清,尤其是语言缺少感情色彩,既语文教学中的所谓“没血没肉”,干巴巴。

    开始,孩子们想到哪条说哪条,想到哪点就说哪点,描述的无序,无辙,我们此时该尽量的启发,引导孩子把文中给的,及潜藏的物质的性质挖掘出来,认为挖掘全面了,我们再引导孩子对某物质,或某类物质由表及里的,由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有条理的描述。

    什么是“表”,什么是“里”,因个人的认识理解角度不同,也因学生学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这个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会描述,要话说的“有序”。自然的一般会告诉学生:不需要你测定的,能够观察到的现象为表,如:组成(给了名称或化学式),物态,颜色等;需要实验测定才能够得出的数据或性质则为里,如密度、硬度,熔、沸、点等,化学性质等。

    在描述时按照一定的“秩序”说,说到一定的程度后,可再加入适当的“关联词语”使其所说的东西生动起来。或许这便是“数理化”+语文的冒牌综合教学了吧。

适宜这样培养孩子能力的课文在初中物理、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段,(这也是应试的重要内容)。

    又如分子的概念,在叙述了4点分子的性质之后,为什么单独抽出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这一条作为其“定义”,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的属性”。有的定义、概念是用“特别”、“独有”属性来描述的,有的则是用“共有”、“普遍”属性来描述的,如:“酸、碱、盐,氧化物等”。我们应该交给孩子这些东西!

    再有,物质的“组成”、“分类”,孩子们一定要学透,掌握好,用活。

    组成”、“分类”这两点几乎可把整个初中化学知识串联起来,鉴别、性质推断、物质命名等都与这密切,密切!密切相关!在这儿举例太麻烦,也太罗嗦了……

authicon361790 发表于 2011-1-13 21:58:3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然的 于 2011-1-13 22:07 编辑


回到原点后开始回忆


    收到朋友的一个手机信息:“流浪是天生的本领,因为你越来越远,回忆是后来的故事,因为你回到原点”。读完信息不明其意,感觉这是写在路上的心情的,回信息求解,得到回复:“一段歌词,以前没有听过,只是在翻阅《读者》的时候看到了,前面的几句感觉就是写你的”。


    晚上,在QQ上朋友“共享”了《天长地久》这首歌曲,听了两遍,没有什么感觉。如今,很多歌曲听着总感觉是谁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连窗户也用纸糊上,用泡面或者肯德基外加火腿肠和啤酒沤出来的。


    在回到原点时,谁都会沉于回忆中,经历不同,沉浸的状态也会有所不同。有些歌曲的确能够帮助你沉浸的更深,回忆的更远,如《西部公路》中的《我走我留》的深沉的浪漫,如陈淑桦的《浪迹天涯》抒发的荡气,还有姜育恒的《驿动的心》、《朋友有空来坐坐》等沉静的述说,自然的觉得,最助人回忆的深沉的还是纯净的音乐,在深沉的回忆中它任你凭历程,凭情绪去填词。


    总有那么几首纯纯的音乐会助你深深地沉浸在久远的过去中;总有那么几首纯纯的音乐适合你用自己的心境来填词。


                   未命名.jpg

authicon362286 发表于 2011-1-16 10:26:38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活的漂亮才是本事。”

authicon362300 发表于 2011-1-16 13:06:5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全胡 于 2011-1-16 13:09 编辑

上一张楼主自己形象清楚的照片。读读你。
那天几个驴友回忆谁见过你,都没说清楚。

authicon362388 发表于 2011-1-16 18:47:40 |显示全部楼层

authicon362955 发表于 2011-1-17 20:40:53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活的漂亮才是本事。”
凌空飞燕 发表于 2011-1-16 10:26


凌空飞燕 好,活的如何凭自己感受,是这样吗? 刻意走的不一定是活的漂亮,也许是逃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19 21:25 , Processed in 0.07821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