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香儿

佛曰:日行一善,吾曰:灌水一桶 [复制链接]

authicon90717 发表于 2009-4-19 23:03:56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其实很简单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里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
  ——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常常换掉坏的灯管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蚂蚱对住在路边的蚂蚱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蚂蚱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了。”几天后,田边的蚂蚱去探望路边的蚂蚱,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打算背着蛋壳过一生。它受了很多苦,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只大公鸡。
  ——原来摆脱沉重的负荷很简单,寻求名师指点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只要放弃多余的包袱就可以了。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心线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高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他的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的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头做起,不试图走捷径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很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要保持光亮,结果好多天过去了,智者都没来,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上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小笨蛋”的小孩,虽然智者没来,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生活其实很简单,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偏颇或不对头,才把自己弄得手忙脚乱,头昏脑涨。

authicon97137 发表于 2009-5-5 15:24:27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什么工作都没干  在这里沉沦了一天   每篇都很精彩

authicon97141 发表于 2009-5-5 15:30:53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一种眼光
黄小平
2007年02月22日
那年,我在一家图书管当管理员,可经常发生图书不翼而飞的事情。为防止这种偷书现象的继续发生,我在图书馆的墙上挂起了一块告示牌:凡偷窃书籍者,罚款200元。可偷书现象仍屡禁不止。
一次,朋友来看我,我向他诉苦。朋友看了一眼墙上的告示,笑着说:“凭你一双眼睛,怎么看得过来呢?”
“但图书馆不可能再增加管理员。”我说。“你可以借助读者啊,让读者帮你参与管理。”
“读者?书就是有的读者偷的,让他们参与管理,这怎么可能呢?”
“偷书的只是个别人,你不要把所有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充分相信他们,让他们和你一起参与管理。”
朋友要我拿来纸和笔,写了一条新的告示:凡检举偷窃书籍者,奖励200元。新告示贴出后,图书馆再也没有出现丢失书籍的现象。
“不要把所有人都放到你的对立面,而应该换一种眼光,把他们看成你的朋友。”这句话让我终生受益。换一种眼光,不是与人为敌,而是与人为善,这样,你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事事顺心起来。

authicon97142 发表于 2009-5-5 15:31:42 |显示全部楼层
偷懒的思维

一位教授正向学生们讲述一个故事。
一个聋哑人,到五金店买钉子。他左手作持钉状,右手对着左手作锤打状。售货员拿来了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随后用右手指了指左手。售货员恍然大悟,于是赶紧拿来了钉子,聋哑人心满意足地走了。聋哑人刚走,店里来了一位盲人……
讲到这里,教授突然停了下来,向学生们提问题:“你们说,这个盲人将用什么办法简单而快捷地买到一把剪刀呢?”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便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地回答道:“他只要伸出两手指作剪东西状就可以了。”
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教授咳嗽了一声说道:“都错啦,其实他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
不错,思维也是会趁机偷懒的。所以,当你越是认为自己的分析有条不紊、丝丝入扣,肯定不会有问题时,你越要加倍保持思维的警惕性。说不定,在你最得意的时候,你深信不疑的思维会出卖你!
                    2007年12月1日《上海译报》

authicon97143 发表于 2009-5-5 15:33:25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对生命的科学感悟
2007年04月06日  光明网

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对生命的感悟、阐释,就成为作者最富灵性的文字。苏轼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受人们喜爱的文人之一,就是因其那些从灵魂深处流出来的对生命科学感悟的文字,感染和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雪泥鸿爪 —— 生命的偶然性
生命,就是一个必然和偶然巧妙组合的魔方。生命的过程是一个必然,但连接这个过程的各个点,却有很大的偶然性;就像人们所比喻的那样:叶子要长在树上,这是一个必然,但要长在哪一棵树的、哪一个杈的、哪一个枝上,却是一个偶然。苏轼感悟到了这一点,且形象而又灵动地将它抒写了出来。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他这样感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的确,人的生命轨迹,就像雪泥上留下的飞鸿爪印一样,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古人云,苏诗长于比喻,此诗句的经典性也正表现于此:将人内心那种微秒的感受,用富有机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了,难怪“雪泥鸿爪”能积淀成一个人们十分喜爱的成语。还有一种理解:雪泥鸿爪以喻人之“无心”,人生不过如此,一切的一切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如“天衣怀禅师”所感悟的:“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留踪之意,水无涵影之心”。故,人不要太在乎去留,应随遇而安。苏轼此诗虽然有些低调,但也道出了哲人对生命的真切体验:人生美丽的弧线,是由那一个个偶然的“点”连接起来的。

authicon97144 发表于 2009-5-5 15:33:42 |显示全部楼层
月圆月缺 —— 生命的二重奏
生命又是一个长长的旅程。在旅途上,有丽日蓝天、绿茵鲜花,也会有风雨雷电、枯枝败叶;人在旅途,就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时刻准备着命运的挑战;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风雨过后是彩虹”。苏轼的一生风风雨雨,历尽坎坷。在北宋政坛上,王安石变法时,他被划入保守派;司马光废除新法时,他又被划入了革新派;恶运连连,一贬再贬,后来被贬到蛮荒之地惠州时,他还乐呵呵地吟诵:“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故林语堂称其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轼为啥能这样洒脱呢?这与他对生命的科学感悟是分不开的。他看到了生命原色的二重性,即如《水调歌头•明月篇》中吟诵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正所谓古语云:人不得全,月不得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苏轼从月圆月缺、月缺月圆这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存在、运行亦应如此。世上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事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结果;人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看到另一面,就像天空中的月圆月缺一样,是一种自然的必然、必然的自然;这就是生命旅程上的一曲永远的“二重奏”。

authicon97145 发表于 2009-5-5 15:34:00 |显示全部楼层
身在此山 —— 生命的自限性
上帝给人以一双眼睛,就是用来看世界、看别人的,人这一辈子最看不清楚的恐怕就是自己了,故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是生命的自限性。哲人苏轼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深切地感悟到了这一点,故在《题西林壁》中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中国诗歌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理趣诗。此为理趣诗中的极品,直到如今还脍炙人口、传诵不衰,就是因为他悟出了生命的劣根性,即自限视野:自己看不清自己。所以,人好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如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屁股大一点的天。故,人生在世,就有一个突破自限性,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的问题。这是一种生命升华的境界。设若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视野就开阔了,胸怀就宽广了,生命之光将会更加灿烂。据传,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看来王朝云的确是苏轼的红颜知己,一语中的;苏轼也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一生致命的弱点是——不合时宜。

authicon97146 发表于 2009-5-5 15:34:16 |显示全部楼层
变与不变 —— 生命的圆融性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古今文人永恒的生命咏叹调:人生短暂,宇宙无穷;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基于这样的“生命观”,文人不免要伤春惜花、对镜抚鬓,生出无尽的闲愁忧思;还有甚者,寻仙访胜、炼丹服药、导引叠坐,想飞举升天,惧怕生命过程的结束。而苏轼面对生死,却非常坦然:人之初,一口气;生也气,死也气(生命元气),何惧之有?于是,他在《前赤壁赋》里豁达地咏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这里苏轼用“变与不变”的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生命: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瞬息万变,一瞬也不会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我将来都要变为气体,回归之然,物我最终归于同一永恒;那你们还羡慕这长江和明月干啥?在苏轼的笔下,生命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生命的现在时:斗转星移,瞬息万变;生命的将来时:物我永恒,回归自然。生命的形态与现在、将来、自然、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圆融性。苏轼既对生命已参悟到如此透彻的地步,他还会对什么想不开呢?故,最后被贬到海南岛还是乐呵呵的,笑对人生,坦然生死。无怪乎苏轼的诗文会有永恒的魅力,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阐释是最透辟、经典的,超越了时空的阅读障碍。

authicon97147 发表于 2009-5-5 15:34:31 |显示全部楼层
风雨坦然 —— 生命的自调性
生命享受着生活的欢乐,但有时还承载着生活的苦难。当苦难的风雨,向毫无准备的生命袭来的时候,生命怎样才能从容应对呢?学会自我调节,用一句很当代的话来说,就是:调整心态,自我解脱。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冈做团练副使,这是一个虚职,俸禄就连一家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苏轼不得已,让朋友在东坡买了块土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于是,他干脆自号“东坡”,以此自嘲、自解、自慰。正如其《定风波》一词所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表面上是写大自然中的风雨,实质上是隐喻仕途上的风雨;面对仕途风雨,怎么办?心中坦然相对,就会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佳境。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奇妙的东西,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这样就能面对挫折、随遇而安了。苏轼正是这样一位达人,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生命中自我调节的能量,从容应对仕途上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他的生命才会那样的亮丽!
苏轼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也是潇洒生命的一个经典。其对读者那永远的魅力,就在于其人其文,对生命的科学感悟与圆融阐释。人们在阅读玩味苏轼文章诗词的同时,就是在解读品味着自个儿生命的真谛。

authicon97149 发表于 2009-5-5 15:42:40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八字人生
于光远
我1915年出生,今年满91岁,自己那个奋斗目标:“愿寿长80万小时”,很快就要达到了。我之所以把寿长80万小时作为目标,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到了自己的年龄达到八十万小时,自己还能做点儿工作,生活还有点儿乐趣,可以说是很理想的了。
我是个不以忙为苦,而以忙为乐的人,闲来无事的时候连手脚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问题。我愿意高度评价“忙”:忙是运动,而生命在于运动;也高度评价“闲”:闲是相对静止,闲有利于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忙闲之道,应该是善于把忙和闲结合起来,能够在忙中保持一点闲的心情。但我怕闲苦、闲烦、闲闷。
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我想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勤、正、坦、深、创、韧、情、喜。
勤 —— 爱劳动。眼勤、耳勤、手勤、脑勤,五官四肢都勤。一个人只有勤劳,才能有所作为。
正 —— 正直。正道直行,正直是大聪明,也是大道德。
坦 —— 率真。说真话,做真事,就是待人坦诚。
深 —— 研而究之,探求本质。
创 —— 有创新的强烈欲望和兴趣。要独立思考,反对陈腐,勇于冲破旧事物的罗网。
韧 —— 孜孜不倦,坚韧不拔。要成功,勇是必要的,但须继之以韧性的战斗。目的尚未达到,“我就跟你没完”。
情 —— 对人对事要有热情。心肠要热,不论看人看问题,头脑要冷静,同时要有人情味,在人与人之间,应有更多的理解、同情和爱。
喜 —— 快乐。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什么病痛,都要想得开,自找快乐,不要自寻烦恼。
―― 《广州日报》2006年9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0 11:31 , Processed in 0.03820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