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71|回复: 107

我坐火车去爬山——《走遍西泉眼》之勿吉人山城遗址探访小结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572375 发表于 2012-3-19 22:06:52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临时哈市做客,没事找哈市户外队伍去爬山
做个总结,留作记录

勿吉人山城遗址
在哈尔滨小岭群山中的一个山峰平台上,很类似于桓仁五女山
但规模没有五女山那个大
四面悬崖峭壁,在一侧崖壁上有一条通往山峰下面的沟壑,当初应该是一条出入通道

评分

8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572378 发表于 2012-3-19 22:07:4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用证 于 2012-3-20 17:51 编辑

1>活动时间、名称
03月18日 《走遍西泉眼》之穿越南北石门,寻找勿吉人山城
http://bbs.hljou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020&fromuid=21455

2>穿越路线(实际穿越距离和时间)

   早晨8.30到达小岭,打车到达出发地,打听清楚要去的1800年前的勿吉人山城地窨子城堡,开始出发,出发时间大概10.20;下午17.50结束徒步;用时7.5小时;因为没有携带gps及其他可记录距离仪器,但估算爬山徒步距离>15公里;雪的深度平均在小腿肚,部分区域没至膝盖位置,山内全程无路可循,行走较为费劲辛苦。

3>实际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

共计2
黑户网站注册会员1人(非大连穿越者注册驴友)

4>队内主要组织任务分工

   头驴:深呼吸 (由于雪很厚,深呼吸开路很辛苦,深呼吸对待每次出行很认真很仔细,学习了)

收队:信用证(就俩人)

5>总结与反思  

1.跟深呼吸活动,比较爽,行程不紧不慢,节奏很好,就俩人,好凑合。

2.由于雪大,紧赶慢赶,还是天黑了才出山,晚回家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等车前喝口热汤来口热菜,来瓶啤酒一顿神侃,从政治到户外,海阔天空……  

3.今天总体上走的很匀速,不紧不慢;想快快不了,不过挺累!

4.驴友深呼吸能手拿打印的谷歌地图东奔西走,那地图我一看,汗呢,就是几个带颜色的印痕,他凭着颜色的深浅都能带着我走进去走出来,时不时指着地图告诉我,我们现在在这里,赞!不服不行!

6>费用及沿途用车等信息汇总

费用:去程火车,哈市到小岭火车票4.5元;小岭至北河一队(葛家苇子)打车40元(平时30元,因今日路边全部为冰路面,车都不愿意跑),旗云轿车,车主小岭镇,车主电话见驴友深呼吸手机记录;西泉眼渔场至平山50元(平时40元),面包车主为吕家围子(该村近渔场和森工码头),司机电话见驴友深呼吸手机记录;回程平山到哈市21.02牡丹江至日照火车车票15元;渔场泉山酒店(酒店已经停业,驴友要去霍霍需要提前电话预约)徐老板可以接待驴友夏季住宿和餐饮,老板及老板娘电话见驴友深呼吸手机记录;晚餐平山黄师傅饭店,45元(两个菜两瓶啤酒),菜确实做的不错,尤其推荐小白菜炖豆腐(好吃、量足)。


开心的一次旅行!感谢同行驴友深呼吸!

期待我们下次继续一起爬行,去享受健康&发现幸福&共享快乐!


authicon572381 发表于 2012-3-19 22:09:37 |显示全部楼层
本次队伍合影

点评

领队收队酷毙了。  发表于 2012-3-20 18:26

authicon572385 发表于 2012-3-19 22:11:09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一  

       勿吉族,始见于南北朝,但族名和族源很悠久。秦以前的居就,秦汉之际的夫租、沃沮,隋唐以后的乌惹、兀的改、斡拙、吾者、如者、乌稽、窝集之类的氏族、部落、民族的名称,与勿吉很有关联。勿吉源于诸稽,是“窝集”的转音,满语为森林之意,东北人叫“树窝子”。勿吉人,就是林中人。在气候寒冷的东北,森林既是人们的好住所,也是他们狩猎、采集的好场所。

  南北朝之初,松花江一带的勿吉人,摆脱了邑娄人的控制,占据了先前肃慎人、邑娄人的故地,成了肃慎文化、邑娄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

  起初,勿吉人在松花江流域定居,一度加入了邑娄族。在长年征战中,邑娄族消耗了本部的实力,难于驾驭旧肃慎地的各部落。5世纪初,勿吉人踏进了奴隶制的门槛,他们很快取代了邑娄族,从此名声享誉中原。

  《魏书·勿吉传》称之为“旧肃慎国也”。可见,勿吉也是肃慎的一部分。肃慎曾与之并存一段时间,居住地与夫余、豆莫娄相近,主要是松花江两岸。具体而言,勿吉的地理位置,在松花江东流段和北流段的广大地区,即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广大地区,中心区域在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的松花江丁字形大曲折一带。而这一地域,就出现了夫余和勿吉考古文化交融混合的现象。说明了这支力量的崛起,同时也是肃慎、邑娄长期发展的结果。

  在历史上,勿吉人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北魏延兴五年(475),他们中一支支重返中原;二是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勿吉人灭掉了称雄一时的夫余。

     在肃慎、邑娄生产的基础上,勿吉人农耕的比重增加了,种植有粟、麦、稷和葵,采用中原人早已淘汰的偶耕。作为森林民族,狩猎业仍占主导地位。他们还有了手推车,可是有牛、马,却不知如何使用它们。在他们眼里,牛、马和猪狗一样,饲养它们为的就是宰杀了吃肉。尤其是多猪善射,这是自肃慎——邑娄——勿吉始终一贯的。所不同的是,邑娄人善“捕鱼”,勿吉人善“捕貂”。此外,勿吉人还学会了“嚼米酿酒”。比起他们的前辈来说,勿吉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进步是明显的。

  
勿吉人“筑城穴居”。房屋的形状,就如同一个大的坟丘,上面留一个出入口,进进出出也得用梯子。这与邑娄“常穴居”,“大家深至九梯”和肃慎“夏则巢居,冬则穴处”相同,依然保持了“穴居”的习惯。从穿着上看,女人们一般身穿布裙,而男人们老是身穿猪、狗皮袍。男人的头上插一根虎、豹尾,自然是为了显示勇敢。可有一种习惯,就不那么容易让人理解了,那就是无论男女,老是用尿来洗手和洗脸。这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道理呢?


据考古发现勿吉人是女真人的祖先,兴旺于3000年前。勿吉人山城位于西泉眼水库保护区南端的山岭上,考古认为 建于1800年前。据考古学家描述,山城建在山颠上的一块平地上,四周由自然形成的环形石砬子围护着,仿佛是城墙一般。当年的城里并没有真正的房屋,而是在中间平地上开掘了数十个有序排列的四方形地窨子作为居室。据说这在当时的白山黑水间,已是很先进的城堡了。

authicon572389 发表于 2012-3-19 22:13:39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一
考证勿吉山      2007-05-16 23:11


       勿吉山,是小岭镇西川村东面的一座山峰,被当地人称为“东城墙砬子”。20多年前,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勿吉人居住遗址。该古城的发现也证实了,在3000多年前,女真人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一带。
   
        踏访勿吉山城,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了解女真先民们是如何在白山黑水的艰苦环境中生活的。


     筑城穴居的勿吉人

     阿城的金史专家王洪昌告诉我们,在三国和隋唐的史料中,曾出现过有关勿吉人的记载。《魏书卷一百·勿吉传》中记载:勿吉人筑城穴居,屋形似,开口于上,以梯出入。《三国·卷三十·勿吉传》中写道:勿吉人处山林间,常穴居。大家深九梯,以多为好。也就是说,一千八百多年前左右,勿吉人还住在地穴里。地穴深有九梯,大约就是深入地下两丈左右,外形看上去则像一个坟包。

     勿吉城在高高的山上,地势险要,被密林紧紧包围着。勿吉人过的是群居的日子,寒冷的时候家族成员聚在一起共同抵御恶劣的环境,到了天暖的时候则以小团体为单位,分散到阿什河畔或其他地区捕鱼捉兽维持生计。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条件又非常艰苦,勿吉人中最长寿的也只能活到五十几岁。他们中的女子已经掌握了以麻织布的技术,但生产工具多为石制、木制和兽骨制品。

     那时的勿吉人极有可能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型的阶段,女性首领常常以祖神口吻发号施令,并以母性的慈爱和威严统领、安抚、监护着族民们。在那段历史时空中,“玄牝之门”的伟大得到了充分展示,女性生殖符号也成为生命和发展的象征。

     穴居的勿吉人有着自己的社会交往形式,他们逐渐沿长白山发展,足迹遍布北方的河谷平原,并直抵今俄罗斯的海滨,人数盛时已达到数十万之巨,并逐渐发展出各具独特习俗的小支。然而,相对于广袤的土地和河川而言,他们又是那么的渺小,以至于族民根本无法独立地生存。


    跋山涉水三闯山城
   
    首次勿吉山城之旅,是在踏访金国小岭铁矿遗址之后,还没有从矿区惊险的攀登中平稳下来,车行10公里左右我们便陷入了路面塌陷的僵局。连续几天的降雨,已经把通往勿吉山城的多条道路变成了河道和泥塘,我们试图徒步前进,却又被成群的蚂蝗围困。最终还是被挡在了七八公里外的山路上。

     次日,当我们再次试图绕过几个村屯登山时,所乘的车辆又陷在了齐膝深的泥塘中。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我们将微型车推出一片片的水洼后,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这样又过了一夜,我们只好选择从五常方向进入这一区域,终于成功登山。

     进山难,登山更难。踏着泥泞的山路,我们一路揪着路边的树枝借力上攀,一个小时的山路竟然花去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各种不知名的虫子时不时从树上掉落,钻到头发和衣服中。爬上这座山的山脊,面前又耸起一排排山丘,又爬上去,前面却又拔起了一座高峰。当听到王洪昌老师介绍勿吉山城就在这上面时,我们的气息都已是拉风箱一样了。

    终于快到峰顶时,迎面突现两块黑色的巨石,上面布满了青苔,将去峰顶的空间堵得严严实实。仔细观察却发现两石之间还有一道四五尺宽的缝隙,似乎是专门为我们开启的“秘道”。

    风来自四面八方,站在这绝顶,东看是无尽的山林,西望是丘陵延接着的松嫩大平原,阿什河沿山麓边缘流过,由清清楚楚走向影影绰绰。


     拜访勿吉人的大家

     场地上有上百个坑穴,分成南北两个部分,中间有一道明显的间隔,坑穴呈东西横列,每排有4至8个不等。最南端的坑穴最大最深,直径超过3米,其他的大都在2米左右,深在2米左右。这些坑穴没有一丝挖掘的痕迹,而从排列分布来看,又无疑是人工所为。王洪昌老师说,坑穴的开口皆趋向东南,再加上顶端的那个最大的格局,完全属于女真人传统建筑模式,也就是东南方向的长白山脉是他们的哈苏里哈拉(根基),祖神撮哈占爷就在那里的祥云间,顶端的那个大坑穴定然是属于这个群落的首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遗迹,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冲刷和尘埃填落,遗迹仍能有目前的深度,当年那九梯空间的宽敞是可想而知的。

     根据那个时期的经济和人口状况,这里有如此规模的坑穴完全称得上是座城堡。据史料记载,在欧洲,古代的欧罗巴人也留下许多高山城堡,那些城堡的特点是从下往上建,都耸立在山顶,有种随时离地而飞的感觉,而勿吉人的城堡却从上往下建,隐进厚重的山体里,就像清美的少女。

     进入坑穴,里面的墙壁上贴着兽皮和鸟羽,脚下铺着原木和树叶。远古的勿吉人就在这里休息为渔猎奔波的身躯,又养护着负伤和有病的亲人。这里虽然昏暗得让人胸闷,但却并不影响家族的欢乐和男女的欢爱,在这朦胧中互诉衷肠,讲诉神话,启发智慧,悲悲喜喜全都演绎在这厚重的山体中。

     王洪昌老师进一步介绍,这座山体外层为石质,内层都是酥松的砂岩,这就克服了想象中的挖掘难题。而且,由于坑穴处在地层深处的不冻层,所以温度并不低,在寒冷的季节,砂岩不断吸潮也会使室内温暖如春。从坑穴内走出,虽然又下起了细雨,但遥望连绵的青山和田地,豁然产生了一种融于天地的情绪,仿佛瞬间已积蓄了超人的力量,冲动着想要把握住整个世界。

  勿吉人的发展壮大

  据介绍,勿吉人将住所建在山顶,还因为这里离天最近,是表达虔诚和聆听天意的最佳地点,悄言秘语都可诉于神灵。在月朗星稀的夜晚,勿吉人举行祭天、祭祖、祭神灵的仪式,族民们唱歌、跳舞、祈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尽心达意。

  但是,勿吉人不像欧罗巴人那样洋溢着浓烈的浪漫情怀,他们与生俱来的观念是实用。脚踏实地地和山林化为一体,春夏秋穿着用麻编织的衣服,冬季裹着兽皮缝制的衣袍,年复一年孤独地生长在最高处,又隐没在林海中,他们首先是获得了生存的安全。直至辽宋时代,由勿吉改称女真的族群,在完颜部酋长绥可的率领下,“住居海古水,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栋艺之制”,才结束了夏逐水草、冬处坑穴的状态。

  王洪昌老师说,记录这些北方民族的文字在辽宋期间就比较多了起来。《北风扬沙录》中记载,“耐寒忍饥,不惮辛苦,食生物。勇悍不畏死,其性奸诈,贪婪残忍。善骑,上下岸如飞,渡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精骑射,每见巧兽之踪,能蹑而摧之。”无疑,这是一段详尽而又精彩的描绘,常被后人在文章中引用。“其性奸诈,贪婪残忍”这句话,也正是女真人两度入主中原的特写。

  王洪昌老师分析说,如果女真人傻乎乎地硬拼,是不可能成就大业的,“其性奸诈”的评语带有古代中原文人强烈的情感色彩。“奸诈”一词,正好体现女真人在战斗中高超的军事才能;而“残忍”一词,在兵锋相见的战场上,更是英勇强悍的战斗表现。

  离开了勿吉人的城堡,在下山的回程中回望,苍茫林海已阻挡了所有的视线,勿吉人又隐没在历史中。此时,我们想起了民俗专家郭崇林的话:“虽然没有更多的文字记载,但女真民族却是一个没有历史文化断裂代的民族,从古至今,这个民族一直在发展、壮大和分支,生命力就像北方的森林一样旺盛。”
——以上为该地古遗址考证部分


authicon572416 发表于 2012-3-19 22:29:01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雨中行说的那样,每次看信用证的帖子,就是一种享受

点评

我就是个流水账  发表于 2012-3-19 23:03

authicon572430 发表于 2012-3-19 23:09:51 |显示全部楼层
照例早起,头天晚上睡得有点晚,快十二点了才睡觉,不知为何睡得不很踏实,一夜乱七八糟的梦,开始担心今天的体力。
今天车站驴友出奇的少,好像只有一伙到小岭下车的驴友,其次就是我俩了。可能还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路面一层亮晶晶的冰面。
由于晚上睡得不好,到车上就把准备的早餐八宝粥干掉,喝了几口花生露就眯着补补觉。

在这个叫做葛家围子,也叫北河一队的村子里
我们领队深呼吸孜孜不倦的向村里各路人马讨教
终于整清楚勿吉人山城遗址的位置

authicon572431 发表于 2012-3-19 23:14:20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爬山,这样做比较好(个人经验哈),早晨吃过早饭,一定多饮水,如果一日的可以带牛奶、营养快线之类的奶类饮料,至少喝掉一瓶,在冬季或者不热的日子,基本上一上午就不用喝水了。在运动中,凡是休息的片刻,尽量拿出水瓶喝一口,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进行补水。
小岭下车,我俩打车便直奔目的地,因为当地叫法和地图地名叫法不一致,好心的司机又打了几个电话核实了一下具体地点,第一时间将我们送到。由于头几天下了雨夹雪,道路上根本就不是冰雪路面,就是镜子——冰路面,行车很危险。
到达北河一队后,沿路打听勿吉人山城,无果,一好心好信儿者将我们引入一屋,屋内有下棋年长者一堆,知晓我们要去的地方,但是没有说清楚我们该怎么过去,但告知村里小卖店老板知晓具体地点,于是赶往小卖店,简单打听,通过窗户一指——就那里,山顶一片空地附近,ok
DSC02041.jpg

authicon572432 发表于 2012-3-19 23:18:49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奔往小卖店老板的一指地,勿吉人山城。沿途发现偷树者,偷着挖树的一群人,就是城市里小区里绿化用的那些高高大大的柞桦树,还冻得杠杠硬的土,如同石头一样,一群人艰难的用尖镐一点点的刨……虽然这个比偷着乱砍乱伐好点,但是当来装大树的吊车和大汽车碾过时,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立马成为平地……

authicon572434 发表于 2012-3-19 23:23:36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用证 于 2012-3-20 17:52 编辑

驴友深呼吸
挥手一指,就画出一个西泉眼
这西泉眼不仅仅是一弯清水,更有着古老的文化和历史蕴含在其中……
让我们驴友深呼吸誓言踏遍西泉眼的山山水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2-22 19:36 , Processed in 0.055802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