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香儿

佛曰:日行一善,吾曰:灌水一桶 [复制链接]

authicon64528 发表于 2009-2-10 18:13:40 |显示全部楼层

后 悔

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将他们兄妹5人拉扯大的。
    在农村,一个妇女要独立养活5个孩子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有人劝他的母亲改嫁,可谁会要一个带着5个“拖油瓶”的女人呢?把孩子送人?那简直是要了她的命啊!
    他拼命地读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终于,他拿到了省城某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烦恼也随之而来,学费和生活费对于他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悲哀地想,自己的大学梦就此破灭了,以后自己只能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当一辈子农民了。可母亲坚定地对他说:“儿子,妈有办法。”
    母亲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然后她从村东走到村西,每到一家门口,她就跪下来向别人请求,希望乡邻们能够帮她凑一凑钱,因为她的儿子要上大学。本村的乡亲求完了,她又去了娘家所在的村……大多数的乡亲都被她感动,尽管自己的家境也不富裕,都纷纷解囊相助。母亲给每一个借给她钱的人磕头,只在扫盲班学过一点文化的她,用歪歪扭扭的字,认真地给别人写借条,哪怕是2块、5块的也不敢怠慢。母亲甚至到城里医院去卖血,一个月就去了好几回,医生告诉她,这样连续抽血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她就苦苦地哀求人家,说自己的儿子考上了大学,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孩子是多么不易,她不能让儿子的梦想化为泡影……
    就在他准备出发去北京的前一天,母亲把他叫来,打开了一块手帕,里面是厚厚的一摞钱,有大票,也有一毛两毛的零钱。他知道这样的钱来得是多么不容易,含着泪给母亲跪下了,说:“妈,等儿子挣到钱了,一定好好报答你。”
    在大学里,看着四周同学的富裕生活,强烈的自卑使他不愿意多谈自己的家庭。他把一切精力都用在了追求进步上面,他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卑微和贫穷。
    大学四年,他没有回过一次家,节省一点路费是原因之一,但在潜意识里,他并不想回到那个贫穷的山村,害怕看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这四年来,母亲来过一次学校,穿着连城里收破烂的人都不如的破衣服,背着一袋子的鸡蛋,还有他爱吃的烤馍。
    母亲让他安心读书,说这两年政策好了,还有几个弟弟妹妹帮忙,家里的收入好多了,欠的债也还了一大半。可是在学校门口,他接下了母亲捎来的东西,简单地说了几句话,然后就借口学习太忙,让母亲回去了。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像他不愿意别人嘲笑他的贫穷一样。他总想,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到那时候谁还敢看不起他、看不起自己的母亲?可是现在,只能先委屈她了。
    毕业后,他争取到了留在省城的工作机会,还娶了一个城里的漂亮女孩做妻子。他记得自己上大学前含泪的承诺,不时地寄钱回家。弟弟妹妹们也逐渐长大了,有的到外地上了大学,有的去了沿海城市打工,家里渐渐只剩下母亲和最小的一个弟弟了。他还是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他想,上面的领导很重视自己的工作能力,现在正是事业的上升期,怎么走得开呢?有时候他又想,是不是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一块住?可是一来现在自己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太好,二来妻子也不见得愿意跟一个农村老太太住在一起,这么想想也就算了。
    这一天,弟弟给他打来了电话,母亲昨天晚上已经去世了,医生诊断说她是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几种疾病并发而死的。在她住院的一个多月里,她坚持不让小弟告诉自己的哥哥姐姐,说自己这个病已经好几年了,没事!挺一挺就过去了。孩子的学业和工作都在要紧的时候,别为了这么点小事耽误了他们。
    他在电话这头愣了半天,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流。母亲今年才52岁,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她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油尽灯枯了。而自从离开家乡到城里读书、工作,快8年了,他只见过母亲一次,一次啊!
    他放下了手头上的所有事情,带着妻子和孩子立即赶回了老家。在母亲的遗体前,他和几个弟妹一起放声大哭。这时候,小弟拿出了一块手帕,打开后,里面是一包钱。小弟说:“这些钱都是大哥这几年寄回来的,娘没有动一分一毫。她说,我一个快入土的老婆子,要这些钱干什么?将来你大哥带着你嫂子,还有我的小孙孙回来了,这些钱就还给他们吧。他们在城
里住,花销大。再说我的小孙孙将来读书还得花钱呢!”
    他看着这块已经破旧了的手帕,还能记得上大学前的那一天,母亲正是打开这块手帕,将她靠求人卖血凑来的钱交给了他。他还说一定会报答母亲呢,可现在……他撕心裂肺地大喊一声:“妈,儿子说要报答你,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呀!”


   不要等到父母去世了才想起自己尚未尽人子之道,趁着他们尚在,从每时每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吧!

[ 本帖最后由 哈哈 于 2009-2-11 22:30 编辑 ]

authicon64778 发表于 2009-2-11 22:35:15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件小事

大一那年的寒假,小海回家,爸妈见到他乐坏了。
    爸爸连忙张罗着给他做好吃的,妈妈见到小海带回来一口大箱子,一边打开想帮他整理,一边嗔怪地说:“就在家住一个月,干嘛还带这么多行李,也不怕在火车上累着。”
    打开箱子一看,妈妈都愣住了~一箱子都是穿脏了农服、鞋袜,还有床单、被套,合着这个小海就带了这么一大堆“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这个懒儿子自己懒得洗东西,就带旧来给妈妈洗。
    爸爸也过来看热闹,他苦笑着对妈妈说:“很正常,咱儿子原来就是个油瓶倒丫都不扶的主。现在他能够不辞辛苦地将这些脏农物扛回来,而不是扔掉,证明他已经进步多了。”
    小海听了也不以为意,他想自已不还足个学生吗.依赖一下父母也还可以吧!等以后自己有能力了,就可以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了。
    这天吃完了饭,小海又剥了几个橘子吃。剥到第三个的时候,小海不太想吃了,他把剥好的橘子递给了爸爸。    .
    爸爸接到小海递来的橘子,愣了一下,高兴地说:“好啊,我吃到儿子剥的橘子了。”妈妈也在一旁高兴地说:“你看看,咱们的儿子还是很惦记他爸爸的呢?”
    就像一块小石子扔进了水里,小海的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他没想到,自己这么无意的一个小动作,居然就能够让父母如此的高兴。看来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爱实在是太少了啊。

就像那首歌所唱的,“哪怕帮爸爸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做多大贡献……”关爱父母,从小事做起。

authicon64968 发表于 2009-2-12 19:08:18 |显示全部楼层

虚荣的母亲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一直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她的业余爱好就是同别人兴致勃勃地聊那些家长里短,并寻根究底地问别人的家境好坏、收入高低,尔后拿来与自己的作比较。表面上也许不说什么,心里却常常会因己不如人而失落一阵子。回来后,她会跟父亲和我们唠叨一番,谁家的房子大、挣钱多,谁家的儿子出国了,谁家的女儿钓了个金龟婿……
    我们都觉得母亲的话里透着对我们的抱怨,抱怨父亲没本事让她能够住上大房子,抱怨我们没本事,不能让她在外面的那群七大姑八大姨那里炫耀一番。然后我们会一致给她下一个结论——庸俗的虚荣,并七嘴八舌地将她批评得一无是处。每到这时,母亲只好无奈地自嘲说:“是是是,我就是一个虚荣的老太太,好了吧?”
    其实我们两兄妹也是努力想要出人头地的,在大学里表现非常优秀,但我们有了好成绩都故意不告诉母亲,怕她憋不住,拿出去和人家比,如果比不过人家,回来少不得又会唠叨她的那一套。
    有一回我从外面回来,走到胡同口却一下子停住了。母亲尖细的声音很清晰地传到我耳中来:“我们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出息,在大学里都是尖子生呢!他们学校说了,到时候还能够到外国去留学,读什么博士。我这当妈的,说不定也能跟着沾光到国外转一转,见识见识呢!”
    我不禁觉得好笑,母亲真会为自己贴金,八字没一撇的事,便被她说得好像真的一样。正想上前把她拉回家,别在这儿让人笑话,却听另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人说:“还要留学啊,那您得搭多少钱操多少心啊,怕是等他们留学回来,您也吃不动走不动了,没福消受他们这迟来的孝心。还是像我那几个儿女好,大学毕了业便成家立业,早早地孝敬我。你看,我上个月才和我们家老头子从九寨沟回来,都是我的儿女们出的钱。”
    我的心里一痛,我正在读研究生,妹妹也在读大二,每个月的花销着实不少。父亲已经下岗了,和母亲一块开了个粮油店,老实的他也只能干点扛扛抬抬的力气活,生意上的事情全靠母亲操持。这些年,母亲里忙外忙,才50出头的人,头发都白了。
    却听到母亲急急地将话接过去,说:“大姐你不知道,我这俩孩子可出息了,从没用我操过什么心;从上大学起就没花过家里一分钱;我那儿子现在读了研究生,不只书读得好,还帮导师代课,比那工作了的人挣得还多呢。我那女儿现在也在帮外国人做那个叫什么?对了,兼职翻译。我说过很多次不缺钱花,他们俩还非得每月给我拿个千儿八百的,说让我领双份退休金。这不,我穿的衣服都是他们买的;你看这羊毛衫,是外国的名牌呢!”
    这一番话,终于让那女人虚情假意地说了一句:“您老好福气啊。”说完便失望地走开了。而我的心,却在母亲这番极力为自己贴金的谎言里,一阵阵地不安。我们兄妹的学费,已经压得母亲喘不过气来了,她却从来没有过丝毫的怨言。虚荣的母亲在人前的吹嘘,不是在给自己贴金,而是在给我们贴金啊!其实,哪一个人没有一点点虚荣心?而我们不仅没有努力地满足她的这一点点的尊严,甚至还尖刻地嘲笑和批评她。
    我不敢再看母亲的那一头白发和落寞的表情,飞快地跑回家去。心想,没有享过什么福的母亲以后无论再怎么喋喋不休,我们的这颗心,也都应该耐心地停下来,陪她分担一些无处排遣的寂寞才是。

当我们自认为有知识、有文化,看不起父母的庸俗和浅薄时,他们不但不会计较,反而会为我们的翅膀长硬了而高兴。我们在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在极力地维护我们。

authicon65114 发表于 2009-2-13 13:48:21 |显示全部楼层
日读一则,受益匪浅~
做个记号先~~~~~~~~~~~~~

authicon65195 发表于 2009-2-13 18:28:57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努力面前 选择最重要

一条在水里游泳的鱼,偶尔看见一只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心生羡慕,它想:“要是我也能够飞翔多好啊!”于是这条鱼开始整日整夜地模仿飞鸟在天空中飞翔的姿势,企图有一天能冲出水面,飞上蓝天。
    它的同伴劝阻它:“你别白费力气了,鱼就永远学不会飞翔。”
    这条鱼对同伴的劝阻很生气:“你是嫉妒我以后能够飞翔吧?你等着瞧吧,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学会飞翔的本领!”
    于是这条鱼继续勤学苦练飞翔的本领,继续做着飞翔的美梦。就这样它做了一辈子飞翔梦,却始终没有学会飞翔,直到被渔夫打捞上网的那一刻,它也仍然没有想明白:“我勤学苦练一辈子飞鸟飞翔的姿势,可我为什么就是不能飞翔呢?假如我能飞翔该多好,那样我就不会被这该死的渔网网住了。”

努力为什么没有结果?付出为什么没有收获?愚蠢的男人总是在报怨,我们一直在努力,可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们呢?成功需要的不只是勤奋。你有没有对自己有一个足够的了解:“我在干什么?我在坚持什么?我现在的所作所为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我真的愿意坚持下去吗?”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你才可能成功。总之,一定要选择走正确的路,在你自己的路上勤奋!记住这句话吧,一个智慧的选择胜过千万个忙碌的打拼。

authicon65475 发表于 2009-2-14 21:23:09 |显示全部楼层

誰是前世埋你的人

书生拿着书在打瞌睡。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用功,睡着了还拿着书。不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懒惰,一拿着书就睡着了。看的人不同了,书生就不是那个书生了。
    你爱他的时候,他的缺点都是优点。你不爱他了,他的优点也成了缺点。看的眼光不同了,他就不是他了。和一个人牵手的时候,就以为会是一生一世的相守。等到隔着太长的一段心路望回来,才惊讶的发现,虽然彼此都那么熟稔的活在彼此的身边,却连相互述说的欲望都已经没有。是的,冷眼旁观着,彼此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河川。而河川,永远都只会觉得是对方这座桥在走。
    有一则佛教故事。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从此,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
  前世,究竟是谁埋的你?金岳霖找到了林徽音。他用一生的孤独来回报林这位前世埋了他的人。徐志摩找到了谁?“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他在追求陆小曼时说的话。他轻轻的从林徽音的身边走了,正如他轻轻的来,他轻轻的挥手,没有带走林身边的一朵云彩。为了满足陆奢靡的生活,他频繁的往来于南北授课,在碧蓝的天空中,他把他三十四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埋他的陆小曼。人们从奈何桥上匆匆走过。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口渴的人心急的喝了。于是,那个前世埋他们的人,在他们头脑中渐渐模糊了。他们开始惊惶的四处张望,妄图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今生的爱人。“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你携起他的手时,就是前世残存的记忆在提醒你了,前世埋你的人,就是你身边与你相濡以沫的爱人啊。
    欣赏那个打瞌睡的书生吧。他真的很用功,你瞧,他睡着了还拿着书呢。月光下的大海,泛着粼粼的波。朋友说,和你的爱人去看看月光下的大海吧,在大海的最深处,也许就藏着你前生的记忆呢。我在屏幕前轻轻的笑了。三生石上的旧精魂,真的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么?与前世埋过我的爱人,携手在银色的沙滩,那该是今生最完美的一种幸福了吧。我从奈何桥上走过。孟婆说:“行路的人,喝碗孟婆汤解解渴。”不,不不,我不喝,我宁愿在忘川河边忍受水淹火炙的磨折,我也一定要记得,前世,是谁埋的我。

authicon65478 发表于 2009-2-14 21:28:41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一碗孟婆汤

传说阴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  
喝下去,能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     
人死了,出了鬼门关,便是奈何桥.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奈何桥上,守桥的婆婆姓孟,她早熬好了汤药.   
只要喝了她的汤药,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得干干净净,来世重新为人,这汤就叫做孟婆汤   
遥远的铃声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   
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   
奈何桥上,孟婆悠悠端起汤碗……   

来者形形色色,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   
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汤端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得脱,   
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   
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丝毫不乱……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   
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呛天……   
因为心动,忘不掉今世的缠缠绵绵   
"来生,再续前缘"……   

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声言,浅浅一笑……   
低头看那一锅汤,一锅普通的汤……   
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汤料,抵过了曾经的山盟海誓   
记忆小舟搁浅……   

苍海一栗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给你一碗孟婆汤, 你会选择遗忘什么?

authicon66181 发表于 2009-2-16 18:28:34 |显示全部楼层

沉 香

有一位年老的富翁,非常担心他从小娇生惯养的儿子的前途。虽然他有庞大的财产,却害怕遗留给儿子反而会带来祸害。他想,与其留财产给孩子,还不如教他自己去奋斗。
    他把儿子叫来,对儿子说了他如何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的拼搏才有今天。父亲的故事感动了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青年,激发了他奋斗的勇气。于是他立下誓愿:“如果不找到宝物决不返乡。”
    青年打造了一艘坚固的大船,在亲友的欢送中出海。他驾船渡过了险恶的风浪,经过无数的岛屿,最后在热带雨林中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木高达十余米,在一片雨林中只有一两株。砍下这种树,经过一年时间让外皮腐烂,留下木心沉黑的部分,会散出一种无比的香气。青年心想:这真是无比的宝物呀!
    青年把这香味无以比拟的树木运到市场出售,可是没有人来买,这使他非常烦恼。偏偏在与他相邻的摊位上有人在卖木炭,那小贩的木炭总是很快就卖光了。刚开始的时候,青年还不为所动。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信心终于动摇了。他想:“既然木炭这么好卖,为什么我不把香树变成木炭来卖呢?”
    第二天他果然把香木烧成炭,挑到市场,一会儿就卖光了。青年非常高兴自己改变心意,得意地回家告诉他的老父亲。老父听了,忍不住落下泪来。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小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木炭。
   
许多人手里有“沉香”却不知道它的珍贵,反而羡慕别人手中的木炭,最后竟丢掉了自己的珍宝。

authicon66472 发表于 2009-2-17 20:50:51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终身未娶。一日,他在路上遇到两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互致问候之后,朋友问:“你终身不娶,没感到后悔吗?”
    “有什么可值得后悔的呢?我对我作出的决定感到十分满意啊,我也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过着幸福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authicon67112 发表于 2009-2-19 21:38:15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香儿 于 2009-2-26 15:37 编辑

                                    影星的内心世界
     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则可以得到精神愉悦。
     赫本是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影星,她有两项非常有趣的记录:一、她结过七次婚;二、她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因为他常在半夜接到一些著名主持人和影星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对与大多数人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有些人,他也一筹莫展。这些人多是些大腕,要么片酬在一千万美元以上,要么出场费达百万美元之巨,他们衣食无虑,崇拜者如云,是一群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史塔勒获知赫本的两大记录之后,好象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抹曙光,决心深入研究一下。他想,说不定从她那儿就可以得到点突破。
他翻出六十年代的报纸,找出有关赫本的所有报道。他发现赫本区别于其他影星的不仅仅是那两点,比如说,赫本曾息影八年,这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要知道,在当时,作为影星,息影一年等于洛克菲勒家族在田纳西州封存一口油井,那种损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另外,史塔勒还发现赫本曾做过六十七次亲善大使,尤其是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三年间,她几乎每月都到码头、监狱、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甚至拒绝贝尔公司每小时五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护理服务。总之,赫本非常乐于做无报酬的慈善工作。
      史塔勒对这一发现非常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肯定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为了能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他推而广之,对其他乐于公益事业的名人、富翁进行研究。最后,他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僻及其他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后来,他把他发现应用到他那一批特殊病人身上。好多人接受过医疗或忠告后,一扫过去阴霾,变得乐观起来。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掀起了一个争做联合国亲善大使的热潮——他们争着去非洲的索马里,去科索沃的难民营,因为他们在慈善行动中发现,世界上存在这么一条公理;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则可以得到精神愉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0 09:57 , Processed in 0.04595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