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户外网-龙江户外-灵佳网-曾经的足迹-灵佳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1|回复: 58

十一年前西藏艰难之旅(不断更新中...)  heatlevel [复制链接]

authicon726192 发表于 2012-11-13 15:21: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军歌嘹亮 于 2012-11-19 16:14 编辑

      【一】出行
       去西藏也算一个巧合吧!因为单位被贱卖,职工生存成了问题,2001年7月下旬,我们一行三人,肩负黑龙江省水利机械厂四百多名职工的希望与重托,来到北京递交上访材料,告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在北京四处奔波,信访处去了很多,面孔冷漠,半个月,不见什么消息,倍感失落的我去哪里呢?企业没有了,一片茫然,看来我的生活要从新开始了。
      跟老婆一商量,反正已经成为自由人了,决定先去趟西藏玩玩,然后再从西藏直接去南方打工。一是躲避一下因企业贱卖黑白两道对我们职工代表的威逼,脱离那里的险竟;二是想换一下新的生活环境,体验一下打工的经历。
       我从北京直接来到了她老家会合,于2001年8月13号,中午我们两人怀揣积攒的7000多元钱,拿着地图册,带了春秋等少量衣物,背上一个大大的双肩包和几个手提兜,当时没有数码相机,带了一台Nikon135相机。从她的老家河北肃宁县出发,走的那天天很热。
       对西藏的印象,是几十年来电影、电视、报纸的耳闻目染,深深的印给我了烙印,那就是我多少年来向往最神秘的地方。
       第一站先到石家庄,要在石家庄倒车,(那时西藏还不通火车)一个亲戚给安排了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14号一早,我们登上了去西宁的火车,考虑到钱不是很宽裕,买的是硬座,石家庄到西宁铁路大约长1850多公里,坐上三十来个小时的火车,第二天下午才到了青海的西宁。在站前小店住下,小间20元。
      第二天天没有亮就被伊斯兰念经声、洗漱罐盆撞击声嘈醒,原来于同我住的小店昨晚住进很多伊斯兰人,他们早晨天还没有放亮就起来了,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洗身,其中包括下身。洗后带着小白帽,好像是面朝麦加方向闭着眼睛。喃喃的背诵起古兰经来。
     我们出来就感觉带的钱不够多,所以也不敢太多的花钱。连最著名的青海湖以及西宁著名的塔尔寺也没有去,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和国际重要湿地,每年吸引120多万只候鸟来此栖息。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
     下午4点我们坐上西宁开往格尔木的列车,票价55元,也是买的硬座,在等车是时候,因为时间很充裕,登山了西宁站后山玩玩,山挺高,光秃秃的,在山上捡到了一块彩色图案蝎子的鹅卵石。上车后,列车开的很慢,第二天17号中午11点多钟才到到格尔木市。
     西宁距格尔木780多公里,沿途人烟稀少,一片荒芜。在列车上3点多钟早早的我就醒了,大西北要比哈尔滨市亮的早一些,在列车上,我没有看到青海湖,因为列车路过时候是在夜里。我没有睡意,隔着车窗,瞭望远处荒凉茫茫的戈壁滩,这也是我头一次真正目睹那广袤的戈壁,戈壁地面因细砂已被风刮走,留下只是一片砾石,灰蒙蒙的一片,看着远处起伏的山峦,整个戈壁见不到一点绿色,看不到生命,沉静寂寞。
      也真巧,在路基不远处,恰巧看到了六、七匹野骆驼被通过的列车惊吓四处奔跑,它的个头没有公园里的高大,奔跑的速度也很快,在这里能够看到惊叹不已。它们吃什么?喝什么?无人知晓。
      我上小学时候,课本就介绍了青海盐路,这回也算看到了,列车要到格尔木时,要路过一段盐路,西宁至格尔木段铁路线上有32公里的铁路以盐层作为路基,直接建在察尔汗盐湖上,是典型的盐湖铁路,世界罕见。不远的公路还看到不少的货车来回拉运,那就是“万丈盐桥”实际上是一条修筑在盐湖之上的用盐铺成的宽阔大道。它既无桥墩,又无栏杆,整个路面平整光滑,盐路上看去湿漉漉的,象刚刚下过雨。
     到了格尔木,出了站台,稀拉拉几个人,也许站外人太少的缘故,格尔木火车站广场显得很宽敞。格尔木是青藏高原腹地,这里海拔2800米,虽然8月中旬了,给人一种天高云谈、秋高气爽的感觉。这里也许是人流太少的缘故,看到稀稀拉拉几个人,市区低矮的建筑,显得都很荒凉。
     很巧,有一台去拉萨的卧铺车,我们赶紧搭乘上去了,还有空位,价格每人155元,下午2点车开出了格尔木。
     格尔木距拉萨公路全长1150公里,那就是著名的青藏线,从格尔木出发一百多公里就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山口,此时想起了“昆仑山上一棵草”那部电影,依稀记得。开出格尔木,青藏公路是柏油路面,很平整宽敞,远处望去,空旷荒凉,除了市内种了一些绿色树木外,远处没有绿色了。这里通往拉萨当时只有公路,没有火车。

       【二】走错了布达拉宫门
        青藏线坐落在高原平台上,山势较缓,没有川藏线、滇藏线那样的高山、峡谷和险峻,但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之上,这条路被人们称为通天之路。沿途很少见藏民居住点,主要是道班、兵站或食宿饭店
      长时间坐在卧铺客车很遭罪,我的位置是上铺,只能躺着或者半躺着,做不起来。第二天18号的上午,车要到过了唐古拉山口时,大约海拔在5000米时候出现了高原反应,所谓的高原反应就象感冒特征一样,头晕、恶心、要吐。到了唐古拉山口车停了下来,山口高度是5231米,远处皑皑的雪峰,穿透了云海,山峦起伏,历历在目。我们从车里走下来,因为出现了高原反应,对景色少了许多兴趣,只是拍照了几张相,看了看山口立有为修建青藏公路而献身的人民解放军雕像纪念碑的碑文,看着在冷风中飘动的五彩的经幡,感叹天地之大与宏伟。唐古拉山口为青海、西藏两省分界线,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距青海省格尔木市604公里。山上很冷,风很大。我们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毛衣了,还是冻得直发抖,赶快上车了。
      车继续行驶,往山下走,大约过了两个小时吧!高原反应没有了,精神劲又来了。青藏高原这里地域辽阔广袤,河流众多,环境幽静。巍峨雄伟的山脉,逶迤绵绵,过了唐古拉山口后,稀少的草地逐渐变得丰满起来,风吹绿草,蓝天白云,远处的雪山,景色壮观。就是看不到高大的林木,一般都是矮小的灌木丛,要到拉萨才看到成片的林木,但并不粗大。
      从唐古拉山口下山后不久,车就越来越不好开了。正直八月,赶上雨季,有些路面泥泞松软,路很难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18号的晚上12点钟才到拉萨。
      青藏线上沿途我看到了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还不时的看到在公路旁用身体丈量,口念经文,一点一点向前移动藏佛教信徒,衣服很脏,头发很乱,胸前挂着围巾,手上戴着厚厚的手套。听说是去拉萨布达拉宫朝拜。哎呀妈呀!那是1000多公里路程呀!虔诚和毅力让我震撼!
      到了拉萨市区,第一个感觉这里天气凉爽,天特别的蓝,云特别的白。也没有内地暑天的热度,晚上八点多钟天还亮着,虽然′海拔3650多米,我们没有一点高原反应。我住在一个小旅店里,费用不太贵,俩人也是20元。在拉萨感觉藏族人还是少数民族,汉人比藏人多。市内看到的藏族人穿戴还是很干净的,也时常看到穿戴很脏的藏族人,他们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山村。
      拉萨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毗邻拉萨河。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广场刚刚修缮一新,非常宽敞。布达拉宫屹立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白色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17世纪重建后,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整座宫殿具有鲜明的藏式风格,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布达拉宫中还收藏了无数的珍宝,堪称是一座艺术的殿堂。
      我绕过布达拉宫,在后山上,顺很长的石阶上去,花了70元钱买了布达拉宫门票,本想好好欣赏一下藏传佛教的艺术精品及历史文物,可我不到10分钟就游完了,本来一上午也看不完的历史文物和珍宝,只看了两个文物景点就走出去了。不是我看的快,是我跟错旅游团了,旅游团有人讲解,跟着她们是为了更详细了解一些西藏的历史和文物,可是,适得其反。进出两个门斜对着,相隔不太远,我误把出去的门当成进来的门,就这样,随着已经观光完了的旅游团稀里糊涂走出去了,因为那里没有标记。
       一个藏族老头看门,等我知道后再折返回去,给我拦在外面,怎么解释也没有让我再进去,想找一下布达拉宫管理人员解释一下吧!各个办公室都空着,没有看到办事人员。很懊丧,只好站在布达拉宫南面的外平台俯瞰布达拉宫宽阔的广场,和远处群山依偎的静静流淌的拉萨河,看来我一个外地来的人到这里真的成了一个山炮了。      
      在布达拉宫广场,还时常能看到藏族农村妇女,蓬松很脏长长的头发,穿着带有很多油迹的藏袍,手撵佛珠转,蹲在地上,蹲下后藏袍覆盖在脚面,什么也看不到,起来后,身后就留下一滩尿液,呵呵!原来她们是在方便呀!广场还经常看到用身体丈量的藏教虔诚信徒,一声不响的一下一下的扑倒,又一下一下的再爬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
      在拉萨游玩了有三天。各个寺院去了不少地方。这里宗教气氛相当浓厚。不仅寺院重多,身穿红色袈裟的僧侣随处可见。年轻的很多,有的三五成群,有的说说笑笑,有的打着手机,很时髦,并不象古老地域的民风,也许时代变化的缘故吧!
      又去了商业八角街看看,它坐落在布达拉宫广场不远的右侧,转了两圈,大都是卖百货及纪念品的,还有佛教用具和当地藏民等用品,品种繁多,异地风味浓厚。它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显示出当地藏民的建筑风格。八角街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这里藏人、汉人混在一起熙熙攘攘。

        未完待续...



点评

毅力  发表于 2015-11-16 09:06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726320 发表于 2012-11-13 17:35:1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军歌嘹亮 于 2012-11-20 15:38 编辑

      【三】通过麦天险       因为带的路费不多,钱怕花冒了,花销很拮据,沿途省吃俭用。还是放弃了很多要去的地方,就连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最大寺院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没有去,原来还打算还要去一趟中尼边境的风景秀丽的樟木小镇也没有去。
     在拉萨往回折返时,想多领略一下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不想走再走青藏线了,准备走川藏或滇藏线。也想尽量沿着人烟稀少的地域走走。这样更能贴近自然,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韵味。首先准备走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顺江而下,然后在渡江到八一镇(林芝)。因为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那边交通不便,人烟更为稀少,民风质朴、纯正,自然风貌也一定更美。
    三天后,我们决定先去乃东(山南),坐长途车倒短走。乃东县,位于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路途不算远,离拉萨大约160公里,路况一般,砂石路多,4个小时车就到了。那天下着淅沥的小雨,绵绵不断。但在往前走就不通长途车了,一打听才知道赶上雨季前面道路已经毁坏,封道不能走了,当天只好又折返回拉萨。
     第二天22日一早,花了80元坐上了去八一镇(林芝)的中巴客车。这是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路况特别的好,没有险峻的高山和河流,400公里的路不到5个小时就到八一镇了,这里建筑大多是援建的,建设的都还比较好,还干净。
    再往前走就是通麦、波密方向了,那边的路况很差,那是川藏线、滇藏线必经之路。山高陡峭,河流众多,赶上八月的雨季,坍方泥流石很普遍,已经好多天不通车了,很多客运车,这个季节都不敢走了。因为那里是通往四川和云南的必经之路。我必须走,还打听到波密那里有倒短的长途客车,我正在八一镇客运站为没有长途客车发愁的时候,一个藏族司机开着212吉普车来说可以拉我们去波密。我很高兴,第二天早晨5点就出发了,天又下起了小雨,稀稀拉拉不断,同时搭载了另外3个人,一共5人,每人交了100元,200来公里的路程,走了12多个小时,当天晚上6点才到波密,主要因为赶上雨季,公路太难走了。
     特别是通麦到波密路段,七、八十公里的路程,全是紧贴山腰崖壁上修的公路,一边依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坑坑洼洼,弯道很多,我们坐的是212吉普车,走走停停,好在我们是一台小车,遇到宽一点的路,有时能绕到大货车的前面,没有被堵住。最窄的路只能容下一个车身,想要两车相错,往往需要退回很远的地方才能错车。
通麦天险,又名通麦坟场,约有14公里长。通麦天险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这里的地质构造极其不稳定,加上降水丰沛,所以山河易容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它以险、窄、陡而著称。多雨季节时,山洪和泥石流常常引发山体大滑坡而使道路中断数天甚至数十天之久。我们走那天,在102道班处,泥石流和坍方最厉害。被堵的车辆延长足有十来公里长。高高的公路下面是深深湍急的帕隆藏布河谷。就象一条细细的长蛇,蜿蜒盘踞在大山中的山谷下。山谷底下到处都是历年来翻滚下来的车辆,货车居多,也看到了212小车。有四脚朝天的,有侧翻的,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山高、水深、流急、坡陡,特别险峻,所以翻滚下去的车辆很少有吊上来的,大多是静静的躺在那里,也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藏族司机告诉我们,每年这里都有很多车辆翻进帕隆藏布河谷下。一般掉下去的车辆很少有人能够生还的,说得我们毛骨悚然,紧紧把握着扶手。我在车窗我探出头往下一望,好家伙,212吉普车辊轮离公路悬崖边只有10公分了,下面就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老婆不敢看,紧紧攥住我的胳膊。好在藏族司机手把很好。
     有的路段为了安全起见,司机让我们下来徒步通过,因为那里山上的滚石几分钟就能滚下来一次,大小石头连泥带水一起从山上滚落都公路上来。道班的工人,一个人监视的,剩下的人赶快去清理滚落下来的石头和泥土。藏族司机手把着方向盘,眼睛朝上紧盯着山上滚下来的碎石,机警的闪过后加大马力冲出了那段危险区。我们也是这样的,看到没有滚石了,撒腿就跑,赶快跑到离滚石很远的地方,就这样走走停停,这回才真正体会到西藏的公路是如何的艰难和危险了。

          【四】墨脱没去成
           波密县属藏东南地区,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东侧两山交汇处。县城海拔2700米,四面雪山环抱,景色还是很优美的。
    车开到波密时,已经是晚上快6点,天还很亮,开车是藏族司机跟我们说:“到了,你们自己找旅店吧!”然后偷偷很神秘低声跟我说:“我先找小**姐玩一会,然后还要赶回去呢!”听了他的话,让我很惊讶!西藏人现在都这样的开放了?
同车同行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北京人,长的很象陈佩斯,稍瘦挺高,很逗,在车上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北京笑话。也是旅游玩的,我们聊的很投机,跟我说好了,要与我一同去“墨脱”走一趟,墨脱也是我一直想去而又不敢去的地方。“墨脱”意为花朵,又名白马岗,意为隐秘的莲花。山高谷深,雪山隔断,交通极为不便,藏传佛教中称佛之净土白马岗,圣地之中最殊胜。历史上这里曾为众多的佛教徒所向往,信徒们均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马岗视为最大幸事。波密到“墨脱”算是最近的一个地方了。如果到此地不去“墨脱”,将是一个终身遗憾。“墨脱”也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与印度毗邻。这条山上小路当地说只能在每年的6-10月才能通行,以后就是大雪封山不能再走了。当时在波密卖上1元的啤酒,在墨脱能卖上10元,“墨脱”县一般生活用品都是人力背上去的。还有人说四川一个小***姐,去了一趟“墨脱”,在封山前回来时,两三个月就挣了6万。呵呵!从波密去墨脱走七八十公里的砂石路,然后还有七、八十公里的山路需要徒步,正常情况下步行来回大约需5、6天时间。如果没有熟悉人带路也很容易迷路的,听说山上有的地方有空房子,就是给去“墨脱”山里夜宿用的。说那边还要边防证,如果没有边防证,熟悉路况的人也能绕过边防站的。最后当北京人他听说还要在野外大参林里过夜,且不说蚊子虫子特别多,还有蚂蝗和蛇,而且还要翻过几座雪山时,他退缩了,没有敢与我同去。因为没有同行者,我也只好放弃了。我爱人本来就不想让我去,我去了她还要一人在波密等上一个星期。听说原来“墨脱”通过车,修好的公路,又被泥石流堵塞了。现在还能看到当年修路被埋没的拖拉机等设备。
      无奈我们只好改变行程路线,我们在波密县城里白白等了2天,也没有等来长途客车,就好象走进一个孤岛,没有任何进出的车辆。县里很宁静,人也很稀少,整个县城就有一趟大街,好象没有我们这里一个镇子大。
山上有一个寺院,离县城不算远,三四公里一会就到了。这里喇嘛不太多,院落比较冷清破旧。在庙的一角看到喇嘛吃的晚饭,他们吃的是糌粑,没有看到吃菜,糌粑黑乎乎的一团,象野菜做的饭团,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糌粑,品尝一下,很难吃。下山的时候碰到一个当地的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汉语说的很好。她拎一个兜子,一问才知道,她是给已经出家当喇嘛的哥哥送饭去了,她说她哥哥正在修行,修行什么正果我已经忘记了,只是知道要修行三年三个月零三个星期,才能与人见面,在寺院里不能与任何人见面其中包括自己的家人,做一切事情都要隔着小窗户上一块布说话。送去的衣物也要从这里送进去。修行期间除了念经背诵经文外还是念经。没事我们又去市场转了转,物价与内地相差不多,那里牦牛肉6元一斤和我们那里牛肉相差不多。做买卖的还是四川人居多,当地藏人很少。在饭店吃饭当中,与饭店的四川女老板混的很熟了,她告诉我们昌都那边有长途客车,你们可以去那边倒车去四川。吃饭的时候正好有一个要去昌都办事的大吉普车司机,他说他要去昌都办事,我们很高兴。经交涉,每人150元。第二天26日的早晨,我和我的爱人与北京人一起坐上大吉普车出发了,大约350公里路程吧!车上加司机一共4人。坐了10多个小时,晚上6点才到昌都。去昌都的路比起通麦算是好走多了。首先公路看不到泥石流了,那是最大的安全了。出了县城眼前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座高大的雪山峰,这里树木苍天,林木很茂盛,土地肥沃牦牛众多。

点评

细品只艰辛 慢品只境界  发表于 2015-11-16 09:08
谢谢您的关注, 网络平台表述, 难忘人生历程, 茫茫人生漫漫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4 07:19

authicon726429 发表于 2012-11-13 19:20:34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军歌嘹亮 于 2012-11-19 16:09 编辑

         【三】通过麦天险
         因为带的路费不多,钱怕花冒了,花销很拮据,沿途省吃俭用。还是放弃了很多要去的地方,就连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最大寺院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没有去,原来还打算还要去一趟中尼边境的风景秀丽的樟木小镇也没有去。
     在拉萨往回折返时,想多领略一下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不想走再走青藏线了,准备走川藏或滇藏线。也想尽量沿着人烟稀少的地域走走。这样更能贴近自然,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韵味。首先准备走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顺江而下,然后在渡江到八一镇(林芝)。因为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那边交通不便,人烟更为稀少,民风质朴、纯正,自然风貌也一定更美。
    三天后,我们决定先去乃东(山南),坐长途车倒短走。乃东县,位于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路途不算远,离拉萨大约160公里,路况一般,砂石路多,4个小时车就到了。那天下着淅沥的小雨,绵绵不断。但在往前走就不通长途车了,一打听才知道赶上雨季前面道路已经毁坏,封道不能走了,当天只好又折返回拉萨。
     第二天22日一早,花了80元坐上了去八一镇(林芝)的中巴客车。这是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路况特别的好,没有险峻的高山和河流,400公里的路不到5个小时就到八一镇了,这里建筑大多是援建的,建设的都还比较好,还干净。
    再往前走就是通麦、波密方向了,那边的路况很差,那是川藏线、滇藏线必经之路。山高陡峭,河流众多,赶上八月的雨季,坍方泥流石很普遍,已经好多天不通车了,很多客运车,这个季节都不敢走了。因为那里是通往四川和云南的必经之路。我必须走,还打听到波密那里有倒短的长途客车,我正在八一镇客运站为没有长途客车发愁的时候,一个藏族司机开着212吉普车来说可以拉我们去波密。我很高兴,第二天早晨5点就出发了,天又下起了小雨,稀稀拉拉不断,同时搭载了另外3个人,一共5人,每人交了100元,200来公里的路程,走了12多个小时,当天晚上6点才到波密,主要因为赶上雨季,公路太难走了。
     特别是通麦到波密路段,七、八十公里的路程,全是紧贴山腰崖壁上修的公路,一边依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坑坑洼洼,弯道很多,我们坐的是212吉普车,走走停停,好在我们是一台小车,遇到宽一点的路,有时能绕到大货车的前面,没有被堵住。最窄的路只能容下一个车身,想要两车相错,往往需要退回很远的地方才能错车。
通麦天险,又名通麦坟场,约有14公里长。通麦天险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这里的地质构造极其不稳定,加上降水丰沛,所以山河易容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它以险、窄、陡而著称。多雨季节时,山洪和泥石流常常引发山体大滑坡而使道路中断数天甚至数十天之久。
我们走那天,在102道班处,泥石流和坍方最厉害。被堵的车辆延长足有十来公里长。高高的公路下面是深深湍急的帕隆藏布河谷。就象一条细细的长蛇,蜿蜒盘踞在大山中的山谷下。山谷底下到处都是历年来翻滚下来的车辆,货车居多,也看到了212小车。有四脚朝天的,有侧翻的,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山高、水深、流急、坡陡,特别险峻,所以翻滚下去的车辆很少有吊上来的,大多是静静的躺在那里,也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藏族司机告诉我们,每年这里都有很多车辆翻进帕隆藏布河谷下。一般掉下去的车辆很少有人能够生还的,说得我们毛骨悚然,紧紧把握着扶手。
我在车窗我探出头往下一望,好家伙,212吉普车辊轮离公路悬崖边只有10公分了,下面就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老婆不敢看,紧紧攥住我的胳膊。好在藏族司机手把很好。
     有的路段为了安全起见,司机让我们下来徒步通过,因为那里山上的滚石几分钟就能滚下来一次,大小石头连泥带水一起从山上滚落都公路上来。道班的工人,一个人监视的,剩下的人赶快去清理滚落下来的石头和泥土。藏族司机手把着方向盘,眼睛朝上紧盯着山上滚下来的碎石,机警的闪过后加大马力冲出了那段危险区。我们也是这样的,看到没有滚石了,撒腿就跑,赶快跑到离滚石很远的地方,就这样走走停停,这回才真正体会到西藏的公路是如何的艰难和危险了。
        【四】墨脱没去成
        因为带的路费不多,钱怕花冒了,花销很拮据,沿途省吃俭用。还是放弃了很多要去的地方,就连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最大寺院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也没有去,原来还打算还要去一趟中尼边境的风景秀丽的樟木小镇也没有去。
     在拉萨往回折返时,想多领略一下西藏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不想走再走青藏线了,准备走川藏或滇藏线。也想尽量沿着人烟稀少的地域走走。这样更能贴近自然,更能感受大自然的韵味。首先准备走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顺江而下,然后在渡江到八一镇(林芝)。因为雅鲁藏布江的南岸那边交通不便,人烟更为稀少,民风质朴、纯正,自然风貌也一定更美。
    三天后,我们决定先去乃东(山南),坐长途车倒短走。乃东县,位于西藏中南部、冈底斯山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路途不算远,离拉萨大约160公里,路况一般,砂石路多,4个小时车就到了。那天下着淅沥的小雨,绵绵不断。但在往前走就不通长途车了,一打听才知道赶上雨季前面道路已经毁坏,封道不能走了,当天只好又折返回拉萨。
     第二天22日一早,花了80元坐上了去八一镇(林芝)的中巴客车。这是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路况特别的好,没有险峻的高山和河流,400公里的路不到5个小时就到八一镇了,这里建筑大多是援建的,建设的都还比较好,还干净。
    再往前走就是通麦、波密方向了,那边的路况很差,那是川藏线、滇藏线必经之路。山高陡峭,河流众多,赶上八月的雨季,坍方泥流石很普遍,已经好多天不通车了,很多客运车,这个季节都不敢走了。因为那里是通往四川和云南的必经之路。我必须走,还打听到波密那里有倒短的长途客车,我正在八一镇客运站为没有长途客车发愁的时候,一个藏族司机开着212吉普车来说可以拉我们去波密。我很高兴,第二天早晨5点就出发了,天又下起了小雨,稀稀拉拉不断,同时搭载了另外3个人,一共5人,每人交了100元,200来公里的路程,走了12多个小时,当天晚上6点才到波密,主要因为赶上雨季,公路太难走了。
     特别是通麦到波密路段,七、八十公里的路程,全是紧贴山腰崖壁上修的公路,一边依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坑坑洼洼,弯道很多,我们坐的是212吉普车,走走停停,好在我们是一台小车,遇到宽一点的路,有时能绕到大货车的前面,没有被堵住。最窄的路只能容下一个车身,想要两车相错,往往需要退回很远的地方才能错车。
通麦天险,又名通麦坟场,约有14公里长。通麦天险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这里的地质构造极其不稳定,加上降水丰沛,所以山河易容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它以险、窄、陡而著称。多雨季节时,山洪和泥石流常常引发山体大滑坡而使道路中断数天甚至数十天之久。
我们走那天,在102道班处,泥石流和坍方最厉害。被堵的车辆延长足有十来公里长。高高的公路下面是深深湍急的帕隆藏布河谷。就象一条细细的长蛇,蜿蜒盘踞在大山中的山谷下。山谷底下到处都是历年来翻滚下来的车辆,货车居多,也看到了212小车。有四脚朝天的,有侧翻的,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因为山高、水深、流急、坡陡,特别险峻,所以翻滚下去的车辆很少有吊上来的,大多是静静的躺在那里,也不知道过去多少年了。藏族司机告诉我们,每年这里都有很多车辆翻进帕隆藏布河谷下。一般掉下去的车辆很少有人能够生还的,说得我们毛骨悚然,紧紧把握着扶手。
我在车窗我探出头往下一望,好家伙,212吉普车辊轮离公路悬崖边只有10公分了,下面就是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老婆不敢看,紧紧攥住我的胳膊。好在藏族司机手把很好。
     有的路段为了安全起见,司机让我们下来徒步通过,因为那里山上的滚石几分钟就能滚下来一次,大小石头连泥带水一起从山上滚落都公路上来。道班的工人,一个人监视的,剩下的人赶快去清理滚落下来的石头和泥土。藏族司机手把着方向盘,眼睛朝上紧盯着山上滚下来的碎石,机警的闪过后加大马力冲出了那段危险区。我们也是这样的,看到没有滚石了,撒腿就跑,赶快跑到离滚石很远的地方,就这样走走停停,这回才真正体会到西藏的公路是如何的艰难和危险了。

      未完待续...








顶得高.GIF

点评

借助网络话语长, 谢谢老弟您欣赏。 悠悠往事悠悠情, 笔墨笨拙羞涩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4 07:2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726619 发表于 2012-11-14 04:23:58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去西藏,一直未能成行,期待雾朦朦大哥的下文。

点评

感谢您关心,同在哈尔滨。 陈诉那过去,生活在打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4 07:23

authicon726663 发表于 2012-11-14 07:19:0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军歌嘹亮 于 2012-11-19 16:12 编辑
军歌嘹亮 发表于 2012-11-13 17:35
精彩,期待后续...
      【五】翻越业拉山和东达山
       去昌都我们沿途要穿过业拉山,业拉山在八宿与邦达之间,在西藏很著名,山高4835米,那便是著名的“怒江72拐”,又称“九十九道拐”。这些拐又急又徒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拐处泥泞不堪,赶上雨季特别的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到怒江。令人望而生畏,堪称中国公路上的奇迹!光是爬这个坡,汽车就用了4个小时才到业拉山山顶。
       沿途山高险峻坡陡,公路狭窄,但是比到通麦路段好走多了,主要是山体滑坡和石流少了。因为山高坡陡,当地的藏人一般走路、赶驴、牵牦牛都要在公路上,有的房子就建在路边,汽车稍偏一点都能刮到。来往的车辆只好慢行来避让。
      下午两三点钟正赶上下着毛毛细雨,下坡的时候车速也比较快,迎面正好有个藏族妇女赶着几个托柴火的毛驴,大吉普躲闪不及,隐约感觉连着两匹毛驴先后被刮倒。因为汽车后面玻璃被泥土遮住也看不到毛驴是死还是活,就听到赶毛驴的藏族妇女在大声尖叫哇啦哇啦的,好像是让停车,司机也不理会她,加快油门飞一样的开过去了。离昌都剩下几公里吧!车停了下来,司机说要修修汽车,也许因为肇事后害怕前方有截车的吧!没敢进城,让我们提前下车走了。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康巴人”、“康巴汉子”就是对这里的藏族同胞的称谓,也是解放军在1950年进入西藏打的第一仗。昌都位于西藏东部,紧邻澜沧江,川藏公路要经过昌都,距成都1200公里,距拉萨1000公里。八月的下旬正直雨季,澜沧江江水变成了粉红色,也许是山体染成的。江水万马奔腾,呼啸的从上游直泻而下,蔚为壮观。
       我们只在昌都住了一个晚上,27日第二天一早,我们和北京人分手了。他坐上了去成都的长途客车,走的是川藏线,我们走的是滇藏路线。因为滇藏线距离哈尔滨最远,以后再去的几率很少。我想川藏线在昌都路况比较好走,而且还比较近,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来,滇藏线路远不好走,以后恐怕没有机会再来了,何不借此机会走走看看。越是不好走的路段,也许风景、自然风光更美。
      我和我的爱人坐上了去芒康的长途客车。昌都到芒康430多公里,这条路段前面好走了许多,雨也少了许多,但是过了邦达就不太好走了。山高路窄,除了是盘山道,就是胳膊弯,曲折蜿蜒,道路坑坑洼洼还是很危险的。
    总共走了两天才到芒康,期间在左贡县住了一宿,因为路况太差,夜晚不能开车。第二天我们翻越了5008米的东达山,那是云南去西藏的滇藏线第一座高山。好在已经没有高原反应了。也许是适应了环境。比我们从波密到昌都路过的业拉山还要高出几百米。
    翻过东达山大约用了4个小时,从海拔五千多米高的垭口,到蜿蜒迂回谷底的澜沧江边,落差高度有三千多米。这回我真的体会到了一天当中的四季变化了。
     车到垭口还稀稀拉拉飘落了雪花,路边的藏民冻红的双手在兜售冬虫夏草,只有几块钱。因为我带的钱不太多,也没有买,没有想到冬虫夏草现在已经涨到这样的高了。雪花落地化成了水,涓涓的在草丛缝隙中流向低洼一方。
      冻的我赶紧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毛裤,随着汽车的下山,看着小溪的变成了小河,气候渐渐变温。我减去了衣服。等来到了澜沧江边海拔2000多米的时候,我穿上背心,还是热的满头大汗。从山上刚刚出苗的青稞看到山下正在收割成熟的青稞麦,从涓涓的小溪到哗啦啦的小河,从小河看到汇成大江咆哮的浪花。感慨万分,四个小时,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看到了青稞的成长过程,看到了江河的形成。这种自然的演变,令人的神奇惊叹!
      在绿草如因的山坡经常看到藏人居住的牦毡房,那木栏、袅袅烟火、牦牛、狗,与蓝天白云相互衬托着,真有诗情画意。
西藏走了一路,沿途做买卖的还是四川人居多,藏人做买卖的少。西藏整个乡镇居住人口一看也是汉人居多。有的乡镇和县城也有修建的很好的,路面都是水泥路面的,凡是修建很好的乡镇一般都是江苏和浙江无私援建的,有的标记清楚的写着援建的单位,真的不敢相信那就是西藏了。
     在西藏最有意思的是不论你吃饺子,还是面条,都要用高压锅做的,因为这里是高原,海拔高、气压低,如果用普通锅去煮,虽然也开锅,但是不熟。
       沿途当时很少看到有自驾游的,但是零星看到了几个骑自行车旅游的,不乏有国外来西藏旅游的。长途客车上的藏民乘客也很有意思,每当车开到山顶时,他们看到风中飘动彩色经幡时,不论男女老幼,他们不是大声的尖叫,就是手转佛珠,闭目喃喃自语背诵着经文,象起哄一样。
      当我们坐的长途客车开到山脚下休息的时候,乘客都下车了,大多是急于方便去,同车有一个穿红色袈裟长袍二十多岁的僧侣,没有去方便,却蹲在离车不远的地方,袈裟长袍把脚全部盖住了,当时并没有理会,等他站起来上车的时候,我才看到他蹲的地方有一摊尿迹,真不可思议。

谢谢您的关注,
网络平台表述,
难忘人生历程,
茫茫人生漫漫路。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authicon726664 发表于 2012-11-14 07:21:21 |显示全部楼层
落日浮沉 发表于 2012-11-13 19:20

借助网络话语长,
谢谢老弟您欣赏。
悠悠往事悠悠情,
笔墨笨拙羞涩讲。

authicon726665 发表于 2012-11-14 07:23:35 |显示全部楼层
冰城男士 发表于 2012-11-14 04:23
很想去西藏,一直未能成行,期待雾朦朦大哥的下文。

感谢您关心,同在哈尔滨。
陈诉那过去,生活在打拼。

authicon727459 发表于 2012-11-16 06:56:10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思绪飞的远,寒冰问雪莲。 感谢您光临,网络也有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6 07:54

authicon727467 发表于 2012-11-16 07:54:24 |显示全部楼层
寒冰雪莲 发表于 2012-11-16 06:56

思绪飞的远,寒冰问雪莲。
感谢您光临,网络也有缘。

authicon727811 发表于 2012-11-16 17:21:34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将来一定也去西藏看一看

点评

去了西藏你才能真正领会什么叫高山、什么叫河川。山之大、峰之高、河之急与南方山河的感受不一样 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9 07: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电脑版|灵佳网-黑龙江户外网曾经的足迹-龙江户外-灵佳网- ( 黑ICP备15006447号-2 )

黑ICP备15006447号-2

黑公网安备23010402000316号  站长微信号:h9999ha

GMT+8, 2025-4-21 22:22 , Processed in 0.08846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